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遊牧民族匈奴,劫掠邊塞盛極一時,他們從何而來又哪裡去了?

華夏文明發源於黃河流域,是以漢族為主的農耕文明,自給自足,不好侵掠。中國北部的蒙古高原是一個大草原,生活的都是遊牧民族,其文明相對落後, 性好侵掠。古代,抵禦北方遊牧民族侵掠都是中原政權的重要軍務。秦漢時期,匈奴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勢力,也是秦漢時中原政權最大的邊患。

北方遊牧民族匈奴,劫掠邊塞盛極一時,他們從何而來又哪裡去了?

崇山峻嶺間的長城

有關匈奴,最為普通人所知的,莫過於“昭君出塞“,王昭君嫁的是當時向漢朝稱臣的呼韓邪單于,發生在漢元帝時期,漢元帝是漢武大帝劉徹的曾曾孫。”和親政策“起源於漢高祖劉邦時期,之後的皇帝包括文帝和景帝,與匈奴的關係也以和親為主。

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則主要是對漢武帝時期對匈奴政策的反映。“龍城”代表的是抗擊匈奴的大將軍衛青,因為龍城是當時匈奴聖地,衛青曾經率軍隊奇襲龍城,並與匈奴作戰七戰七勝,所以此處龍城代表衛青。飛將代表李廣,李廣歷經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在打匈奴這方面,是衛青的前輩。李廣很有軍事才能,但據說李廣命運不太好,連漢武帝都這麼認為。李廣最後一次出征匈奴,漢武帝讓他做衛青的副將,已經六十多歲。當然抗擊匈奴的功勞,還一定不能忘記英年早逝的驃騎將軍霍去病。

北方遊牧民族匈奴,劫掠邊塞盛極一時,他們從何而來又哪裡去了?

匈奴的由來。

據《史記》所述,匈奴的祖先是夏后氏的子孫,夏后氏是夏朝君主的氏(姓姒),如此講來,匈奴跟中原民族是同祖的。這並不奇怪,很多研究都在告訴我們,只要追溯的時間夠悠久,全世界人類的祖先可能都發源於非洲,很多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民族在類人猿時代也是同祖的。

上古時期,北方遊牧民族大概籠統稱為戎狄。與申侯一起起兵殺死周幽王的叫犬戎,秦國祖先為周王室保衛邊陲與之鬥爭了幾百年的叫西戎,經常騷擾燕國的是山戎,還有所謂赤狄、白狄、義渠、大荔、烏氏,朐衍、林胡、樓煩、東胡等等稱呼,在當時都屬於戎族部落分支,有些有血緣關係,有的沒有。這些遊牧民族,不生產糧食,不會織布做衣服,而中原民族有糧食、綾羅綢緞和金銀珠寶,他們總是垂涎三尺,時不時地,就揮刀馳馬到中原政權的邊塞郡縣掠奪一把 ,包括劫掠人口。

北方遊牧民族匈奴,劫掠邊塞盛極一時,他們從何而來又哪裡去了?

匈奴的發展。

春秋戰國時期,地處北方的諸侯國,如秦,趙,燕等都修築長城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秦國主要是抵禦匈奴,趙國主要面對的是林胡和樓煩,燕國主要抵禦的是東胡(山戎)。細分來說,匈奴的祖先應當是三皇五帝時期居住在黃河流域的獫狁(xian yun),東胡的祖先是山戎。

匈奴的強大是在秦朝末年。秦朝初年,匈奴的根據地還在河南,但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派蒙恬北擊匈奴,收回了河南,設郡屯兵,修長城防守。

秦末戰亂,中原自己亂作一團,匈奴就又趁機佔據了河南,而且當時匈奴出了一個傑出的單于叫冒(mo)頓單于,這個人很厲害,率領匈奴部落橫掃蒙古高原,打敗了東邊的東胡(分裂為烏桓和鮮卑),打跑西邊的月氏(漢文帝時,匈奴控制了西域地區,所以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被匈奴扣留),吞併了南邊的樓煩等政權,北邊則征服了丁零等國,向北疆域達到了西伯利亞南部,號稱“長城以北,引功之民,皆為匈奴所制馭”。

北方遊牧民族匈奴,劫掠邊塞盛極一時,他們從何而來又哪裡去了?

