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人很少你知道:官家洞曾經住過一位美麗的皇后

火燒官家洞

馬踏柏嶺寺

——明末總兵杜應奎的傳說

王新民

“火燒官家洞,馬踏柏嶺寺” 是一段流傳在旬邑民間既悲壯又悽美的歷史傳說,要知詳情,聽我慢慢道來:

話說:明萬曆癸丑(1613)年陝西旬邑縣太村鎮杜家村出了個武舉人,他的大名叫杜應奎,字海宇,初授遼東清陽守備,屢建奇功,天啟年間,特升為壩上總兵,後奉調入京,任御林軍總教頭。

旬邑人很少你知道:官家洞曾經住過一位美麗的皇后

到明朝天啟年間,皇上昏庸,朝綱荒廢,宦官專政,民不聊生。大太監魏忠賢,結黨營私,把持朝綱。排除異己,陷害忠良。

試圖教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魏忠賢妄想篡權謀位,苦於沒有兒子。他就在朝中拉幫結黨,收養了幾個乾兒子,夢想有朝一日扶持他的乾兒子登上龍庭,他好作太上皇。

此時,明熹宗已過知天命之年,但膝下乏嗣,後繼無人,這正中魏忠賢下懷。誰料天無絕人之路,恰巧此時後宮劉氏娘娘身懷六甲,魏忠賢心生詭計,買通劉娘娘的貼身宦官張四兒,把男人的褲頭、汗衫塞到劉娘娘的被褥下。

丫鬟收拾房間時翻了出來,這一下子惹惱了皇上,一怒之下,皇上把劉娘娘發到大理寺關押審問······

為了拯救大明江山,一天大理寺卿把這件事的前因後果告訴了杜總兵。

杜總兵忙問“劉娘娘現在哪裡”?

大理寺卿說“現關押在大理寺”。

杜總兵拍著胸膛說“你放心,救劉娘娘的事包在我身上了”。

旬邑人很少你知道:官家洞曾經住過一位美麗的皇后

大理寺卿說:“事情沒有那麼簡單,皇上至今不明真相,他恨不得把劉娘娘碎屍萬段。你手下雖兵多將廣,難道能抵住皇家百萬兵馬嗎”?

杜總兵接著問“那你說咋辦”?大理寺卿回答“聽說杜大人老家三水(旬邑),古來兵家要塞,山水重障,易守難攻,要是能把娘娘掩藏在哪裡,就會萬無一失了”。

杜總兵聽罷連說“好主意、好主意!”

兩人商議,事不宜遲,立即動手。當天晚上在大理寺卿的帶領下,杜總兵從大理寺救出劉娘娘並把它藏在家裡。

第二天杜總兵上殿奏本,他對皇上說:“太平盛世,兵馬不宜多住京城,練兵屯墾,可減輕國家負擔,將士也不會沾染懶惰習氣。”皇上聽了覺得有理,特允杜總兵率兵屯田,榮歸故里。

杜總兵接到聖旨,立即將劉娘娘藏在家眷乘坐的轎子裡,率兵出京,回住故鄉三水(旬邑)縣官家洞。

官家洞,洞高百仞,天鑿石鑄,洞洞相連,上下接通,易守難攻,是天然的藏匿之地。杜總並安排家屬和劉娘娘住在洞內,讓夫人天天陪伴劉娘娘拉呱解悶,他則和士兵漫山遍野墾荒種地,每逢節日進洞向劉娘娘問安,平常沒有召喚不得覲見,以避外人閒言。

旬邑人很少你知道:官家洞曾經住過一位美麗的皇后

魏忠賢聽到大理寺把劉娘娘弄丟了,他立即啟奏皇上,皇上大怒,下令把大理寺卿斬首,頭懸定武門上示眾。並昭告天下,凡道出劉娘娘下落者,賞白銀黃金各百兩。

大理寺卿被斬首後,他的書童強忍悲痛立即奔赴三水(旬邑)尋找杜總兵和劉娘娘。他見到杜總兵後一下子癱瘓在地,泣不成聲:“唉……我家大人……他……”杜總兵看這架勢心裡明白了是咋回事,急忙領上書童覲見劉娘娘,劉娘娘聽罷書童的講述,頓時氣得口吐鮮血,不省人事,不幾天便生下了一個皇太子。

書童的行蹤早有線人報告給魏忠賢,魏忠賢上稟皇帝說:“皇上,劉娘娘現在壩上總兵杜應奎手上,這賊子不但犯上姦淫,還把劉娘娘藏起來猥褻。讓此賊安居三水(旬邑)養兵屯田,日後必生大患。”皇上聽罷,讓魏忠賢統領十萬兵馬討伐杜總兵。

魏忠賢率兵馬日夜兼程來到山水(旬邑)縣,他把大營紮在距官家洞五里開外的柏嶺寺。每日派兵輪流圍攻官家洞。圍攻不下,他只好讓士兵不停的叫罵。但杜總兵以保太子事大,嚴禁士兵出戰。

這樣僵持了七天七夜。第八天魏忠賢外出觀陣,他突然發現,官家洞洞崖上野草叢生,碩大的黃鼠在草叢中跳來躍去。見景生情,魏忠賢立馬有了主意,他命士兵捉幾十只大狸貓,給狸貓尾巴澆上桐油,點燃後放到野草從中。狸貓發現野草叢中的黃鼠,一個個精神抖擻地拖著火尾巴衝進荒草叢中去捉黃鼠,就這樣點燃了洞口的野草,火勢越燒越大,燒燬了洞內的糧草,燒紅了洞壁,燒焦了崖石……

旬邑人很少你知道:官家洞曾經住過一位美麗的皇后

杜總兵無法救火,只好去告知劉娘娘,劉娘娘流著淚說,“這是天命,也沒有辦法,眼下要緊是誰能救出太子”?

