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貢獻良多,足夠資格安葬八寶山,為何被葬入一處山野大寨?

他一生貢獻良多,足夠資格安葬八寶山,為何被葬入一處山野大寨?

如果他說了十句,只有三句對了,那七句錯的可以刺激起大家的研究辯證,那說對了三句,就為同時代和以後的人省了很多冤枉路。——聞一多

世人爭議

郭沫若是中國近現代史上影響力最大的人之一,

無論是在文學創作上還是之於中國的革命事業,

郭沫若都以其極大的魅力鼓舞著一代代人不斷前進。人們歷史上對於郭沫若是保持著各自不同的意見的,有人對他的成就給予褒獎,又有人對於他的過失嚴厲批評,總之人無完人,

我們對於他的才華與貢獻是不可否認的。

他一生貢獻良多,足夠資格安葬八寶山,為何被葬入一處山野大寨?

正如聞一多所言,郭沫若的錯誤言論會受到世人的批評與爭論,但是他的金玉良言卻是

指引著後人前行的警示。

郭沫若對中國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他的形象至今都活在世人的心中。那麼郭沫若對中國產生了那麼大的影響,

死後為何沒被葬入八寶山,反而是被葬入了一處山野大寨?

郭沫若這樣與眾不同的結尾究竟是出於他遭受的冷落,還是出自於他內心自己的選擇呢?這不禁吸引著我們的好奇。其實這一切還要從他的人生經歷講起,他最終選擇安葬自己的這一片土地不是他的故土,

雖然它正是一片荒野,但卻對他的人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與眾不同的人生歷程

郭沫若出生於四川樂山,在民主思想的影響下,郭沫若也養成了開闊的眼界,這對他的文學創作以及投身於革命事業奠定了基礎。郭沫若在學習上刻苦努力,在新思想的影響之下,

他也養成了一顆激進的心。

畢業後的郭沫若又選擇了留學日本,在日本的生活更讓他見識到了西方先進的思想以及新的社會氛圍,

再對比當時國內的落後與腐朽,他與許多進步青年一樣選擇了為祖國的民主解放而奮鬥著。

他一生貢獻良多,足夠資格安葬八寶山,為何被葬入一處山野大寨?

五四運動後,郭沫若也響應了新時代的號召,棄

醫從文想要以筆墨作為武器來喚醒國民的心。

雖然郭沫若主修醫學,但在文學成就方面卻一點也不輸給任何人。不得不說,郭沫若在這樣的選擇之上與魯迅頗為相似,都是選擇棄醫從文而投身為祖國的文化建設當中,

極力想要推進人們的思想解放。

文筆優秀的郭沫若還

將他的思想融入了自己的文學創作當中,

他不僅倡導著新詩運動,還積極作出表率。

郭沫若創作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部新詩集《女神》,

這部作品當中不僅僅流露出了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還表現出了濃厚的進步思想。《女神》深入刻畫了五四運動時期

呼籲進步解放、追求自由的熱潮,

還散發了作者濃厚的愛國情感,無論如何這都激勵著一代人去積極參與保衛國家的鬥爭當中,同時這也為中國的新詩創作奠定了基礎。

他一生貢獻良多,足夠資格安葬八寶山,為何被葬入一處山野大寨?

革命成就,藝術創作

就如同他的詩歌創作一樣,郭沫若的身上也有著一顆身上發光的愛國赤子之心,他不僅僅是一個文學巨匠,同時他也是一個革命戰士。在國家危亡之際,

他還積極參與到維護國家安全的鬥爭當中。

郭沫若一邊指導著戰爭的形勢,一邊又提筆為武器,批判敵人的噁心,這樣不僅僅使得革命軍收穫了民心,

同時也激勵著國民參與到維護正義的鬥爭當中,

這對於革命的勝利無疑是有深厚影響的。

此外,

郭沫若還在書法、歷史劇創作以及古文學研究當中具有極高的地位。

尤其是在研究甲骨文方面,郭沫若的獨創性成就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開創了新中國古文研究的新局面。而且郭沫若還善於發現歷史,從歷史當中發現與眾不同的一面,

創作的歷史劇更是以其新穎的一面受到了世人的稱讚。

無論是論文學成就,還是要說革命的貢獻,

郭沫若都有著足夠的資格被安葬在北京八寶山的,但是無名的山野大寨卻是郭沫若跟隨內心原則的歸處。

他一生貢獻良多,足夠資格安葬八寶山,為何被葬入一處山野大寨?

內心眷戀,心有歸處

原來,在郭沫若擔任中科院院長的時候,

他曾經響應了國家的號召走到基層來幫助平百姓。

就這樣,他帶領著團隊來到了這個荒野的大寨,在這裡的生活很辛苦,然而這裡的每一寸土地卻讓他想起了自己的家鄉生活。但這卻是一種與家鄉不同的情感,在這個山寨當中,郭沫若不僅僅看到了一群

樸實誠懇的普通百姓,

而且還是一群有骨氣有擔當的百姓。

雖然大寨的環境十分荒涼,剛開始時平民百姓連飯都吃不上。如何開發這片土地成了當務之急,就在郭沫若一籌莫展的時候,這裡的百姓卻積極想要過上更好的生活,想方設法擺脫貧困的境地。

這無疑是一種自力更生的精神,

但事實上卻是就是這樣的一群普通人,

他們憑藉著自己的努力與汗水改變了大寨的面貌。

他一生貢獻良多,足夠資格安葬八寶山,為何被葬入一處山野大寨?

在這片無名的荒野大寨當中,郭沫若跟隨著這裡的平民百姓一起奮鬥著,共同向著過上美好生活的願望一起努力著。在大寨當中,他不僅僅與百姓一起勞作,還跟隨他們

同吃同喝同住,

這無疑喚起了他兒時的記憶,

是他人生當中不一樣的體驗。

而且這片土地上的平民百姓們不願意接受國家在物質上的救助,

反而一心想要靠自己的奮鬥而改變當下的生活,這樣鐵骨錚錚的精神無疑觸動著郭沫若。這也讓郭沫若對這片土地有了不一樣的感情,他對這裡更多的則是一種深深的眷戀與感激。

他一生貢獻良多,足夠資格安葬八寶山,為何被葬入一處山野大寨?

在村民的奮發努力之下,大寨擺脫了貧困的面貌,

在短短几年之內整個寨子便煥然一新。

村民們這樣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精神無疑鼓舞著郭沫若,他也被這樣的精神所打動,更多的他也十分感念著這一段與村民們共同奮鬥的日子。

在荒野大寨這一段工作和生活的日子讓郭沫若

終身難忘,

他始終記掛著這裡自力更生的人們,同時他還對這片土地產生了深厚的情感。

於是他選擇了這片荒野大寨作為自己的歸處。

TAG: 郭沫若大寨當中荒野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