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妃將密詔取出,卻發現已經被蛀蟲咬壞,皇帝苦笑:天意如此

貴妃將密詔取出,卻發現已經被蛀蟲咬壞,皇帝苦笑:天意如此

在明朝歷史上,萬曆是一位遭到後人詬病的皇帝。雖然前期在張居正輔佐之下,取得了“萬曆中興”的局面,還進行了萬曆三大徵,鞏固了疆土,維護了國家的領土。然而,在他的後期,卻消極怠政,二十多年不上朝。因此,很多史學家認為,萬曆是帶領明朝走向衰落的皇帝。乾隆也曾評價,明朝之所以滅亡,不賴崇禎,而是因為萬曆、天啟皇帝不理朝政。

萬曆之所以躲在宮中不上朝,從定陵考古的結果看,固然有其身體健康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被所謂的“國本之爭”傷透了腦筋。

所謂國本之爭,實際上就是誰來當太子的爭論,焦點人物是皇長子朱常洛和皇三子朱常洵。

貴妃將密詔取出,卻發現已經被蛀蟲咬壞,皇帝苦笑:天意如此

按理來說,依據“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原則,因為皇后無子,那麼庶長子朱常洛就是理所應當的太子,這也是明朝士大夫所認定的。但是,萬曆卻非要讓小四歲的朱常洵當太子,這就引發了雙方的矛盾。

萬曆為什麼要厚此薄彼呢,原因也很簡單,太子是萬曆一時興起,臨幸了一位宮女所生,並沒有什麼感情,而朱常洵則是他最寵愛的鄭貴妃所生,視若掌上明珠。

貴妃將密詔取出,卻發現已經被蛀蟲咬壞,皇帝苦笑:天意如此

一般的人家,對兒子們有偏心,分家產多一些,別人也不會說什麼閒話。這也是萬曆的算盤,認為這是他自己的家事私事。然而,在明朝士大夫看來,天子無私事,尤其是儲君人選,是關係到千秋萬代的大事。如果不按規矩來,那以後所有的藩王,都覺得自己有機會,天下遲早大亂,正如靖難之役,寧王造反一樣。

但是,關於立儲的重大意義,還有萬曆說不出來的苦衷。原來,他與鄭貴妃感情深厚,一見鍾情,賜予了她無限榮耀。短短几年,鄭氏就由一個新入宮的嬪,一躍成為僅次於皇后的皇貴妃。而且,王皇后失寵,可以說,後宮遍佈鄭貴妃的耳目,一切都由鄭貴妃說了算。

貴妃將密詔取出,卻發現已經被蛀蟲咬壞,皇帝苦笑:天意如此

人心不足蛇吞象,鄭貴妃對於這一些仍然不滿足,她就希望自己能當上皇后,真正母儀天下。明神宗也認為這個要求並不過分,皇后就應該是自己最愛的女人。因此,在一次溫存之後,為了討鄭貴妃歡心,萬曆寫下手諭,將立朱常洵為太子,並密封在錦盒之中。

當時的王皇后萬分小心,找不到把柄廢黜,而且非常健康,因此,萬曆和鄭貴妃只能希望將朱常洵立為太子後,再仿效明宣宗胡皇后無子被廢,立孫貴妃為皇后的舊例,將鄭貴妃推到夢寐以求的位置。因此,鄭貴妃對於這份手諭非常看重,特意將它放在寢宮的房梁之上。

貴妃將密詔取出,卻發現已經被蛀蟲咬壞,皇帝苦笑:天意如此

可是,事態的發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明神宗立朱常洵的態度強硬,而朝臣反對的聲音更強烈。朱常洵採取拖延戰術,期待出現變數,而朝臣們步步緊逼,聲勢一浪高過一浪。朱常洵對於敢於提出異議的大臣採用廷杖、罷官的方式,這竟然更激起了朝臣的興趣,他們前赴後繼提出主張,甚至以捱打免官為榮,以此可以青史留名。

更為重要的是,萬曆的生母李太后也干預了此事。她質問萬曆為什麼不盡早將儲君人選定下來,明神宗只好解釋說朱常洛是宮女所生,李太后氣憤地表示我當年也是宮女,你也是宮女所生!

貴妃將密詔取出,卻發現已經被蛀蟲咬壞,皇帝苦笑:天意如此

大明朝為了這次“國本之爭”,先後有四位首輔離職,牽涉三百多名高官,一百多人被罷官、廷杖、流放。最終,花費了十五年時間,還是由群臣和李太后取得了勝利,朱常洛被封為太子,而朱常洵被封為福王。

在決定作出之前,鄭貴妃知道大勢已去,無可挽回。但是,她還想做最後一搏。鄭貴妃當著皇帝的面,將錦盒取出,可當她開啟錦盒的時候,卻發現那道諭旨已經被蛀蟲咬壞。尤其是“朱常洵”三個字,已經成為了蛀蟲的盤中餐。看到此情此景,萬曆也不由苦笑:天意如此!隨後他轉身離開了淚眼婆娑的鄭貴妃,宣佈自己的決定。但是從此之後,萬曆對於朝政就心生倦意,並以逃避的方式對抗自己的臣子。

TAG: 鄭貴妃萬曆朱常洵朱常洛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