這時,站在一旁的大理寺卿的書童說“娘娘,總兵大人,保太子之事就交給我吧。”還沒等到劉娘娘和杜總兵回答,兇猛的大火已經撲上來了,書童果斷地從劉娘娘懷裡奪過孩子,向天井方向跑去。

劉娘娘哭喊著追上書童,從手腕上抹下一對玉鐲,對書童說:“日後你若見到皇上,就說小女子叩謝他去年重陽節的恩賜。”說罷就昏了過去。

旬邑人很少你知道:官家洞曾經住過一位美麗的皇后

大火整整燒了三天三夜,連周圍的石頭都燒成了紅的。大火熄滅後,魏忠賢帶領人馬清抄洞內,杜總兵的人馬因煙熏火燎全部窒息而亡,來到主洞,只見劉娘娘坐在上端,杜總兵跪在劉娘娘腳下,怒目圓睜,雙雙而亡。

馬童在天井暗室裡抱著太子,等候魏忠賢的人馬離開,才走出來。一看,太子早已氣斷身亡了,他流淚掩埋了劉娘娘和杜總兵的屍體,就急急上路趕往京城。

魏忠賢統兵駐紮在官家洞以東的柏嶺寺,月餘時間,十萬人馬,人要糧馬要草,僅飲水就把住廟的百十名和尚搞得苦不堪言,他白天命令士兵持械監督和尚燒火做飯,晚上強迫和尚餵馬挑水,和尚們不堪重負,紛紛逃走,自尋出路。

劉娘娘和杜總兵死後,魏忠賢搬兵回朝,臨走時他攛掇兵士縱馬搶劫,凡寺院能拿的動的東西都被掠上馬背洗劫一空。從此,香火旺盛,香客雲集的柏嶺寺變的蕭條冷落,香火不旺,隨著歲月的流逝,這座名剎古寺就這樣慢慢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由此也在旬邑民間留下了“火燒官家洞,馬踏柏嶺寺”歷史箴言。

旬邑人很少你知道:官家洞曾經住過一位美麗的皇后

再說,大理寺卿的書童趕到京城,他雙手捧著一個包袱跪在金鑾殿下,內侍把包袱拿上金殿開啟給皇上看,皇上一看是一具男孩屍體,不覺龍顏大怒。書童見狀立即摸出玉鐲雙手捧給皇上,皇上細細端詳後,厲聲問道“此物從何而來?”書童回答:“劉娘娘給的”。

皇上又問“劉娘娘有話對你說嗎?”書童回答:“娘娘把玉鐲交給我時說‘有朝一日你見到皇上,就說小女子叩拜龍體去年重陽節晚上的恩賜了’”。皇上急問“孩子何時出生?”書童回答“六月十九丑時”。皇上掐指一算“啊”了一聲:“你是何人?”“大理寺卿的書童。”說罷書童一頭撞死在金殿上了。

這下皇上大悟,急令人重查劉娘娘被褥下的褲頭和汗衫的來由。經過三盤六問,才弄清是魏忠賢玩弄的把戲。皇上大怒,傳令午時三刻把魏忠賢在午門斬首示眾。

後來,皇上思來想去,還是降下旨意:賜封杜總兵的兒子杜可相為寧夏左協副將,讓大理寺卿的兒子子承父業。讓工部在三水(旬邑)官家洞為杜總兵和劉娘娘分別修建廟宇,給了大理寺卿的書童一個“忠義郎”諡號。

清末民初劉娘娘和杜總兵廟宇的香火還很信盛,那時杜總兵頭上重三十二斤的鐵頭盔,還像新的一樣,熠熠生輝。

(附杜總兵簡介)

據清·乾隆《三水縣誌》記載:杜應奎,字海宇,陝西旬邑縣太村鎮杜家村人,約明萬曆至崇禎時在世。萬曆癸丑(1613)武進士。初授遼東清陽守備,屢建奇功,天啟年間,特升為壩上總兵。多謀善略,力舉千斤。常征戰塞外,臂中箭,刮骨療之,神情自若,有古名將風度。後因讒歸故里舉家遷於城關鎮紙房村。當時,縣人不知紡織,他請師專教;民不種稻,應奎淤地種植推廣;並於縣城南甘峪一帶開渠引汃水灌田數十頃。

旬邑縣土橋鎮牙裡村王新民

郵編:711304

TAG: 杜總兵娘娘書童魏忠賢大理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