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免租”到“朝廷賑濟”,朱元璋真的關係百姓嗎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王朝統治者都十分重視百姓,因為百姓是統治的基礎,自從漢文帝開啟了免租的先河,後來的統治者紛紛效仿,免租被看成是君主的仁政,也是證明一個朝代興盛富足的表現。除了免租,每當遇到災難之年,統治者除了免租還需要進行賑災,這似乎成為歷代統治者必須要做的事情,形成了一個慣例,到今天我們稱這些措施是民生思想。

要說歷代皇帝中做的最好的,小楓認為是明太祖朱元璋了,朱元璋最百姓的重視程度雖然不能稱之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是他實行的民生措施卻在歷代程度是最高的,當然了這和朱元璋的出身有很大的關係。

從“免租”到“朝廷賑濟”,朱元璋真的關係百姓嗎

朱元璋出身貧民,是正統王朝中出身最低微的,幼年時期父母雙亡,連一張蘆蓆都沒有去埋葬父母,更不用說吃飯了,長期底層的生活,讓他清楚的知道底層百姓的生活,也知道老百姓需要的是什麼因此他在當了皇帝之後,更加註重百姓,更加註重民生,這是歷代皇帝所沒有的優勢!

難道朱元璋真的只是因為他出身民間,知道百姓想要什麼,才採取對百姓好的政策嗎?小楓看不盡然,固然有朱元璋的出身對百姓充滿了同情,但是也要注意朱元璋的身份,他是皇帝,他考慮更多的是江山的穩固,而明朝初期政權並不穩定。

元末,戰亂頻繁民不聊生,朱元璋登基之後,面臨的棘手問題是社會經濟凋敝,階級矛盾依然尖銳,經過多年的戰爭,社會經濟遭受到眼中的破壞,人口銳減,田地荒蕪,民不聊生,這不是哪一地區是這樣,全部各地都是如此,特別是山東河南等地更為嚴重,這裡是遭受戰爭破壞最為嚴重的地區,“積骸成丘, 居民鮮少”甚至有的地方荒無人煙。有大臣說中原為天下腹心, 號膏腴之地, 因人力不至, 久致荒蕪”。

這種情況不僅在北方,在南方經濟發達的地方,也不見得能好的哪裡去,影視劇《朱元璋》中有這樣一個場景,開國不久朱元璋巡視揚州,昔日繁華的揚州已經是滿目瘡痍繁華不再,而且全揚州城中,之剩下十八戶人家。這不是影視劇的加工,真實的歷史就是如此,朱元璋的軍隊攻下揚州城看到的就是這一副場景,甚至比影視劇中更為嚴重。試想一下揚州之前是多麼的繁華,此時也只是一片廢墟,由此可見當時的社會經濟凋敝到什麼程度。

不僅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恢復需要一定的時日,新生的大明政權也遭受到嚴重的威脅,因為大明雖然建立,但是卻麼有完成統一,南方有明玉珍割據四川建立的夏國, 雲南有直屬元朝的梁王, 北方還有元朝的殘餘勢力, 他們養精蓄銳, 互相呼應, 一有機會就會深入內地搶掠, 極大地威脅著明朝北方的穩定。

從“免租”到“朝廷賑濟”,朱元璋真的關係百姓嗎

朱元璋劇照

這些是歷史遺留夏利的問題,明朝內部也有不安定的因素,他們也在反抗者大明,要知道一旦百姓活不下去,什麼事情都乾的出來,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洪武初年, 陝西沔縣金剛奴組織起義, 三年, 青州民孫古樸自號黃巾賊襲擊莒州等,這些都嚴重的威脅著新生的大明王朝。

擺在朱元璋面前的不僅僅是平叛完成真正的一統,還需要恢復發展社會經濟,還百姓安居樂業,同時這也是穩定大明王朝的需要,特別是對於百姓,朱元璋給了足夠的重視,百姓不穩定,大明王朝就不安,朱元璋甚至說:“ 如果不給老百姓一些實惠而空言寬仁, 是沒有用處的。為此他對百姓採取了免租和賑濟的惠民措施。

那麼朱元璋到底是如何做的那,小楓帶著大家一起看看。

免租

既然朱元璋已經制定了政策,那就剩下實行了, 在免租的時候,朱元璋也採取了區別對待對一些人口不多田地荒蕪的地區進行免租,主要是為了鼓勵百姓開墾恢復生產,以及一些移民實行租稅免。洪武三年六月朱元璋下旨徙蘇州、松江、嘉興、湖州、杭州無業農民四千多戶到濠州種田, 這就是移民,朱元璋規定對於這些農民官府給他們農具種子等,並且規定三年免租稅。與此同時朱元璋還規定北方郡縣荒蕪田地召鄉民無田者墾闢, 戶給十五畝, 又給地二畝種蔬菜, 皆免三年租稅。可以看出來朱元璋免租並不是終生免租,而是給了一個三年的期限,畢竟朝廷的賦稅還要依靠這些人,如果無限的免租朝廷的賦稅也沒有辦法。

