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蟲谷”的原型,《史記》中曾記載的古滇王國發現始末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古代中國展廳裡有一枚金印,它高1。8釐米,邊長2。3釐米,重89。5克。因為精緻看上去光彩奪目。金印四邊完整無損,背上盤繞著一條金蛇作為印紐。因為印面鑿刻篆書“滇王之印”四個字,因此它被稱為滇王金印。這枚金印的出土證明了在司馬遷《史記》中所記載的古滇王國在歷史上真的存在過。

“雲南蟲谷”的原型,《史記》中曾記載的古滇王國發現始末

這個古滇王國就是大火的影視作品《盜墓筆記》中“雲南蟲谷”所在的古滇國的原型,滇王金印和大量滇國造型奇特的青銅器的出土不僅證實了古滇國的存在,還愈發顯得這個兩千年前的古國的神秘和奇特。

那麼這枚金印、古滇國青銅器和古滇國遺蹟到底是在什麼樣的機緣之下被發現的呢?

“雲南蟲谷”的原型,《史記》中曾記載的古滇王國發現始末

探秘晉寧石寨山

1953年秋天的一天,中國雲南省博物館的專家孫太初聽說晉寧石寨山的農民在挖墓坑時挖到不少青銅兵器當作廢銅賣到雲南省會昆明,孫太初隱隱覺得這些青銅器背後或許藏著一段神秘的歷史。他馬上向雲南省博物館打報告,請求批准對石寨山進行發掘。

“雲南蟲谷”的原型,《史記》中曾記載的古滇王國發現始末

“雲南蟲谷”的原型,《史記》中曾記載的古滇王國發現始末

“雲南蟲谷”的原型,《史記》中曾記載的古滇王國發現始末

1955年3月,由文物專家組成的考古隊在石寨山開始了第一次清理性發掘。果然不出所料,這次發掘出土了上百件青銅器,且大都和中原出土的青銅器物造型不同。

“雲南蟲谷”的原型,《史記》中曾記載的古滇王國發現始末

面對這些造型奇特卻不知何時流傳下來的青銅器,考古學家們也是毫無頭緒。此時恰逢當時的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和時任文物局局長的鄭振鐸出國訪問,他們路過昆明時參觀了這些石寨山出土的青銅器。

郭沫若仔細的看著那些形制特別、製作精美的青銅器,他看到這些青銅器上有的雕著牛,有的刻著鹿,還有的裝飾著蛇。郭沫若沉默了半天,突然他像是想到了什麼,開口問道“這些東西是不是古滇國的?”

郭沫若的這一問讓在場的考古學家們呆立片刻,但是等到反應過來之後他們都被這個大膽提問和猜想振奮了。當時對雲南石寨山發掘還處於自發的發掘階段,大家雖然明白髮掘出土的青銅器很重要,但從來沒有一個人敢將它們和2000年前的古滇國聯絡起來,更有些人甚至不知道古滇國是什麼。

而有著深厚史學素養和史學敏感的郭沫若看到石寨山出土的青銅器後,馬上聯想到了司馬遷《史記》裡面所記錄的古滇王國。於是他提出了這些青銅器是否屬於古滇國的疑問。正是郭沫若的疑問,讓石寨山原本毫無目的性的發掘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那就是尋找古滇國。

當時的文物局局長鄭振鐸被郭沫若的大膽猜想所振奮,他當即拍板撥一筆專款給雲南省博物館,並配了一臺經緯儀給他們,希望能夠幫助他們來尋找那個神秘的古滇王國。

“雲南蟲谷”的原型,《史記》中曾記載的古滇王國發現始末

就這樣,從1956年開始,雲南省博物館在雲南石寨山開始了第二次更大規模的考古發掘。

“雲南蟲谷”的原型,《史記》中曾記載的古滇王國發現始末

發現滇王金印

1956年12月28日這一天下午兩點,在石寨山一個被標記為六號墓的墓葬裡面,文物的清理工作接近尾聲,有人準備離開。考古專家孫太初還在清理著一堆棺木底下的黃色粉末,這時他的手碰到了一個方塊狀的物體。好奇的孫太初將它從一堆雜物中間撿起來。

“雲南蟲谷”的原型,《史記》中曾記載的古滇王國發現始末

他一手捧著小土塊,一手拿著軟毛刷輕輕的刷著這個小土塊的表面。突然這個小土塊的一角閃現出了一抹金色的光芒。按耐著心中的興奮,孫太初繼續小心翼翼的將物體上殘餘的泥土刷去,四個典型的漢字篆書“滇王之印”明白無誤地映入眼簾。

