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舉制”選拔的利與弊。

古代科舉從隋朝到清朝結束,歷經了一千多年,真是歷史長久啊!科舉考試也是公務員考試,在封建王朝統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當然裡面有好有壞!

古代“科舉制”選拔的利與弊。

科舉打破世家大族對權力的壟斷,穩定了君主的統治,在一定範圍內提高了人民的文化教育水平普及了知識。在隋朝以前,做官的都是士族出身,寒門和普通老百姓根本進入不了官場,這就導致了權力的不穩定,因為絕對的權力會產生絕對的腐敗,權力集中在士族手中,讓士族有力量對抗中央統治,甚至有能力把皇帝拉下馬,這對國家來說是不利的,會造成社會的動亂!而科舉不同啊,能讓寒門和普通人都能做官,只要你透過層層考試。這權力分散了,就形成制衡,君主統治就穩定了,從唐朝開始,基本上中國一統的時間比動亂分裂的時間要長的多,這也是科舉貢獻了一定的功勞!科舉有助於文化的傳播,知識普及率的提高,畢竟只要透過科舉就可以改變命運,一人當官,全家富貴了,所以有更多人主動去學習,普通家庭也投入資金供孩子讀書,就是為了改變整個家庭的命運,而朝廷也在各地建立公立學校,甚至有私人的私塾出現,這無疑讓更多人讀書識字,提高了民眾的教育水平,當然科舉是需要錢的,不是所有的農民讀的起書,但至少把知識的傳播範圍增大了,大家有需要有條件就可以讀書,這是很好的事啊!

古代“科舉制”選拔的利與弊。

科舉也是有弊端的,唐宋的科舉還好一些,考試的內容沒有那麼死板,可到了明清時,科舉就變了味了,嚴重束縛了知識分子的思想!明清的科舉內容就限制在儒家的四書五經裡,只要讀透四書五經就可以考試,讀的好就可以當官了,內容固化會導致一大批讀死書,死讀書的書生,這樣讀法,到最後讀出來的就是皇帝的應聲蟲罷了,嚴重阻礙科技的發展,聰明人都去讀四書五經,哪有精力去科學研究啊,帶歪了整個社會風氣啊,束縛了大家的思維,只有儒家思想才是正道,其他思想就是歪門邪道,堅決排斥和抵制,這對社會的發展是不利的,當一個社會被一個思想統治了,國家就危險了,失去了進步的動力,所以中國古代經歷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就是沒有進入資本主義社會,這就是科舉帶來的禍害啊!

古代“科舉制”選拔的利與弊。

科舉是有好有壞的,本來科舉就是提拔更多的人才,只是到了後來成了君主束縛思想穩固統治的工具了,這是可悲的,其實考試無處不在,關鍵是如何考,考什麼,我們要繼承好的,去掉壞的,社會才能進步!

古代“科舉制”選拔的利與弊。

古代“科舉制”選拔的利與弊。

TAG: 科舉考試統治四書五經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