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到底是天妒英才還是社會欺才?

在古代,到底是天妒英才還是社會欺才?

古代是一個不缺天才的時期,人們之間除了權勢以外,最關心的就是今年科舉花落誰家,這就是最好的證明,天才在那個年代總是不被珍惜的。

他們身為天才,卻是皇室鬥爭中,最好的犧牲品。

在古代,到底是天妒英才還是社會欺才?

一、英年早逝的名人是否真的死得其所

1、古代人們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從來不是努力

在封建社會,人們最崇尚的並不是知識,而是一切可以衡量世間的權力。人們願意生活在權力的陰影下卻忘記了知識的重要性。

科舉,正是古代普通平民百姓想要入朝當官的唯一渠道。

且不說古代著名文人中科舉以後的悲慘遭遇和經歷了怎樣腐敗的朝廷社會。不知過了多久,科舉失去了平民參與的色彩。

達官貴族會在科舉中用到所謂的手段,讓自己家的孩子中舉。

例如,鍾馗中榜被換,怒撞榜單,含冤而死一般。拼命努力的他擁有著無上的才華,若他中舉應該朝中正盛,娶妻生子,

誰曾想。昏暗的封建社會卻迫害瞭如此一位可造之才。

在古代,到底是天妒英才還是社會欺才?

2、社會的險惡將一代英才推向死亡

王勃,字子安,是著名的初唐四傑之首。年輕氣盛的王勃詩作享譽天下。卻沒人能想到這麼一位學士卻只活了27個年歲。年輕時候的他,總有報國的抱負,

入朝為官,清廉執政。然而,在王勃為官的歲月中,卻經歷了兩次貶官。

兩次貶官的主要原因正是因為王勃的才華被文武官員嫉妒,陷害王勃讓他貶官,直到後來

,王勃妻子去世,官位被貶,對仕途心灰意冷,

在去看望父親的途中,溺水身亡,有人說是自然意外,但也有人說是心灰意冷的自殺。

所以,雖說是溺水身亡,但此時的王勃卻早已心死,與自殺毫無分別。

在古代,到底是天妒英才還是社會欺才?

二、天才總是生逢戰亂

1、保家衛國——霍去病

霍去病,作為歷史上保家衛國的英年早逝的將軍。他的事蹟,被世人歌頌了幾千年,流傳至今。霍去病,是真正的奴隸身份出身。

作為奴隸出身的他,並沒有被自己的身份所侷限。依舊有一個保家衛國的抱負。

17歲的他,追隨衛青將軍在邊關抵禦匈奴,以

800

軍隊抵禦敵軍

2000

多人,並且殺死了單于的祖父以及繼父,漢武帝因此封其為侯。

年輕的他屢戰屢勝,這也使他成為了百姓心中的英雄。

不過,好景不長,霍去病在23歲那年因病去世。也是因為去世得如此早,迫使人們記住了這位年輕的英雄。

有人說,他生於戰場,死於戰場,是最後的榮光。

在古代,到底是天妒英才還是社會欺才?

2、三國時期英年早逝的名人

孫策

,是吳國的奠基者之一。從小便有“

小霸王

”的稱號。是

吳國皇帝孫權

的長兄,也是英年早逝的

孫堅

的長子。他和他的父親一樣,都逃不過戰爭的迫害。年輕氣盛的他帶領吳國軍隊討伐各國軍隊,屢戰屢勝,但在二十六歲生亡時候遭受了襲擊,生死於戰場。

戰爭,讓這個年僅二十六歲的長勝將軍死於戰亂。其實三國時期,真正的死了不少的將帥,可以說,中國古代英年早逝的名人有大部分都死於這個時候。擅長軍事、音律的

周瑜,

死時只有三十六歲。

郭嘉,曹操

旗下最出色的謀士,為曹操出了許多的計策,享年卻只有三十七歲。

在古代,到底是天妒英才還是社會欺才?