漢初對匈奴的政策。

漢初,劉邦親征匈奴,被匈奴困於平城幾乎全軍覆沒,秘密派使者賄賂了冒頓單于的閼氏,閼氏吹了枕邊風,單于才給了劉邦脫身的機會,回朝後劉邦就採納了大臣婁敬的和親之策。對於不用使用武力,就可以從漢朝得到美女、綾羅綢緞、糧食和金銀珠寶等,匈奴自然是喜歡的, 邊境侵擾明顯減少。

後來,冒頓單于死了,兒子繼位稱老上單于。漢文帝再獻上公主和親,派宦官中行說做公主的輔佐者。中行說不願意,朝廷強迫他去,到了匈奴之後,中行說就叛變了,處處中傷漢朝庭,破壞漢與匈奴的關係,大概意思就是說“漢朝皇帝太陰險了,表面上雖然給匈奴送公主,送財物,送糧食,送賞賜,其實漢皇帝根本就看不起匈奴,其實是把匈奴當要飯的而已……。”,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本來被安撫得好好的匈奴,就又起兵侵擾漢朝邊塞搞劫掠。古人那句話應該改成“唯小人與宦官難養”才對吧?

北方遊牧民族匈奴,劫掠邊塞盛極一時,他們從何而來又哪裡去了?

漢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進犯中原,屠殺劫掠百姓,漢文帝派兵抵禦,打了幾仗,匈奴就跑了,之後雙方又恢復和親。但是匈奴越來越傲慢無禮。對於遊牧民族這種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的作戰方式,定居民族確實是很頭疼,所以想一勞永逸永除後患,就只能像漢武帝那樣主動出擊消滅其有生力量。

前160年漢文帝后元四年,老上單于又死了,兒子軍臣單于繼位,中行說還沒死,繼續嘚吧著說漢朝壞話。四年後,匈奴又中斷和親,頻繁攻打劫掠邊塞各郡。漢朝當時國力還不太行,只有派兵抵禦,匈奴一退走,就不再追擊,反反覆覆。漢景帝時,發生七國之亂,匈奴也想趁機作亂,七國之亂被平定,匈奴又與漢恢復和親。漢朝當時也是沒辦法,國力虛弱,需要韜光養晦、養精蓄銳,唯有暫且懷柔。

漢武帝與匈奴的生死之戰。

景帝之後,前156年漢武帝劉徹登基。此時,經過文景兩朝的休養生息,漢朝兵強馬壯國力強盛,劉徹本人又胸懷大志,當然也可以說好大喜功。漢武帝登基之初,先是申明和親規定,寬厚對待匈奴,互通關市,贈送大量財物,迷惑匈奴,匈奴享受著漢朝的好東西,也就比較滿足。但漢武帝要的不是眼前的苟且,而是永除後患。

漢武帝跟匈奴的第一次較量是馬邑城伏擊戰。漢朝派人佯裝叛變出賣馬邑城,引誘匈奴深入,派三十餘萬大軍埋伏,意圖伏擊殲滅匈奴單于。可惜雁門郡御史巡查的時候被匈奴給逮了,這傢伙又是軟骨頭,將漢朝的計劃和盤托出,匈奴嚇得轉頭就跑了。三十多萬漢軍白忙活一場,一無所獲,且匈奴從此與漢朝的關係進入互通關市為輔,戰爭為主的時代。

北方遊牧民族匈奴,劫掠邊塞盛極一時,他們從何而來又哪裡去了?

