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在古代,原來是這樣騸馬的!

中國古黃帝軒轅時閹割術就已產生,世界上對於馬匹的閹割為中國最早;相傳公元前2700公元前2600年黃帝時代董仲先發明馬閹割之術,《元亨療馬集》中記載:“昔黃帝在位百年,朝內出一賢臣,姓董氏諱仲先,號通微真人,侍於黃帝之側。因馬食人,帝命仲先制之。真人遂往其所,觀馬形神,察馬臟腑,用玄元天術,摘其膽汁,其性愈矣。後蹄齒不息,帝覆命制之。真人三往其廄,觀標察本,以沙性之法更名騸馬奇法,淨其兩腎,蹄齒息矣。帝嘉其能,以通微之號封之,彼時者始有此法也。”腎即睪丸,摘去兩個睪丸後馬將不會狂踢亂咬。黃帝時代的獸醫祖師董仲先發明的這項手術,是處於馬匹醫療世界先進水平的,直至今日此手術的方式都無甚變動。

殷商、西周時馬的閹割術亦見於文獻記載。夏商周時早期的馬雖已馴化仍保留些原始的野性,經閹割後野性受到限制,對於馬匹圈養有裨益。閹割亦稱“去勢”,於馬的閹割即摘除或破壞其卵巢、睪丸。《夏小正》中攻駒、《周禮·夏官》中攻特即是關於馬閹割之記載。公馬稱:駔、騭,母馬稱:騍、牝、騲、騇,去勢馬稱“騸”。商周時代的攻特與攻駒用布裹著睪丸掐斷精索。即所謂的“無血去勢術”。據商代甲骨文字載;用繩索或以皮務為套,將馬勢去掉…但那時僅對兇悍不馴之馬匹而施實。

【專欄】在古代,原來是這樣騸馬的!

戰國時期諸侯間戰事頻繁需大量戰馬,初為使“火騸法”的傳統去勢術;用木夾板在精索蔓狀叢上方平行夾住精索,用燒紅烙鐵在精索夾板處烙斷精索除去睪丸,斷端塗少許植物油後烙燒。此法止血可靠,亦有缺點使組織形成燒傷性壞死,創口長期不易癒合,由此騸馬術遂普及。

秦末漢初,名將韓信發明“水騸之法”,水騸法為;按壓精索反覆前後搓捻,壓迫止血使精索從細處自行斷裂。斷輸精管後涼水止血、加鹽與燒熱油消毒。

漢代時韓信軍隊中的戰馬採用的是水騸法是將馬橫臥保定,術部消毒,左手擒住睪丸向下拉至最低位,右手以閹割刀在千斤金穴處割開陰囊面板與總鞘膜,擠出睪丸。以左手擒住睪丸,右手推起皮膜,將血管與腱索分離開,距睪丸五寸處用刀割斷精索跟提辜肌(腱),於三寸處用拇指甲刮挫血管,並加以滾扭,直到血管被刮挫自動斷裂,這樣斷口不整齊,易於自動閉鎖止血,再用冷水沖洗淨血汙,用炒鹽跟食油灌注於創口內,防止發炎化膿。術後放起馬匹緩慢牽遛,直至血不下滴為止。閹割不使用烙鐵不易患熱症,適用於夏天。相較火騸法,水騸法更可靠安全。

【專欄】在古代,原來是這樣騸馬的!

漢時《五十二病方》載“令金傷毋痛方”、《神農本草經》中載大麻、烏頭、附子、羊躑躅止痛藥…可見漢代已具麻醉之術。閹割術的發明對馬匹馴養起至關重要作用。但閹割不會改變馬的粗劣方式與壞習性,許多仍舊錶現像公馬的粗劣或壞行為的騸馬,許多是由於調教不充分的人為方式所造成。這必須在閹割之前由適當的訓練完成。

甲骨文中即有家畜閹割術記載,亦有應用於人的。宮刑沿用畜之閹割“水騸法”稱“半套”漢代多用。唐代宮刑用水騸半套法,後因受域外宗教影響出現“羅切”。羅切配以水騸法是明清兩代宮刑的標準方式稱“全套”。全套法創面大失血多,術後死亡率頗高。

本文第一賽馬網整理釋出,轉載

請註明出處!

品牌合作

【專欄】在古代,原來是這樣騸馬的!

TAG: 閹割精索睪丸馬匹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