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奇葩“貨幣制度,自家銅錢不夠用,只得用“紙“代替

宋朝“奇葩”貨幣制度,自家銅錢不夠用,只得用“紙”代替

用專家的話來說:宋朝是封建時代商品經濟的巔峰。兩宋時期,中原地區大量向西方各國出口瓷器、茶葉等等物品,所以東西方文化交流,以及經濟往來十分頻繁。免不了的,宋朝就要鑄造大量的錢幣,作為官方以及私底下的流通貨幣。可大家清楚嗎?宋朝時期,因為不斷遭遇契丹、西夏等北方部族的侵襲,以至於南宋中後期銅幣已經不夠用。

宋朝“奇葩“貨幣制度,自家銅錢不夠用,只得用“紙“代替

為了避免整個國家商業價值全部崩盤,宋朝統治者先用鐵鑄造錢幣緩解燃眉之急。可銅與鐵都不夠用的時候,宋朝人居然用“紙”取代金屬作為流通貨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兩宋源於宋太祖趙匡胤,趙匡胤和其弟趙光義,也是兩宋時期少有的明主。公元990年,宋太宗趙光義發行淳化元寶錢。由於當時宋朝國力鼎盛,淳化元寶整體鑄造質量高,這枚錢幣共流通近三百餘年,到了南宋末帝時期才被廢除。

宋朝“奇葩“貨幣制度,自家銅錢不夠用,只得用“紙“代替

宋徽宗時期,北宋又流行了“大觀通寶”,“崇寧重寶”等等銅質貨幣。到了南宋,基本上還是沿用北宋時期這些銅幣作為正式流通貨幣。又因為宋朝銅幣鑄造精美,且宋徽宗御筆親書“瘦金錢”。契丹、西夏以及東南亞和西方各國,大量購買(也搶)宋朝銅幣作為自己國家的流通貨幣。甚至宋朝時期的黑市,還有用金銀等稀有金屬來交換淳化通寶,大觀通寶等等普通銅幣。

宋朝“奇葩“貨幣制度,自家銅錢不夠用,只得用“紙“代替

南宋時期,宋高宗趙構一味委曲求全,加倍給金國人賠償歲幣。歲幣就是宋朝用大量銅錢,還有金銀器無償送給金國人以換取短暫的太平。這些舉動,都讓宋朝銅錢外流太過嚴重,導致自己家鑄造速度跟不上,因此大宋朝時不時就會通貨縮緊。可能有不少朋友會覺得奇怪:中原地區有黃金,為何不使用黃金或者銀子取代銅幣當做主要流通資源?其實黃金太過貴重,不能作為長期交易的貨幣。況且中原地區沒有大型銀礦,而宋朝時期並沒有和美洲達成貿易往來。所以在宋朝,使用銀子代替銅幣也很困難。

宋朝“奇葩“貨幣制度,自家銅錢不夠用,只得用“紙“代替

思來想去,大宋朝也只能用銅和鐵這兩種金屬。到了北宋中期,陝西、西南地區開始使用鐵幣取代銅幣進行交易。據史料記載,這種鐵幣作為輔助貨幣,可以進行小額交易。但是鐵的重量與銅幣差不太多,十貫鐵錢便重達65公斤。古代又沒有如今這麼方便的運輸裝置,所以使用鐵幣價值小,且交易不方便。往往路上拉著一車鐵幣,只能買兩袋大米或者一點菜油,也是讓不少商人百姓苦不堪言。

宋朝“奇葩“貨幣制度,自家銅錢不夠用,只得用“紙“代替

到最後實在沒辦法了,川陝路十六家商人聯合作保,他們製作出一種紙質票據,名為“交子”。這就是歷史上,第一種正式流通的紙幣。雖說目前並沒有找到宋代紙幣的實物,但是卻有兩枚銅製鈔版。這麼說吧,整個兩宋時期由於銅幣不夠用,加上被其他國家將宋朝銅幣當作他們正式貨幣使用。到了南宋時期銅資源匱乏,不得已只能採用類似漢代五銖錢的鐵幣進行輔助使用。可是鐵幣和銅幣其價值相去甚遠,不得已,商號開始使用紙幣進行流通買賣。

宋朝“奇葩“貨幣制度,自家銅錢不夠用,只得用“紙“代替

不得不說,宋朝商人的智慧讓人刮目相看,不過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映出,兩宋時期積重難返。文臣當家不斷委曲求全,以至於民間都開始使用紙來取代銅鐵,等金屬當作貨幣來使用。這其實聽上去是種笑話,但細細深究,也是宋代老祖宗不爭氣呀。

參考文獻:宋史、中國貨幣史

TAG: 宋朝銅幣鐵幣兩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