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面分析李自成造反為什麼沒有成功?

明朝至英宗開始,已見衰敗態勢。到天啟年間,朝廷因魏忠賢等奸佞小人作惡,朝廷式微;外加天災不斷,饑荒頻發,百姓生活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李自成原為一名驛卒,在崇禎帝頒佈的政策下成為無業遊民。加之又揹負兩條人命,最終在1630年走上了揭竿造反之路,後逐漸成為起義軍的大首領,稱“闖王”。崇禎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國號大順。與崇禎皇帝談判無果之下,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明朝滅亡。李自成後來招納明朝大將吳三桂未果,吳三桂投靠清軍,引清軍進入山海關攻擊李自成的軍隊,李自成大敗逃亡。1645年5月17日,李自成死於農民誤殺,至此,大順滅亡,李自成帶領的造反最終失敗。

多方面分析李自成造反為什麼沒有成功?

▲李自成雕像

回望整個歷史發展,李自成帶領的農民運動最終失敗絕非個例。眾多偶然的、必然的因素使得李自成走向失敗;究其根本,農民階級自身特點、決策失誤、加之李自成本人素質等方面的原因都是李自成造反失敗的決定性因素。

農民階層本身的侷限

中華民族以把農業立國,以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為主,這是造成農民階層侷限性的根本原因。一家一戶的分散生產使得農民變得十分故意、閉塞,很難形成具有規模的組織,即使形成一定的規模,也只有極少數組織能夠保持團結。且農民階級自身經濟條件並不樂觀,在思想文化上並沒有建樹,很難提出有建設性的指導綱領,以延續勝利成果。知道如何破壞現有社會,卻不知道怎麼建設一個全新的、充滿希望的社會。歷史上的眾多農民運動,如陳勝吳廣起義、太平天國以及李自成的起義,即起義成功後,原來的首領登基成為新皇帝,開始一個新王朝,延續著封建統治。緊接著內政、外交出現問題,百姓處在水深火熱當中,新一輪的農民揭竿而起;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社會危機。

多方面分析李自成造反為什麼沒有成功?

▲李自成軍隊行軍漫畫

在李自成造反歷程中,手下曾有百萬由農民、流寇組成的軍隊,這也使得他成功打下北京,滅亡明朝成功登基。但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國家機器的運作是需要有有志之士參與其中的,士人相較於農民階層更瞭解如何制定有效的政策、目標,形成完整的發展規劃。而李自成在後續大順王朝中,與士人階層脫節。史書記載,雖有士人想要投奔李自成,但由於李自成對於地主士人階層的不信任,最終明末名士沒有一個加入李自成的統治集團,甚至李自成還在沒有明確罪名的情況,捕殺大臣。所以他身邊的人物大多是平平無奇的三教九流之士,唯一起眼的李巖卻不被重視,足以體現出李自成的用人不當。在此情況下,沒有人幫助他領軍殺敵、運籌帷幄,國家運作緩慢而無序。而導致這結果的主要原因就在於身處農民階層的李自成沒有跨越該階層的排他性、侷限性,在成為皇帝之後也沒能改變農民階層所帶有的特質。

多方面分析李自成造反為什麼沒有成功?

▲李自成造反運動插畫

農民階層侷限性還體現在李自成成為皇帝之後貪圖享樂,農民階層一直處於被壓迫的地位,生活艱苦。在成功奪得繁華的京城後,自然要好好享受一番,李自成由逃犯搖身一變成為皇帝,他的部下成為了將軍,手中握有別人的生殺大權,錢財自然源源不斷的送到手上。李自成的將軍多坐擁大好田地,剝奪百姓錢財,嫖娼戲耍,吃喝玩樂。在一眾將領的如此作為之下,軍隊底層也開始出現貪汙受賄現象,軍隊實力下降,無所作為。農民翻身做主人卻已成為了另一種主人,全然忘記曾經自己遭受的苦難,封建壓迫的本質並沒有改變,這也是農民階層難當領導大任的原因一。

多方面分析李自成造反為什麼沒有成功?

