明朝大臣罷職回鄉,因清廉湊不夠路費,朱元璋得知怒喊:處以宮刑

明朝大臣罷職回鄉,因清廉湊不夠路費,朱元璋得知怒喊:處以宮刑

記得以前李立群老師曾經出演過朱元璋,在那部劇中他演的朱元璋到處破案,到處處置貪官。雖然其中有很多的虛構成分,但說實話,那個朱元璋演的真是大快人心,將朱元璋反貪汙的意志表現得淋漓盡致。

但是有一點我們也要搞清楚朱元璋反貪汙的意志讓人敬佩,甚至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他是千萬古一帝。可是,在封建時代,一個本來就不太健康的制度,只要君王一意孤行,那就極有可能好心辦壞事。

例如在歷史上朱元璋就做過一件最錯的事情,他拼命的培養清官,結果卻親手毀掉了一個清官。那麼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明朝大臣罷職回鄉,因清廉湊不夠路費,朱元璋得知怒喊:處以宮刑

其實關於朱元璋反貪汙這個事情,在網上早就已經經過了激烈的探討,學界也曾經專門針對朱元璋反貪汙進行過論文研究。但客觀的說,對於朱元璋的認知,我們一定要分成兩個角度來思考。

第1個角度自然是制度反腐必然性,以及人治的缺陷,還有皇帝的制度知識欠缺。從這些角度來看,朱元璋當年的行為有點像無能狂怒結果把整個官場弄得烏煙瘴氣。這點我們是得肯定,畢竟2000多年的制度了,是經過好多代人完善的結果,朱元璋想憑一己之力扭轉是不可能的。

但是我們也必須要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那就是朱元璋的反腐,不管做得有多麼絕了,可是他還是成為了明朝百姓的希望。

明朝大臣罷職回鄉,因清廉湊不夠路費,朱元璋得知怒喊:處以宮刑

當他活著的時候,老百姓敢於反抗貪官,而且大家雖然過得苦,但是官員們不敢隨意蹂躪百姓,老百姓也過得堂堂正正。其中有人想要羊糞,因為結果變成人皮在寺廟門口飄蕩。也有人阻撓官員告狀,可是他被閹割了。等到朱元璋去世的時候,數萬百姓自覺為其送行,全國各地百姓自覺的哀悼這位帝王。

正如一位學者所說,老百姓沒有握著筆桿子,他們不會說話,但是他們心裡最清楚誰對他們好。

明朝大臣罷職回鄉,因清廉湊不夠路費,朱元璋得知怒喊:處以宮刑

所以,朱元璋當年的反腐敗有著多重含義,我們不能一概而論之。同樣的,雖然朱元璋被黃宗羲等大家稱之為千古一帝,但這位帝王在反腐敗的路上,卻也幹出過極為缺德的事情,甚至此舉還讓深愛他的老百姓感覺有些不滿。

這件事情牽涉到一個官員,他的名字叫做曾秉正。也許對明朝歷史比較熟悉的人會對此人略有耳聞,但大多數人都是兩眼一抹黑,根本沒聽過。

其實,在史書中關於此人的記載非常少,可是寥寥數字卻讓我們看得義憤填膺。

明朝大臣罷職回鄉,因清廉湊不夠路費,朱元璋得知怒喊:處以宮刑

按明太祖實錄記載,朱元璋在成為皇帝以後,首先做的第1件事情就是選拔地方的能人,希望建立起能人廉吏政治。在當時地方上推薦了很多人,這之中有敗類也有後來變壞的人,但不可否認的是,其中絕對有如包青天一般的存在,例如曾秉正。

他在考核的過程中表現十分優異,又因為品德非常良好,所以很快得到了朝廷的認可。從非官方史書來看,朱元璋對此人非常欣賞,直接提拔他為海州學正,想要好好歷練一番他。

本來按照正常人的思維,那肯定是要做高官,要發大財,但曾秉正卻並沒有任何怨言,老老實實在這個九品官上幹事情。期間他做事認真負責,而且還從不貪汙,被稱之為難得的清流。

