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風》也曾有過《無衣》,而今只剩《蒹葭》

《秦風》也曾有過《無衣》,而今只剩《蒹葭》。我們不能只瞭解課本里的《蒹葭》,更要了解《秦風》裡的《無衣》!

保衛中國並非只是中國軍人的職責,而是我們全體中國人的職責。軍訓的時候教官都應該都說過,除了部隊上的正規軍,大家都是預備役。正規軍隊打光了,預備役都需要站出來保衛中國。

兩千多年視秦國為“虎狼之國”的觀念應該糾正過來了,這恰恰與清朝的“閉關鎖國”形成鮮明對比。

《秦風》也曾有過《無衣》,而今只剩《蒹葭》

並非秦國嗜戰,而是“國為苦戰,民為戰苦”,這是深入秦國人心裡的印記。同樣是百年屈辱,為什麼秦國能走向自強,而清政府卻一直再走下坡路。並非刻意貶低清政府,而是從客觀上看問題。

語文課本上總是“虎狼之秦”,讓大家覺得秦國給人的印象總是暴虐、酷政,印象中的山東六國都是風度翩翩的正人君子。學習了歷史,才瞭解到秦國對中國歷史上的貢獻與影響。秦統一了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的長期征戰與分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等舉措,無一不是影響了兩千年的舉措!

從大秦帝國系列電視劇中才瞭解到我們眼中的“秦國”並非暴虐的秦國。而是一部從屈辱走向自強的國史。在春秋戰國,每個國家都有吞併他國之土的野心。這並非秦國獨有,就因秦國日益強大,就變成了山東六國口中的“虎狼之秦”?

中國近代史也是一部屈辱史,我們中國人不會忘記,更不能忘記。上世紀中國積弱,這個世紀中國奮起直追。

現代中國,不僅需要《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同樣需要《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國風·秦風·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譯文

大片的蘆葦青蒼蒼,清晨的露水變成霜。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對岸河邊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追隨她的道路險阻又漫長。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彷彿在河水中央。

蘆葦悽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曬乾。我那魂牽夢繞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對岸。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那道路坎坷又艱難。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彷彿在水中小洲。

河畔蘆葦繁茂連綿,清晨露滴尚未被蒸發完畢。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就在河岸一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那道路彎曲又艱險。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彷彿在水中的沙灘。

詩經:無衣·豈曰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王於興師,修我戈矛。

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王於興師,修我矛戟。

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王於興師,修我甲兵。

與子偕行!

譯文:

怎能說沒有衣裳?我願和你披同樣的戰袍。

天子讓我們出兵打仗,且修好我們的戈與矛。

我們面對的是共同的敵人!

怎能說沒有衣裳?我願和你穿同樣的汗衣。

天子讓我們出兵打仗,且修好我們的矛與戟。

我願與你一同戰鬥!

怎能說沒有衣裳?我願和你穿同樣的下裳。

天子讓我們出兵打仗,且修好我們的盔甲兵器。

我願與你一同前進!

TAG: 無衣秦國與子伊人白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