▲李自成行宮照片

李自成在戰略上的錯誤選擇

李自成馳騁疆場有十八年,在戰爭實戰中武裝了自身在軍事方面的素質。隨著此次起義的規模與範圍不斷增大,起義隊伍也越來越壯大,號稱百萬雄兵。在前期的正確戰略方針指導下,李自成帶著大軍一路過關斬將,挺進襄陽。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是李自成起義的轉折點,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其起義的最終失敗。

在襄陽暫時穩定之後,李自成統治集團對後續戰略方針進行了一次討論,當時一共提出三條策略,一是攻打東部的南京,以南京為都,再向北討伐明朝;二是從河南出發直接進攻北京;三是佔領西安,以西安為根據地再向北京進軍。從歷史記述看,李自成選擇了第三條策略,在西安建立政權,登基稱帝。此條計策確實幫助李自成滅亡明朝,建立自己的政權,但勝利果實沒能保住。原因在於李自成沒有看清當時整個大環境,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說滅掉明朝是李自成集團起義成功的第一步,那麼守住中原就是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但當時滿人已經在山海關外虎視眈眈,隨時可能發動戰爭,入主中原。在李自成傅覆滅明朝之後,滿清勢力如何應對?明朝殘餘如何應對?李自成和他的統治集團都沒能給出任何戰略部署,從這裡就能夠看出李自成統籌全域性的能力欠缺,沒有與之地位想匹配的睿智。一步錯步步錯,李自成抉擇導致了最後大順王朝的覆滅。

多方面分析李自成造反為什麼沒有成功?

▲明末農民戰爭地圖

李自成決定從襄陽向西安進發,最後奪得北京,推翻明王朝。由於李自成沒有意識到真正的敵人是誰,一心只是想要建立新政權,卻忘記滿人才是與他爭奪天下的競爭對手,所以在軍事戰略部署上出現了錯付傾向。史書記載:“特遣本首於本月二十日自長安領大軍五十萬,分路進徵為先鋒,我主親提兵百萬於後。”在攻下北京城後,李自成迅速派出軍隊去接管地方,忽視了北方的強大敵人。李自成的大批兵力分佈在西北、襄陽、河南、陝西等地;再如左良玉部攻擊本有七萬兵馬駐守的湖廣地區,在兵力充足的情況下,李自成還是派遣袁宗第率領大軍支援;此般種種李自成的軍隊四散各地,一定程度上鞏固了地方統治,但駐守在北京周圍的軍隊數量明顯下降,導致在後來清軍從山海關進入,攻打北京城時,李自成無法快速集結大軍予以抵禦。且關於清軍入關,李自成原本的部署也存在問題。幾乎在各重要地區,李自成都會派遣親信將領鎮守,但唯獨重要的山海關一帶沒有派遣心腹大臣鎮守,而是繼續任用明朝原駐官兵,導致後來吳三桂有機會放清入關。

多方面分析李自成造反為什麼沒有成功?

▲李自成發起的戰爭場面繪圖

軍隊混亂無序,不得民心

李自成造反前期取得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就在於軍隊,而後期的失敗也是在與軍隊。李自成揭竿而起,帶領著一眾急於改變現狀的農民四處征戰,逐漸取得勝利。在作戰過程中,同中國歷史上多次農民起事一樣,李自成帶領的農民軍隊也是流動戰鬥,以佔領一個地方為目標,以為佔一個地方,搶掠一個地方,這個地方也就毀了,後續的管理與建設更是談不上;所以李自成的農民軍並沒有固定的據點,在前期由於起義軍勢單力薄,遊擊作戰是確實是一個更好的選擇。但隨著軍隊規模不斷擴大,沒有穩定的後方根據地,相當於沒有後勤保障,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源源不斷的錢、糧、兵員等資源供給對於行軍打仗是大忌;故《明史》稱李自成一行為“流賊”。

多方面分析李自成造反為什麼沒有成功?