明朝大臣罷職回鄉,因清廉湊不夠路費,朱元璋得知怒喊:處以宮刑

而且在洪武9年的時候,他更是幹了一件破天的大事。原來當時洪武皇帝以天變為主題,要求各級官員上書言事。如果大家瞭解曾國藩的故事就會知道,這全都是套路,就是皇帝要表揚。

那些精的跟猴一樣的官員,自然不會像曾國藩一樣翻車,所以個個都大拍馬屁。但偏偏有人就是不識抬舉,這個人就是曾秉正,開口就針砭時弊,閉口也說到天人感應,若是發生災荒與異象,皇帝就應該反省自身。

這話嚇得滿朝文武瑟瑟發抖,眼看著又一個曾國藩型別的官員要被現實捱打,可是紅武皇帝對他卻非常欣賞,不僅沒有責怪他,反而直接提拔他。因為在紅武皇帝看來,這傢伙沒有辜負自己的期待,他終於成為了一位剛正不阿的好苗子。

明朝大臣罷職回鄉,因清廉湊不夠路費,朱元璋得知怒喊:處以宮刑

之後,曾秉正就一直在升官,但有一點值得肯定,不管他是在清水衙門幹思文監丞,還是幹富得流油的正六品的刑部主事,此人一直剛正不阿,絕對不貪汙,而且鐵面無私,誰來了都沒用。

在洪武皇帝反貪汙的關鍵時刻,曾秉正的表現簡直觸碰到了皇帝的敏感點,讓皇帝對他越看越順眼,越來越高興。所以,曾秉正迎來了他人生中最大的榮譽,被提拔進了通政司。

什麼是通政司?簡而言之就是替代宰相職能,只對皇帝負責,能夠上下協調的超級實權官員。而且這已經是正三品官了,真可謂是光宗耀祖。

明朝大臣罷職回鄉,因清廉湊不夠路費,朱元璋得知怒喊:處以宮刑

應該說,曾秉正這時候的表現還算正常,他的成功值得當做典範。可是接下來的情況就急轉直下,因為它的存在就是紅武帝反貪汙的宣傳工具,所以滿朝文武的矛盾全部聚集在他的身上。

既然正面無法打垮他,那麼就側面攻擊他。所有的官員上下一心,拿著顯微鏡找他的錯誤。結果沒找到。但眾人又不死心,他們又利用人都是有脾氣的這個特點,每次在曾秉正直言上書惹惱皇帝后,他們就拼命拱火。

明朝大臣罷職回鄉,因清廉湊不夠路費,朱元璋得知怒喊:處以宮刑

結果洪武皇帝的神經最終崩了,然後一怒之下罷了曾秉正的官,讓他捲鋪蓋回家。本來事情已經做到這份上,算得上是明朝的大損失了。但那些官員還不甘心,他們又開始拱火,而且曾秉正自己也犯了個致命錯誤。

由於被趕回老家,身上沒有多餘的錢財,實在不得已,這位清正的官員居然賣掉自己的女兒,換得回家的路費。早就已經拿顯微鏡盯著他的官員,立刻上報朱元璋,不僅指責此人沒有綱常倫理,乃衣冠禽獸。而且說此人賣女兒湊路費是在打朱元璋的臉。

明朝大臣罷職回鄉,因清廉湊不夠路費,朱元璋得知怒喊:處以宮刑

接下來的歷史我們就都知道了,曾秉正被朱元璋給抓了起來,然後執行腐刑,並且將他永遠釘入恥辱柱。

這一事件成為朱元璋反腐最大的錯誤,也經常被當做是抨擊朱元璋的武器。所以我們透過這一事件,更能感受到上文所提到的朱元璋的兩面性。

朱元璋是一個真正的聖君,他願意為老百姓和自己的王朝不惜一切代價。但是朱元璋沒有制度思維,而且他終究還是在局中,再加上軍人出身的特點。結果有的時候乾的越多錯的越多,而且還出現了這樣的悲劇。但我們真的能夠以此否定朱元璋的反腐嗎?這個問題或許值得身為老百姓的我們好好深思。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TAG: 朱元璋秉正反貪汙官員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