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事情的真相,只會以符合利益最大化的結果展現出來!

《資治通鑑》第16卷 漢紀八

漢景帝中二年(癸巳,公元前148年)

【原文】

是時,太后憂不食,日夜泣不止,帝亦患之。會田叔等按梁事來還,至霸昌廄,取火悉燒梁之獄辭,空手來見帝。帝曰:“梁有之乎?”叔對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為問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誅,是漢法不行也;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臥不安席,此憂在陛下也。”上大然之,使叔等謁太后,且曰:“梁王不知也;造為之者,獨在倖臣羊勝、公孫詭之屬為之耳,謹已伏誅死,梁王無恙也。”太后聞之,立起坐餐,氣平復。

【譯文】

這時,太后擔心梁王的事情,不進飲食,日夜哭泣不止,景帝也很憂慮。正好田叔等人查辦完梁王的事,返回長安,到達霸昌廄,田叔等用火把在梁國辦案取得的證詞全部燒燬,空著手來見景帝。

景帝問:“梁王有罪嗎?”

田叔回答說:“犯死罪的事是有的。”

景帝問:“他的罪證在哪裡?”

田叔說:“陛下不要過問梁王的罪證了。”

景帝問:“為什麼?”

田叔說:“有了罪證,如今不殺梁王,就廢棄了漢朝的法律;如果處死梁王,太后會吃東西沒有滋味,睡不好覺,這樣就會給陛下帶來憂愁。”

景帝非常贊成他所說的道理,讓田叔等人謁見太后,並且說:“梁王不知情;主持這件事的,只有梁王的寵臣羊勝、公孫詭之流,這些人都已經按國法處死,梁王沒有受到傷害。”

太后聽到這些話,立即起來坐著吃飯,情緒也穩定了。

資治通鑑:事情的真相,只會以符合利益最大化的結果展現出來!

【解析】

簡單說一下背景吧。

漢景帝忽悠梁王會傳位給他,於是在七國之亂時,梁王和叛軍死磕。

但是戰爭打完後,漢景帝翻臉不認人,改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

梁王很鬱悶,積極在竇太后面前運作,想讓皇帝立自己的為接班人。

眼看差點要成,結果這事被袁盎等人給攪和。

梁王氣憤,派人刺殺袁盎等十餘名大臣,一時間朝堂震動。

梁王憤怒是必然的,想收拾這些壞事之人也是可以理解。

可以栽贓、捏造罪證、說壞話等等,唯獨搞暗殺觸碰了底線!

以上就是事件真相。

事件發生後,漢景帝讓田叔調查這件事情,而且也調查清楚了。

就在入長安給漢景帝彙報之前,田叔將所有的調查資料全部燒燬。

為什麼田叔要這麼做?

從上面這段材料來看,調查資料中的內容必定是極其不利於梁王,甚至如果公佈的話,以此定罪搞不好能讓梁王死。

但是,如果真把這些材料公佈或上交,除了能讓梁王服罪之外,還會帶來三個風險!

1。竇太后方面

太后憂梁事不食,日夜泣不止,帝亦患之。

竇太后擔心梁王,如果梁王的罪證公佈,漢景帝可能會處置梁王。

極有可能造成母子(竇太后和漢景帝)決裂。

要知道,漢朝以孝治天下,對於孝是推崇備至,更有兩宮制,太后權力對皇帝權力是一種制約。

你看漢朝皇帝的諡號,都是孝XX皇帝。

要是漢景帝失了孝,和母親竇太后鬧僵,他還怎麼為天下做表率?

又萬一,因為此事造成竇太后身體問題,那問題就更嚴重。

2。皇帝方面

一旦梁王的事情公佈,對於皇帝來說,處理起來就非常棘手。

處理梁王,則和竇太后關係破裂。

而且梁王幫漢景帝打七國之亂,現在打完了,就要對親兄弟下手?

這卸磨殺驢做的也太明顯、太低階了吧!

如果不處理或輕輕處理,竇太后是高興了。

卻如何和天下臣民交代?

刺殺朝廷大臣,這麼嚴重的罪名,你皇帝居然都不處置真兇?

朝廷威嚴何在?法度威嚴何在?

這是對政治規矩、法律制度的踐踏!

親情上的保全,卻換來漢景帝政治上、權力上的巨大損失。

3。田叔方面

田叔作為一個辦事的,他的任務就是調查事情真相,然後上報漢景帝。

但是事情真有這麼簡單?

他把梁王相關材料往上交,漢景帝會陷入兩難。

處理不好,不處理也不好。

如果想不處理,作為事情調查的田叔,搞不好

會帶一個栽贓調查不明的罪名,並且治罪。

如果處理了,竇太后和漢景帝關係破裂,再看這一句材料。

“臨江王既為書謝上,因自 殺。竇太后聞之,怒;後竟以危法中都而殺之。”(漢景帝中二年,癸巳,公元前148年)

廢太子臨江王劉榮在郅都的牢中自殺,竇太后遷怒之,將郅都治罪殺害。

有如此先例在,作為刺殺事件調查負責人的田叔,一旦梁王不好受,田叔也不會好到那裡去。

所以說,田叔把調查材料上交,對於竇太后、漢景帝、田叔本人都有風險。

破局之法

之前的文章在分析案例的時候曾經提過,當出現兩難問題的時候。

兩個都別選,應該從其他角度選擇破局之法。

對於田叔而言,交材料或不交材料,都不是最好的辦法。

交材料自不必多少。

至於不交材料,將材料放在自己身邊,等於是個定時炸彈,而且還有可能引來別人想法。

所以,田叔的破局,就是把材料全部銷燬。

至於燒燬材料帶來的好處也顯而易見。

首先,梁王兩個謀士,公孫詭、羊勝已死,就算再調查也沒用了。

其次,沒有調查材料,自然不用上交。

最後,沒了調查材料,想怎麼說都可以隨便說。

因此,田叔先搞定漢景帝,讓他別再深究,再搞定竇太后,說和梁王沒關係,以定竇太后之心。

同時,再推出公孫詭和羊勝做替死鬼,給天下一個交代。

事情到此,朝廷法度的得以維護,竇太后和皇帝關係也不至於鬧僵,漢景帝也免於兩難,至於田叔更是不需要為此承擔風險。

至於是不是梁王派人殺的,已經完全不重要。

現在這個結局,符合絕大多數人的利益。

【啟發】

其實有的時候,我在看文章、看事情的時候,突然有這麼一種想法。

即,一件事展現在我們面前的“真相”,未必就是事情本來的樣子。

至於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其實又有誰知道呢?

之所以用這種形式展現,是因為這個方式,能夠讓利益最大化(損失最小化)或者兼顧各方而已。

這個東西,點到為止。

明白的一說就透,不明白的,說多了徒增煩惱。

TAG: 梁王田叔竇太后漢景帝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