▲李自成軍隊入城圖畫

前期行軍打仗的習慣直接影響到了軍隊後續的發展,沒有建立起系統、專業的軍隊管理制度。軍隊官兵主要是由農民組成,本就沒有接受過軍事化訓練,沒有組織紀律意識,當初能夠集結完全是因為有一顆追求解放的心,現在贏得了勝利,散漫之心逐漸顯現。由於系統的軍事化管理及後期軍隊散漫,導致了清軍入關時,軍隊戰鬥力下降,且戰敗後軍心渙散,很難重振雄風。在隊伍建立初期,只得靠土匪般的燒殺搶掠維持生計,慢慢也就沾染上了匪氣。“得民心者得天下”,任何損害到百姓利益的土匪行為都會招致反感,對後續穩定統治百害而無一利。所以隨著隊伍的擴充,軍隊管理者應該有意識地修正士兵的土匪習氣,以獲得民心、爭霸天下。李自成軍隊的土匪習性在後期有所收斂,但從沒有完全擺脫,甚至時有反覆、惡化的現象出現。史書記載有:李自成的隊伍不論是戰法還是政策方針更像大股的土匪,“自成剖人腹為馬槽以飼馬,凡殺人,束屍為燎,謂之打亮。”這些行為都深深刺傷了農民對李自成解放他們的期望之心,所以在李自成在攻開啟封時,甚至遭到了普通百姓的奮勇反抗。這些事情很大程度上對於李自成稱帝后的基層管理有很大惡劣影響,在百姓心中李自成的軍隊和李自成本人與以前的地主官僚並無兩樣,民心盡失。

多方面分析李自成造反為什麼沒有成功?

▲李自成軍隊插畫

李自成登基事宜操之過急

回望中國歷史上眾多農民反抗運動,除朱元璋外,鮮有真正成功的例子。而且這些起義都有一個共同點,即起義成功後,原來的首領登基成為新皇帝,其餘人員一次填充到各個職位,按照原有的封建制度,繼續進行運作。可能是由於農民階層一直飽受壓迫,對於成為皇帝抱有強烈的嚮往之情,人人都想當皇帝。但歷史告訴我們,把握當皇帝的時機至關重要,皇帝當早了只有壞處沒有好處,周文王敬殷王、曹操拒絕孫權當皇帝的建議、朱元璋接受“緩稱王”的建議等都是很好的例證。但是李自成卻沒有很好的領悟到這個道理,輕重緩急無法掌握,忽視當時更加危急的形勢,在登基時機及登基條件尚未成熟就急於稱帝。

多方面分析李自成造反為什麼沒有成功?

▲李自成與部下議事圖

李自成在攻下襄陽之後,就已經自稱“新順王”;剛打下西安就儼然一副皇帝做派,穿黃衣、打黃傘,一切象徵皇帝的東西都用在自己身上。與此同時,李自成派人回鄉修繕祖墳、大肆宣揚,一副榮歸故里的姿態;稱帝之心人盡皆知。後來李自成在西安稱帝,但在他心中這並不是真正的皇帝,因為北京還有一個血統純正的皇帝。於是在眾多條件都尚未成熟之際,受到稱帝思想的影響,倉促制定了攻打北京的軍事戰略。成功佔領北京之後,不考慮外敵及內政,忙於佈置安排登基大典,放鬆了在軍事和政事上的警惕,遭到敵人反撲,與清軍交戰一敗塗地,全盤皆輸。

多方面分析李自成造反為什麼沒有成功?

▲李自成稱帝劇照

李自成造反失敗並不是個例,與中國歷史上眾多農民運動的起因、經過、結果整體並無太大的出入,導致李自成兵敗的眾多因素交織在一起,複雜且多元。李自成想要改變農民現狀的初心是崇高的,只是在成功的果實並沒有得到延續。李自成自身帶有農民階層的侷限性,建立新政權後沒有及時轉變觀念,導致無法很好的利用士人階層統治國家;致使軍事、政事等方面沒有新的建樹,最終不得民心,死於漢族官民與滿洲貴族的聯合絞殺。

TAG: 李自成農民軍隊階層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