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宗中興革除時弊,為什麼不能挽救明朝?

明朝統治中國長達二百七十餘年,其中在明初初年,政治清明,明太祖朱元璋與明成祖朱棣都是勵精圖治的君主,國家的政治,經濟都得到了較好的發展。但是在明成祖時期,他設立東廠之後,明朝的宦官便逐漸走向了政治前臺,到了明英宗時期甚至出現了大太監獨攬朝政,獨掌兵權的情形。

明孝宗中興革除時弊,為什麼不能挽救明朝?

明英宗朱祁鎮

這樣的情況在明朝中期一直沒有好轉,直到明孝宗執政之後,才在一定程度上革除了前朝的奸佞小人,並且孝宗任用賢臣,為人節儉勤勉,抵制貴族王公的奢侈行為,為明朝中期吏治的革新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被稱為中興之主。但是明孝宗的中興並沒有徹底解決明朝政府中的種種頑疾,在其執政末年,政府中再次出現了許多問題,這中間的原因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引言

明孝宗在明憲宗去世之後,十八歲便繼承皇位。作為一名胸懷大志的帝王,其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罷免了之前最為明憲宗崇信的大太監梁芳,而且對於朝堂之上的權臣也進行了清理,比如大臣李孜省,內閣大臣萬安,都在其繼位初期就被清洗,在澄清吏治之後,明孝宗也致力於選拔優秀的人才來輔佐自己治理國家。

明孝宗中興革除時弊,為什麼不能挽救明朝?

明孝宗朱祐樘

在明孝宗在位期間,誕生了許多名臣,比如王恕、馬文升、劉大夏、劉健、李東陽等人。這些人有些是在明孝宗時期湧現的政治新秀,有些比如王恕是在明憲宗時期就已經嶄露頭角的官員,但是由於其仗義執言,得罪了朝中亂政的宦官,因此不得重用,在明孝宗時期,這些諍臣終於得到了重用,也成為了孝宗弘治中興的重要力量。

除了任用賢臣之外,明孝宗相比於之前的幾位皇帝,其勤勉的工作態度也是與他們的最大分別。自從明英宗正統年間以來,皇帝上朝的頻率與時間都在不斷減少,後來基本固定為每日只上早朝,而且時間極短。這就導致皇帝與大臣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政令幾乎都出於宦官之手。而明孝宗繼位之後,勵精圖治,他採納了王恕的建議,在每日的早朝之後,還增設了午朝,每日於左順門接見大臣並且與他們議論政事,使得國家的治理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一掃之前幾朝的陰霾。

明孝宗中興革除時弊,為什麼不能挽救明朝?

弘治中興的重臣王恕

而且明孝宗為人節儉,在明孝宗一朝,但凡有皇親國戚出現鋪張浪費的情況,明孝宗都會對其作出懲罰以及勸誡,因此在弘治年間,明代的高層奢侈之風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國庫的壓力得到了一定的緩解。對於明孝宗弘治初年的政治,

《明史》中有著極高的評價:

“至成化以來,號為太平無事,而晏安則易耽怠玩,富盛則漸啟驕奢。孝宗獨能恭儉有制,勤政愛民,兢兢於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寧,民物康阜。《易》曰:‘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知此道者,其惟孝宗乎!”

但即使這樣,明孝宗之後的政府還是出現了問題的反覆,明代再次陷入宦官亂政的現象之中,而且明朝的社會問題也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這主要是由於明孝宗時期對於政治制度的改良不到位,而且在其執政末期出現了其前任帝王的老問題。

宦官亂政禍根未淨

明朝自從明英宗正統年間開始,宦官之亂便逐漸成為了明朝政治中的頑疾。雖然明孝宗即位之後就罷黜了大太監梁芳,但是對於太監的職能卻沒有進行改變。在明孝宗一朝,負責文書呈遞以及批朱的依然是司禮監的太監。明孝宗執政初期,勤政的他還能積極與大臣進行溝通,對大部分奏章做出批示,但是到了其執政後期,這位勤勉的帝王也出現了懶政的情況,從弘治八年開始,午朝的制度便逐漸廢止,而且明孝宗早朝的時間也逐漸縮短,這就導致皇帝親自處理審閱的政務數量明顯下降,因此負責批朱的秉筆太監的權力有所增加,大部分的回覆都是出自宦官的意願。這就導致在明孝宗的執政後期,司禮監再次掌握了朝廷的大權。對於明孝宗弘治晚期的懶政現象,在《明史》中有著如下記載:

“奏事日止一次,朝參之外……或稽留數月,或竟不施行。事多壅滯,有妨政體。經筵進講,每歲不過數日。”

明孝宗中興革除時弊,為什麼不能挽救明朝?

明孝宗執政後期再次出現宦官之亂

而且由於明朝從明太祖以來,就對大臣有著強烈的戒心,因此即便是選賢舉能的明孝宗也並沒有真正相信自己提拔的官員,隨著與官員的交流逐漸減少,明孝宗更是逐漸疏遠了這些為弘治中興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大臣們。而他身邊的太監李廣趁機贏得了明孝宗的信任與寵信。為了進一步疏遠明孝宗與朝臣的距離,李廣引誘明孝宗將精力投向齋醮、燒煉之中,愈發懶政。宦官的權勢進一步提升。

明孝宗中興革除時弊,為什麼不能挽救明朝?

