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灼究竟是什麼來頭,為什麼他的雙鞭重量是二十五斤呢?

《水滸傳》中,十八般兵器都是有隱喻的。呼延灼以其兵器得“雙鞭”綽號,同樣是深有寓意。梁山五虎上將之一,天威星雙鞭呼延灼的雙鞭,右手一條重十三斤,左手的重十二斤,合起來是二十五斤。這個重量,也是有寓意的。

那麼,呼延灼其人究竟是什麼來頭,他為何以雙鞭為兵器,雙鞭的重量為何是二十五斤呢?

呼延灼究竟是什麼來頭,為什麼他的雙鞭重量是二十五斤呢?

從呼延綽到呼延灼

梁山三十六天罡,主要出自兩個藍本,無論是《大宋宣和遺事》,還是《宋江三十六人畫贊》,都沒有“雙鞭呼延灼”,只有“鐵鞭呼延綽”。《水滸傳》中,施耐庵把這個藍本人物改動了兩個字,兵器由鐵鞭改為雙鞭,名字也改成了呼延灼。而且,“無中生有”地把這個人物寫成了河東名將呼延讚的後人。

施耐庵為何這樣改寫呢?首先,是借用了鐵鞭王呼延讚的一條鐵鞭。《宋史·呼延贊傳》中有一條記載,說是雍熙四年(987年)時,宋太宗詔令呼延贊演武:“

贊具裝執鞬,馳騎揮鐵鞭、棗槊旋繞廷中數四。又引其四子以入,迭舞劍盤槊。(太宗)賜白金數百兩及四子衣帶

”。

這條記載被施耐庵點化,在《水滸傳》中賦予呼延灼以新的“使命”。雙鞭呼延灼的第一條鞭,就出自這裡。

呼延灼究竟是什麼來頭,為什麼他的雙鞭重量是二十五斤呢?

呼延,這個姓氏起源之一,就是鮮卑人稽胡楚因軍功而得賜姓。而且,這個姓氏與匈奴四族有關。呼延,就與“胡”有淵源了。唐代大將尉遲敬德因為是鮮卑人,就被人叫做“胡敬德”。呼延灼手中的另一條鞭,便是“借用”了胡敬德的鐵鞭。

這兩條鐵鞭又在《水滸傳》中卻變成了“兩條水磨八稜鋼鞭,──左手的重十二斤,右手重十三斤”。書中說,呼延灼上陣揮舞鋼鞭“真似呼延贊”,像嗎?已經不太像了,這個人物已經被抽象化,是要隱藏真故事的。

《水滸傳》中,有“病尉遲孫立”,這條好漢隱喻的就是施耐庵的核心故事“靖難之役”的重要符碼,說的是朱洪武立孫子做皇帝。孫立也有一條竹節鋼鞭,這兩人在梁山惡鬥了三十回合不分勝敗。

施耐庵有意安排這樣一場廝殺,就暗中把呼延灼與“孫立”聯絡了起了,告訴讀者,呼延灼也與靖難之役之後,建文帝去向有關。

呼延灼究竟是什麼來頭,為什麼他的雙鞭重量是二十五斤呢?

呼延灼其名之來歷

呼延是姓,以這個姓暗中把“胡敬德”拉扯了進來。灼是其名,灼,是火燒之意,也有明亮之義。所以,孔明、孔亮遇見呼延灼就完全不濟事了。同時,五虎將中,呼延灼排在秦明之後,與秦明是同一個寓意,那就是暗指大明王朝。

五虎上將之首大刀關勝,是以五虎將的特殊寓意統領了梁山最強戰陣。《水滸傳》中的五虎將明面上是借用了《三國志通俗演義》中的蜀漢五虎上將,實際上卻是暗藏了靖難之役的全過程。五虎將中,林沖似乎對應的是張飛,其實只是借用“燕人張翼德”之“燕”,隱喻燕王朱棣。梁山五虎將其他人,也都有這樣的隱喻。

關勝的青龍偃月刀,則是一個總符碼,以“青龍”暗藏了朱洪武、建文帝、永樂帝這三代皇帝。朱洪武屬龍,建文帝則是龍虎山上的那條雪花大蛇。大蛇有龍象,這條大蛇也是出自《三國志通俗演義》。羅貫中小說的開篇,就有一條長二十餘丈的大青蛇竄入皇宮,盤踞在龍椅上。這就暗示了漢室要被一條假“蒼龍”所篡據。

青龍就是蒼龍,是黑色也是蒼白色,就是生於蛇年大雪節的朱允炆。朱允炆最終沒有成龍,但畢竟做過皇帝,他就是青龍偃月刀之一條“青龍”。

呼延灼究竟是什麼來頭,為什麼他的雙鞭重量是二十五斤呢?