再之後,漢武帝先是任用衛青,後又任用霍去病,屢次走出邊塞,深入匈奴腹地攻打匈奴,從防禦為主變為進攻為主。衛青與匈奴七戰七勝,還打下了匈奴聖地龍城。霍去病更是率輕騎屢次深入草原和沙漠腹地攻擊匈奴。這期間,匈奴一直處於西逃和北逃的狀態,最後移居到了大沙漠以北躲避,單于之位也多次發生更迭。

漢武帝對匈奴最後一次比較成功的用兵是前119年,派大將軍衛青和驃騎將軍霍去病越過沙漠去攻打匈奴。十萬精銳騎兵,兩人平分,加上後勤人員等隨軍出征的共14萬之多。衛青從定襄出塞,霍去病從代郡出塞,匈奴得到訊息後率精兵守在漠北準備應戰。衛青打敗匈奴單于,匈奴向西北逃跑。霍去病出代郡2000餘里,同匈奴左賢王交戰,殺死俘虜匈奴七萬多,左賢王及部下逃跑。

北方遊牧民族匈奴,劫掠邊塞盛極一時,他們從何而來又哪裡去了?

霍去病一直追著匈奴跑,在狼居胥祭天,在狼居胥祭天,在姑衍山祭地,舉行封禪之禮,直到瀚海(蒙古高原東北的北海)才回師。在這次出擊匈奴過程中,李廣作為衛青的副將卻在行軍途中迷了路,雖然衛青仍然打敗了匈奴,但是飛將軍李廣因此自殺。

這次用兵以後,匈奴徹底被打趴了,勢力越來越衰弱,但仍然沒有向漢朝稱臣。前117年,霍去病因病去世,衛青也老了,漢武帝派李廣利、公孫敖,李陵等多次出擊匈奴,戰績都不大。李廣之孫李陵,與匈奴交戰時彈盡糧絕,被迫投降匈奴,他的母親及家人因此被殺,司馬遷因為之辯護受宮刑;李廣利領兵在外與匈奴拼殺,家族卻因巫蠱之禍被滅,李廣利投降匈奴;公孫敖在官場浮沉多年,最後也因巫蠱之禍,全家被殺。漢武帝也老了,但經過漢武帝時代對匈奴的痛擊,匈奴已經不再是漢朝的心腹大患。

北方遊牧民族匈奴,劫掠邊塞盛極一時,他們從何而來又哪裡去了?

酒泉霍去病與漢軍飲酒慶功

漢宣帝時(漢武帝曾孫),匈奴內亂,五個單于爭奪王位,其中呼韓邪單于臣服漢朝。漢宣帝之子漢元帝時,昭君出塞,嫁呼韓邪單于。但呼韓邪這一支的後代在王莽時期,再次叛亂。

東漢對匈奴的政策。

東漢光武帝時(前6年——-公元57年),匈奴又內亂,分為南北兩派,南匈奴降漢,北匈奴繼續與漢為敵。東漢和帝時(78年-105年),大將軍竇憲出兵攻打匈奴,在阿爾泰山附近打敗北匈奴,從此匈奴往西逃跑,輾轉進入歐洲。南匈奴成為晉朝時的五胡之一。匈奴勢力衰敗,而其他北方民族開始強盛,匈奴漸漸為其他北方民族所制馭。

五胡有:匈奴、羯,鮮卑、氐、羌。其中羯,也是匈奴的別種,鮮卑是東胡的後代分支。五胡十六國時期,匈奴建立的政權有前趙、夏、北涼,之後,鮮卑、突厥等開始崛起,匈奴開始處於其他少數民族制馭之下。同時,中原政權的北患隨著朝代的更替,分別變成了鮮卑、突厥、回紇、契丹,金、蒙古、滿人等。

北方遊牧民族匈奴,劫掠邊塞盛極一時,他們從何而來又哪裡去了?

華夏大地,經過幾千年的民族融合,漸趨統一。如今,中華盛世,各民族緊密團結,同心同德,齊心建設強大祖國,安居樂業,民族鬥爭的歷史永不再現。

TAG: 匈奴漢朝單于衛青漢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