明孝宗後期對於番僧的寵信也阻礙了其政治作為

而且在明孝宗執政早期,他曾經將之前宮中的番僧悉數驅逐,但是隨著其對於神秘學的熱衷日益加深,這些番僧又逐漸充斥於宮廷之中,且深得明孝宗寵信。這些內廷之中的寵臣再次擾亂了明朝日漸清明的政治局勢。

官員審查日漸荒廢,奸佞小人重現朝野

前面提到,在明孝宗繼位後,其對於朝廷的奸臣進行了一次大清洗,並且提拔了許多賢能的大臣輔佐自己。而且在當時,明孝宗還建立了一套嚴格的官員審查體系,一旦有官員出現問題便會被立即取代。

然而明孝宗對於朝臣的清洗其實並不徹底,其罷黜的李孜省是由於權傾朝野,萬安是因為之前的奏章都是不堪入目的“

房中之術

”不喜此道的明孝宗自然不能忍受其依然居於閣臣高位。但是對於善於溜鬚拍馬,曲意逢迎的朝臣,明孝宗並沒有將他們清理出官員隊伍。比如老臣劉吉,其人除了善於討好皇帝之外在政治上沒有絲毫作為,但此人卻在明孝宗朝間一直擔任閣臣的位置,主要是因為這樣的大臣並沒有政治野心,不對皇權造成威脅。對於劉吉的政治表現,在《明史》中記載如下:

“初,吉與萬安、劉珝在成化時,帝失德,無所規正,時有‘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之謠。至是見孝宗仁明,同列徐溥、劉健皆正人,而吉於閣臣居首,兩人有論建,吉亦暑名,復時時為正論,竊美名以自蓋。”

明孝宗中興革除時弊,為什麼不能挽救明朝?

弘治年間閣臣劉吉

由此可見明孝宗的政治清洗主要目的是為了鞏固皇權,而對於政治的改良只是次要目的。

而且明孝宗為人寬厚,雖然對於皇親國戚奢侈的生活方式多加斥責,但是實際的處罰有時並不嚴苛。在明孝宗疏於朝政之後,這些王公貴族們又過上了鋪張浪費的生活,而明孝宗視若無睹,明朝政府又開始面臨較大的經濟壓力。

政治改革無關人民,國家基礎未見改善

從前面的描述中,我們不難總結出明孝宗的所有改革都是針對朝堂之上的政治鬥爭以及吏治的肅清,而對於真正關係國家基礎的人民生產生活則缺少應有的關心。

在明孝宗執政期間,明朝的經濟情況在經歷了前面幾朝的懶政,出現了重大危機,國庫的空虛加上貴族們的需索過度導致人民繳納的賦稅金額日益上漲。在弘治初年,明孝宗還能夠有效制止一些勞民傷財的徭役專案,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人民的生活壓力。但是迫於國庫空虛的情況,明政府在稅收環節上並沒有減少稅額,人民的生活條件依然十分艱苦。

明孝宗中興革除時弊,為什麼不能挽救明朝?

明朝農民的生活依然艱苦

而且隨著明孝宗執政後期貴族鋪張浪費的抬頭,人民承擔的徭役再次加重。這些貴族不但巧立名目讓人民為其享受付出勞動,還利用其政治地位幫助其後人免除徭役,人民的負擔進一步增加,導致民不聊生。

一個政治清明的時期,卻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實在令人扼腕。

但是明孝宗對於饑荒的地區還是十分重視的,在其執政期間一旦發生饑荒,明孝宗都會對災區進行賑濟,甚至分發官府中的財務,對於受災較重的區域,也會酌情減免後面幾年的稅收。對於此事,在《明史》中有詳細記載:

“二月壬辰,免河南被災秋糧。甲午,戶部請免南畿、湖廣稅糧。上曰:‘凶歲義當損上益下。必欲取盈,如病民何。’悉從之。”

明孝宗中興革除時弊,為什麼不能挽救明朝?

明孝宗時期官員賑濟災民

但是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

明孝宗只注重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需要,對於進一步生活條件的提升則漠不關心。

結語

明孝宗在繼位初期的一系列政治改革確實有效地扭轉了當時的政治問題,解除了宦官亂政的危機,也為政府選拔了一系列優秀的人才。而且為人節儉勤勉的她也以身作則,改善了政治風氣,但是這些行為並不足以徹底扭轉明朝政府的頹勢,我認為主要是由於明孝宗的要求太低。

這裡說的要求過低指的是明孝宗作為皇帝,

只求皇位的安穩,不求國家的發展

。中國歷史上的中興之主都是有大志之人,漢文帝休養生息但無一日不想消滅匈奴,正是有了這樣的政治目標,他們才把國家發展放在首位。而明孝宗則胸無大志,在經過弘治初年的政治改革穩定局勢之後,便像之前的皇帝一樣懶於朝政了。而且這樣的動機會使明孝宗忽視人民的問題,他並不想促進人民生產力提升,只想保證人民溫飽,這樣的改革是缺乏後勁的。明孝宗只是在明朝這艘船上做了修補,沒有經過結構革新的明政府在後面更大的風浪中勢必難以支援。

參考文獻:

1。《明史》

2。《明通鑑》

3。《明史紀事本末》

4。《國史大綱》

TAG: 明孝宗政治明朝弘治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