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設立科舉分卷制度,利國利民,朱祁鈺為何剛登基就將其取消?

洪武三十年,明朝發生了一件影響明清兩朝科舉的大事。這年二月,朱元璋命翰林學士劉三吾、王府紀善白信蹈主持丁丑科殿試,共錄取51名考生,全部都是南方學子。面對全軍覆沒的悽慘狀況,北方學子上書朱元璋,狀告劉、白二人故意打壓北方學子。

朱元璋看到奏摺後,“

怒所取之偏,命侍讀信等十二人覆閱

”,結果張信等人仔細看了科舉試卷,認為劉、白等人的錄取結果並沒有什麼問題,不建議進行任何更改。結果憤怒的北方學子又狀告劉、白、張等人合謀串通,故意偏袒南方學子。

朱瞻基設立科舉分卷制度,利國利民,朱祁鈺為何剛登基就將其取消?

面對眼看就要失控的局面,朱元璋一怒之下殺掉了白信蹈、張信等人,劉三吾因年老躲過一劫,但也被髮配充軍。不僅如此,朱元璋還親自閱卷,另外錄取了61名考生,於當年6月放榜,這次錄取的均是北方人。一年之內兩次放榜,第一次發生在春季,錄取的都是南方人,稱之為“春榜”,也叫南榜;第二次發生在夏季,錄取的都是北方人,稱之為“秋榜”,也叫北榜。而這一事件被後世稱之為“南北榜”或者“春夏榜”事件。

朱瞻基設立科舉分卷制度,利國利民,朱祁鈺為何剛登基就將其取消?

到了洪熙元年,楊士奇向朱高熾建議南方人北方人分別錄取,具體來說就是南方人北方人分開錄取,其中北方人佔據四成,南方人佔據六成。這一建議被朱高熾所採納,但尚未來得及實時,朱高熾就病故了。

明宣宗朱瞻基繼位後,楊士奇再次向朱瞻基諫言,“

會試取士分南北卷,北四南六,既而以百乘除,各退五,為中數

”,明宣宗欣然接受。自此,明朝南北中分卷制度正式成立,具體比例為北方佔35%,南方佔55%,中部佔10%。

朱瞻基設立科舉分卷制度,利國利民,朱祁鈺為何剛登基就將其取消?

應該說,明朝科舉制度的這種改革,對於籠絡各地讀書人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對朝廷選拔各類人才更是大有裨益,從現在的角度來看,也比較符合地緣政治學的要求。因此,在整個宣德、正統年間,此項制度得到非常不錯的執行。

然而,在景泰元年,朱祁鈺突然下令取消科舉分卷制度。至於取消的原因,大臣章綸的奏摺頗有代表性,“

蓋取人以文為度,如果合格,雖多至千百亦不為過,果不合格,雖少至十數亦為至當。但不可以合格之文而舍之不取,不合格之文而強取之也

”,簡單來說,就是認為科舉應該按才錄取,各地學子憑藉實力去衝擊上榜,否則會造成有能力的因名額不夠而落榜,能力平平的因地域優勢而上榜。

朱瞻基設立科舉分卷制度,利國利民,朱祁鈺為何剛登基就將其取消?

結果,取消分卷制度後,各地考生上榜人數出現了非常明顯的差距,工科給事中徐廷章於景泰四年上了一道奏摺指出,“

今者科舉,山西、陝西皆取百名,其數浮於額三倍,為悖典制

”,也就說沒有人數的限制陝西、山西兩省比額定人數超出了三倍。徐廷章進而建議恢復宣德時期科舉分榜制度,並對地域的劃分進行了明確,具體來說:

南卷,應天及蘇、松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廣、廣東;北卷,順天、山東、山西、河南、陝西;中卷,四川、廣西、雲南、貴州及鳳陽、廬州二府,滁、徐、和三州也。

朱祁鈺仔細權衡利弊,最終同意了徐廷章的請求,明朝科舉分卷制度,在中斷四年後又得以恢復。

朱瞻基設立科舉分卷制度,利國利民,朱祁鈺為何剛登基就將其取消?

科舉分卷制度廢而復立,反映了朱祁鈺心態的一種變化。他是在“土木堡之變”後臨危受命,硬被推上了皇帝之位,思考問題相對比較“單純”,估計按照他的想法,科舉就應該人人公平,大家各自憑藉能力去爭取,但是他沒有考慮過如果按照一個標準去卡,再出現了洪武年間那種全是南方人中舉的情況,又如何籠絡北方的讀書人為朝廷效力。而經歷了四年的實踐,他顯然已經更加深刻的理解了何謂帝王平衡之道,明白了一個穩定的朝廷,不一定是由最出色的那部分人組成,但必然是由來自全國各地的讀書人組成。

TAG: 錄取科舉北方學子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