這一刻在石寨山進行考古發掘的人們沸騰了,滇國這個在史書記載中語焉不詳的古代神秘王國就這樣從2000年的時光中抖落塵埃,用這枚金印證實了自己的存在。

金印發現兩年後,中國國家博物館也就是當時的中國歷史博物館落成。這枚滇王之印作為極其重要的文物被調往北京。從此,這枚小小的金印就得以和許多國寶重器一起成為現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被永久展出。

滇王之印的出土證明在歷史上的確存在過一個叫做滇的王國。而司馬遷的《史記》中也有關於滇國的零星記載,文獻史料與出土文物如此罕見的彼此證實著一個事實,那就是古滇國真的存在過。

那麼這個神秘的滇國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呢?它是由誰建立的,又有著什麼樣的歷史呢?

古滇王國

公元前279年,也就是中國古代的戰國晚期,楚國將軍莊蹻率軍沿著長江逆流而上。攻打今天的重慶和貴州一帶,順道進入雲南。

沒想到他前腳打下來的地方,後腳就被當時的秦國軍隊佔領了。這等於從後面斷了莊蹻回楚國的後路。無奈的莊蹻便率領人馬在今天雲南的滇池周邊駐紮了下來,建立了滇國。這段歷史在司馬遷的史記中被稱為“莊蹻王滇”。關於“莊蹻王滇”的真實性雖然有待考證,但這卻是滇國第一次出現在中國的史書裡。

在“莊蹻王滇”的150年後,也就是公元前122年的一天,出使大夏,也就是今天中亞、阿富汗一帶的漢朝使者張騫回到了當時的首都長安。他向漢武帝報告了一個重要的發現,就是他在大夏地區竟然發現有漢朝的蜀布,而這些蜀布都是從身毒(yuan du)也就是今天的印度運過來的。

張騫由此推斷在中國的西南有一條能夠通往身毒的通道,就是傳說中的“蜀身毒道”。當時的漢朝經河西走廊去往西域的道路被匈奴把控,貿易風險極大。如果西南真的有通往身毒的貿易通道,那麼漢朝與境外的貿易將不再受制於匈奴。於是漢武帝派出使者前往西南探尋那條神秘的道路。

“雲南蟲谷”的原型,《史記》中曾記載的古滇王國發現始末

滇國第二次出現在了史書中。據《史記》記載。迎接漢朝使者的是滇王嘗羌。他還向漢朝使者問出了那個有名的問題“漢孰與我大”?這句話的意思是漢朝和我們滇國到底哪個大?

當滇王嘗羌聽到漢朝使者說滇國不過漢朝一個郡大小時,心中十分敬畏。他十分熱情的招待了這些漢朝使者。漢朝使者在滇國徘徊許久卻沒有走通那條通往身毒的“蜀身毒道”,無奈只能回長安作命。

回到長安的漢朝使者向漢武帝詳細說明初始情況,在《史記》中有這樣的記載“使者還,因盛言滇大國,足事親附”。使者對漢武帝說,滇國很大,可以多與他們往來。

不久之後,漢武帝發兵西南,要想以武力征服西南邊陲。當漢朝大軍兵臨滇國城下時,漢武帝想起了使者“足事親附”的話,便沒有繼續攻打。

而當時的滇王更是舉國來降,漢武帝於是在當時的滇國設定益州郡,並賜給滇王王印,令他依舊統治滇國。只是從此古滇國成了大漢的屬國。而這枚滇王之印也被歷代滇王代代相傳。最終隨著某一代滇王被長埋地下。

從“莊蹻王滇”到漢武帝賜滇王之印以後,史書中對於古滇王國的記錄戛然而止。在漢朝以後的近兩千多年的歷史中,古滇國就像憑空消失了一般再也沒有出現在任何的史料中間。

這讓很多人懷疑《史記》中的記載只是司馬遷的道聽途說,或許古滇國從來都沒有存在過。直到1956年12月28日石寨山六號墓裡出土的滇王之印才讓所有的關於古滇王國存在與否的猜測和懷疑有了最終的答案。

而至於為什麼古滇王國在漢朝之後在史料記載中憑空消失了,我們還需要等待新的考古證據。

TAG: 滇國古滇國石寨山漢朝青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