朱元璋以“五行”,也就是以五星給子孫們確定了輩分,朱棣是“木字輩”的。木在東方,東方便是青龍,朱棣是皇帝,他也是一條青龍。

這些青龍們把明月都掩藏了,明月無光,即將落下,大明王朝滅亡的預言,也就隱藏在“青龍偃月刀”之中。

講了這麼多,與呼延灼有何關係呢?呼延綽改為呼延灼,就是要用這個“灼”字,灼,是火字輩,象徵著朱家“火字輩”的這代人。《水滸傳》是隱寫靖難之役的,那麼,“灼”就暗指了朱允炆。

逃之夭夭,灼灼其華,呼延灼的名字中就暗藏了建文帝的一大去向。以下,就該講到呼延灼的兵器重量了,為何這對鋼鞭總重二十五斤呢?

呼延灼究竟是什麼來頭,為什麼他的雙鞭重量是二十五斤呢?

雙鞭重量是一個時間概念

魯智深在五臺山市井中定製禪杖,待詔下詔,確定其重量為六十二斤。六十二,原本就不是什麼特殊的資料,為何偏偏是這個重量呢?原來,誤走妖魔是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經過六十二個年頭,就是宣和元年(1119年)。這一年,宋徽宗下“革佛詔”革佛,所以,魯智深大鬧五臺山。

而且,這一年是宋徽宗啟動宋金海上之盟之年。在宋徽宗派去的使臣中,就有呼延家中的呼延慶。施耐庵設計魯智深在桃花山打呼延灼,恐怕也受到了這段歷史的啟發。而且,呼延灼打桃花山,豈不就是“逃之夭夭”的一個暗示註腳?

呼延慶出使金國,是從登州上船,取海道到達的。所以,呼延灼就在梁山與登州兵馬提轄孫立大戰了一場。

魯智深定製禪杖時,提到了關王刀重八十一斤,而關羽的青龍偃月刀是八十二斤。此處的短斤少兩,也是一個時間概念,說的是誤走妖魔後的八十一個年頭,宋金議和,金國答應“還宋梓宮,歸親族”。梓宮,就是宋徽宗的靈柩。

《水滸傳》以梁山好漢故事為線索,以北宋滅亡暗藏大明王朝滅亡的驚天大預言。這兩個王朝,都是被“金”所滅。

呼延灼究竟是什麼來頭,為什麼他的雙鞭重量是二十五斤呢?

關王刀、禪杖的重量都是時間隱喻,那麼,呼延灼鋼鞭的重量又暗喻了哪個歷史節點呢?

建文四年(1402年),靖難之役終結,朱允炆不知去向。朱允炆生於洪武十年冬月,也就是公元1377年的12月5日,到1402年,他就是二十五歲。

建文帝的年齡,還在陽穀縣中出現過,就是王婆說的潘金蓮的年齡:

這個娘子屬虎,戊寅年生,新年恰好九十三歲

。戊寅年,是皇位三十一年(1398年),這一年,朱洪武去世,朱允炆登基。第二年是大明王朝的新年號建文元年,朱允炆就是九十三歲(9+10+3,二十二歲)。

二十二歲時,建文帝削藩,引發了靖難之役。二十五歲時,被燕王趕出皇宮。“雙鞭呼延灼”,隱藏的就是這段玄機。

呼延灼究竟是什麼來頭,為什麼他的雙鞭重量是二十五斤呢?

建文帝到底是逃走了,還是被殺死了?施耐庵在《水滸傳》中告訴讀者,他是被射殺了。這個隱秘,我已經解讀過多次,此處不再重複。而以“胡灼”,也就是“胡敬德”來解讀,呼延灼“借用”的尉遲恭的鋼鞭,暗示了建文帝如玄武門之變那樣,被大明王朝的“天策上將”射殺了。

TAG: 呼延雙鞭青龍水滸傳建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