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君莫罵秦始皇,其實秦始皇焚書坑儒是有道理的

秦滅六國,一統天下,是表象,但不等於就屁股底下是一片風平浪靜,可以安坐江山;

六國老氏族無時無刻不想著復辟,各種力量扭曲,湧動,統一初定的秦國暗潮洶湧,風雨如晦,在揮劍決浮雲。

勸君莫罵秦始皇,其實秦始皇焚書坑儒是有道理的

焚書是秦國統一後郡縣制實行第8年,秦始皇34年,六國老氏族復辟浪潮正自兇猛,搏浪沙刺殺已過,

博士儒生淳于越竟於此時,公然上書,提出廢除郡縣制,力行王道,恢復分封制,

給皇家子弟封侯裂土的請求。而此時的秦國,已經7代實施商鞅變法時的縣制(秦孝公至秦始皇為7代君主),

並正式設立帝國郡縣制8年,累計實行縣制130餘年,

而此時儒生公認老調重談,並大以為非,其悖逆,其狂妄,其有違常理之幅度,

擺明了其背後有強大的復辟力量推動,而且其力道之猛,可以想象,

這件事情將復辟勢力公開擺上了檯面,反覆闢的鬥爭刻不容緩。

勸君莫罵秦始皇,其實秦始皇焚書坑儒是有道理的

李斯作為法家代表人物、丞相、郡縣制發起者,是論戰的最主要戰將。

【三代不同禮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

【不法古、不修今】,【就事論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法家的核心思想。

面對早在六代之前商鞅變法之時已經被拋棄的腐朽言論,李斯痛加駁斥了以古非今的論調,揭露了儒家依附分封而存的立場,

並倡議焚燒除農家醫家墨家等實用之學和秦宮保留史書之外的“王道之書”、“春秋古籍”,並禁止以私學非議朝政,這就是焚書的起因。郡縣制與封建制,孰優孰劣,已不難辯駁。

秦始皇清晰的看到了,封建是戰亂之源,因此維護商鞅變法的歷代成果,力行郡縣。

而劉邦採取半郡縣,半封建,結果如何?七國之亂,王莽篡漢,東漢末年分三國;

晉帝司馬炎,實行分封制,如何?16國分華夏,八王之亂,五胡亂華。

孰優孰劣,自不待言。回到焚書。誠然,焚書為過,但我們不能不看到在焚書背後的大時代背景,

儒生為何倡議古代分封?因為分封是復辟的首要條件。儒生倡議廢除郡縣,恢復分封,

不過是六國利用儒生做探路石,試探和瓦解初生的統一秦國之步驟。

勸君莫罵秦始皇,其實秦始皇焚書坑儒是有道理的

千古之下,看康有為如何說:

秦焚書,六經未因此而亡。秦坑儒,儒生未因此而絕。議禮者三十餘人,皆秦諸生,皆未嘗被坑者。其人皆懷六藝,學通《詩》《書》,逮漢猶存者也。然則以坑儒為絕儒術者,亦妄言也。

再看看魯迅如何說:

秦始皇實在冤枉得很,他的吃虧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幫閒們都替新主子去講他的壞話了。不錯,秦始皇燒過書,燒書是為了統一思想。但他沒有燒掉農書和醫書;他收羅許多別國的“客卿”,並不專重“秦的思想”,倒是博採各種的思想的。

再讀讀本朝偉人這首詩:

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

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

坑儒,坑的也不是儒家子弟,大部分是方士。方士是什麼人,也就是求神算命,長生不老的法師們,以徐福為代表,徐福在焚書之前,已經入海跑路;坑儒發生在焚書後第二年,方士候生、盧生等替秦始皇尋仙藥而不得,為了彌補自己無能,開始詆譭秦始皇,說他剛愎自用,以刑殺為威,貪於權勢,此不足以得仙藥也。

勸君莫罵秦始皇,其實秦始皇焚書坑儒是有道理的

這位始皇帝每日要批閱120多斤奏章,每日只睡4到5小時,少有娛樂,連皇后都不立,修長城,建馳道,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其武功蓋世千古,其文治造福千載。而且秦始皇在位期間,從無錯殺,冤殺一位功臣,所有文臣武將,絕無狡兔死,走狗烹之命運,從無一起悲劇,僅此一項,足以證明秦始皇之胸襟,之誠摯,之決斷,之清醒。

千古一帝配得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八字評語。

秦始皇如果真的做出了焚書坑儒的選擇,必然有其原因,這絕不是昏頭舉措。

TAG: 秦始皇焚書儒生坑儒復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