三國,估計也是人們現在最熟悉的年代,一本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將三國時期的戰爭寫得淋漓盡致卻發現當三國戰亂結束以後,不指死了多少名人,又有多少青年初露鋒芒卻被扼殺在戰場中。

其實,戰亂也是毀滅一切的根源,在古代,封建王朝盛行的年代,不斷有人認為這個封建社會出現弊端、又有很多人想要改變這個王朝,說直白點就是想要登基稱帝。所以,

這能說是這那個封建的社會帶來的封建思想,才會導致這些青年才俊英年早逝。

在古代,到底是天妒英才還是社會欺才?

三、社會欺才,是古代封建思想下的產物

1、皇室欺才還是妒才

人才,是古代表面上最需要的人類。但是,又有多少人真的願意接受天才帶給你的“

果實

”。明朝時期,有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組織橫空出世——

東廠。

東廠在做大的同時,完全偏離了皇帝真正的用意。

與後宮、王爺勾結,消除一切認為對他們不利的事情。所以,任何有點名氣或者成就的平民都死在了他們的手下。

這種病態的社會風氣也讓天才徹底遠離了朝堂。也讓許多英才報國無門。

再有者,即是真正有人可以進入朝堂,便會被期待已久的報國工作所欺騙。天才逐漸在朝堂之中失去了自己的才華和展示能力的一面。以范仲淹來說,

憑藉自己一身才氣的范仲淹成功的步入朝堂,卻被眼前的景象所欺騙。

一腔熱血的他,向皇帝提出了許多的諫言。卻被皇室人員所迫害,誣陷他圖謀不軌,這就是最好的例子。范仲淹一生被貶官三次。

可以說是仕途極其不順,這就是最好的皇室欺才的例子。

在古代,到底是天妒英才還是社會欺才?

2、社會思想也是阻礙天才的絆腳石

封建社會,最令人害怕的不是律法而是人們的封建思想。這個時期的人們幾乎熟悉了封建社會的迫害,除了文人,英才全都接受了這個社會的管制,

認為從古至今都是這樣的社會,也不會有什麼改觀。

但問題就是,不少人才和文人都能發現其中的弊端,而往往就是這些人不被社會所接受,

所以社會思想才是終結一切有抱負的年輕人士實施抱負的緣由。

在古代,到底是天妒英才還是社會欺才?

3、即使社會欺才,也應迎難而上

有不少文人是出有抱負最後歸隱山林的,但也有少許英才冒死求官最後成名的。雖然,只有少數人成功,但是卻有不少英才在求官的路上死去。可能,

還有不少我們不知道的英才死在了寒風凜冽的家中或者求官的艱難險阻的路上。

總之,能在古代的求官路上活下來的人都是幸運之人或則足智多謀之人。社會從來不缺天才,缺少的只是願意不停為國家奉獻以及挺身而出的英才。

但往往有不少英才害怕仕途的艱險,只願歸隱山林,不被昏暗的社會所汙染。

但終歸是,滿足了自己的知識需求而空無報復。所以,

即使是資質平庸之人,只要願意一腔熱血保衛祖國,就都是英才都是天才。

在古代,到底是天妒英才還是社會欺才?

總結

社會從來不缺天才,缺少的是成為英才的品質和堅韌。不過,最大的原因是封建社會下的人們的思想缺陷和貴族們對於英才的欺辱。但是,莫欺少年窮,但凡堅持下來的都是不可多得的英才,但是能夠躲避過政治欺壓的才俊同樣也是幸運的。

但是,即使政治的昏暗無法限制英才的腳步。

戰爭,終歸是毀滅一切的根源。人們在戰爭中,失去的最多的是生命,英才在保護生命的同時,失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這就是封建社會的弊端之處,

人們無法停止戰爭,就無法停止一個個的青年才俊英年早逝。

英年早逝從來都不是自己的過錯,只能說是封建社會下謀亂之中的產物。值得令人惋惜,又無法挽回。畢竟在那個思想封建的社會,總會有不少令人髮指的事情發生,封建社會下被迫害的人群不止所謂的英才。

人們的思想也是封建社會下的產物。

參考文獻:

1、《古代英年早逝的名人》

2、《三國時期十大英年早逝的名人》

3、《封建社會下的可悲產物》

4、《隕滅的英才到底因為什麼原因》

TAG: 英才英年早逝天才封建社會王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