朱元璋對他奪取皇位中幫助最大的地區,特別的優待。朱元璋在洪武二年詔免山東、北平、燕南、河東、山西、北京、河南、潼關、唐、鄧、光息等處稅糧。洪武十四年, 又下令免應天、太平、廣德、鎮江、寧國五府秋糧, 官田減半徵收, 民田全免。洪武十五年,朱元璋下詔免除浙江、江西、河南、山東、直隸府州稅糧。洪武十六年, 朱元璋又下詔應天、太平、鎮江、寧國、廣德五府稅糧。十八年, 詔免應天、太平、寧國、鎮江、廣德、滁和七府、州當年田租等。這些地方對朱元璋的幫助很大,所以朱元璋也十分優待這些地區,當然了我們也能看出來,朱元璋對這些地方的免除力度也不一樣,不過可以看出來明朝政府確實這樣做了,這對新生的明朝政府來說確實不容易。

從“免租”到“朝廷賑濟”,朱元璋真的關係百姓嗎

最後朱元璋對發生災害的地區免租。如洪武五年登萊二州發生旱災, 朱元璋即命山東省臣免徵當年的夏麥及逋租。洪武十五年, 開封府祥符等八縣及陳州遭遇水災, 免其田租。洪武十七年, 崑山縣民八十餘戶, 有田六頃九十餘畝為水所浸, 免其租等等,其實在朱元璋看起來,這些地方遭受到災害,即使徵收賦稅也徵收不上來,強行徵收的話,只會適得其反,如此還不如免徵,讓百姓感恩戴德。

免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也為社會經濟的恢復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更重要的是他穩定了百姓,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新生的大明政權,使百姓對大明心生嚮往,這也是朱元璋的初衷。免租一定程度上損失了朝廷的賦稅,但是更多的是得到了百姓的擁護,這也是朱元璋樂意見到的。

朝廷賑濟

當然了免租還不夠, 在發生災荒的時候,朝廷還大力賑濟,畢竟百姓根本承受不住一點自然災害,歷朝歷代都有水災和旱災、蝗災等,這些都給百姓帶來了嚴重的危害,其實在這一方面統治者有很多共通的地方,比如免租對災害地方進行免租,然後在進行賑濟。

在這一方面朱元璋做的也不錯,先前說朱元璋免除災難地區的佃租,於此同時還對這些地方給予賑濟。主要方式是給這些些地區的災民以米、麥或錢鈔來進行賑濟或賑貸。洪武三年, 西安、鳳翔二府出現饑荒, 朱元璋接到奏報之後,立刻命令戶部主事李亨“馳驛往賑之”, 連標準都給出了,具體標準如下:每戶給粟一石, 共計三萬六千八百八十九石。這也是一個大數字,要知道一石可以給人活命的。

從“免租”到“朝廷賑濟”,朱元璋真的關係百姓嗎

洪武七年蘇州發生饑荒,朱元璋下令朝廷賑濟,查清楚蘇州饑民二十九萬八千六百九十九戶, 朝廷撥出米、麥、谷三十九萬二千一百餘石,在洪武十九年春, 應天府江浦縣遭遇嚴重的水災, 朱元璋下令用京倉米六千餘石賑濟災民。在同一年,河南諸府、縣饑民共四萬八千八百戶,朱元璋下詔賑濟鈔五萬三千三百餘錠。只要發生了災害,朱元璋都會讓朝廷進行賑濟,這成為一種政策。

朱元璋在位期間朝廷賑濟多少次,沒有明確的數字,我們在《明洪武實錄》中可以找出來一部分,根據記載朱元璋在位的時候免租事項近一百二十起, 賑濟近九十次。30 多年間, 賞賜民間布鈔數百萬, 米百多萬石,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朱元璋也是一個重視民生的皇帝。

從“免租”到“朝廷賑濟”,朱元璋真的關係百姓嗎

明朝勞作場景

朱元璋的免租和賑濟政策, 使明初經濟漸漸地從蕭條中恢復發展起來, 我們可以從明初耕地面積的擴大、人口的增長以及稅糧的迅速增加,這些不能不說有這些政策的原因,到了洪武二十四年,全國的耕地和人口比明初增長了近十倍,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應了這些政策的效果。

從歷史上封建帝王對農民穿衣吃飯問題的關切程度加以比較, 朱元璋是較為突出的。朱元璋在位不僅強調民為本, 更落實在行動上推行許多順應民心、便利民生的政策和措施, 所以說朱元璋是一個善待百姓的好皇帝。

TAG: 朱元璋免租百姓賑濟洪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