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林探秘:張良的叛與酈食其的死

史林探秘:張良的叛與酈食其的死

漢初三傑中最早成名的便是張良,不過他當時並不是因為他所擅長的計謀出名,而是因為策劃了在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於博浪沙刺殺秦始皇的行動。這次刺殺行動因為沒搞清楚秦始皇的坐車而失敗,張良事後被查出是策劃者,因此被秦朝通緝使得他天下知名。

張良為什麼要刺殺秦始皇呢?

愛國者張良

張良出身於韓國的大貴族張家,他的父親和祖父為五代韓王的相國,所以張良與秦始皇有滅國之仇。秦滅六國一統寰宇,六國的後人對秦國敵視者眾多,但是被秦如風捲殘雲般掃蕩故國的威勢所懾,都不敢有任何妄動,積極復國者如項梁也只敢暗地裡進行些活動。

在秦始皇在世時,六國後人中唯有張良敢於付諸行動報國仇,可見他對故國的感情是多麼地深厚了。然而就是這位熱愛自己祖國的張良,卻在項楚三年時‘背叛’了自己的故國。

酈食其獻策

項楚三年也叫漢三年,秦時曆法以十月為歲首,九月為歲末,因此這段時間為公元前205年-公元前204年之間的一年時間。由於《史記》沒有註明事件發生的具體月份,所以我們不得而知這件事具體發生在哪一年。

史林探秘:張良的叛與酈食其的死

當時劉邦與項羽在滎陽對峙,項羽不愧是一代戰神,他率領楚軍屢屢擊敗漢軍,這讓漢軍損失非常慘重。雖然漢軍有蕭何這樣的後勤天才在後面支撐著,但是巨大的戰爭消耗也讓劉邦感到喘不過氣來了。

這不,劉邦又被項羽打敗了,被圍在了滎陽城中。就在劉邦愁眉不展時,高陽酒徒酈食其來到劉邦面前,他向正煩惱著的劉邦獻了一條計策。

昔湯伐桀,封其後於杞。武王伐紂,封其後於宋。今秦失德棄義,侵伐諸侯社稷,滅六國之後,使無立錐之地。陛下誠能復立六國後世,畢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鄉風慕義,原為臣妾。德義已行,陛下南鄉稱霸,楚必斂衽而朝。”

這句話簡單說,就是酈食其向劉邦保證,只要您分封六國後人為王,他們就一定會揭竿而起攻打項羽的後方,到時候項楚不用您一兵一卒六國都會幫您滅了它。

史林探秘:張良的叛與酈食其的死

這會正感到無計可施的劉邦,一聽酈食其的話就跟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一般,於是他不及細想立馬下令刻印,刻好後就發下去分封六國的後人為王。

被懟的劉邦

等酈食其走了之後,劉邦頭腦冷靜了一些,他琢磨酈食其的計策,總感覺有哪裡不太對勁,但是精疲力盡的他一時想不出是哪不對。正好這時張良有事向劉邦稟報,於是劉邦便向張良轉述了酈食其的計策,他想了解下張良的看法。

張良聽完大驚失色毫不客氣地斷言:“誰給您出的這個主意!您要是照做那就大勢去矣!”

劉邦一聽著急了,趕緊問張良這個計策到底有哪不對。

劉邦這一問,便在《史記》中留下了一段著名的懟人連珠炮。

史林探秘:張良的叛與酈食其的死

商湯敢於封夏桀的後裔於杞地,是因為他有把握能擊敗夏桀,劉邦你有把握能擊敗項羽嗎?

不能。

周武王分封商紂的後裔於宋地,是因為他能夠取下商紂的項上人頭,劉邦你能夠取項羽的人頭嗎?

不能。

周武王進入朝歌后大肆表彰商朝的賢臣,在商容所居住的巷子立碑表彰他的忠義,將被商紂王囚禁的箕子釋放,為比干修葺墳墓祭祀他。劉邦你現在能依樣畫葫蘆,到項楚首都彭城做同樣的事情嗎?

不能。

周武王能把商紂王囤積在鉅橋的糧食,鹿臺裡庫藏的錢財拿出來賑濟貧民,劉邦你能把彭城府庫裡的錢糧拿出來賑濟貧民嗎?

不能。

周武王敢把士兵的武器都收進武庫,劉邦你能這麼幹嗎?

不能。

史林探秘:張良的叛與酈食其的死

周武王將牽引戰車的馬都放到華山之南休養,劉邦你能照做嗎?

不能。

周武王可以將運輸糧草的牛放到桃林中去吃草,它們不用再給前線運輸糧草,劉邦你能下這樣的命令嗎?

不能。

跟著劉邦你打天下的這些人很多都是六國之人,他們背井離鄉跟隨你就是為了能建立功業獲得封地蔭庇子孫。六國一旦復國了,這些六國的君主就會直接分給他們土地,讓他們回國效力。他們要是都離開了你,你還怎麼去爭天下?你真用這個策略,項羽固然是會完蛋,可你劉邦不也完蛋了嗎?

張良在懟了劉邦七次後,終於做出了總結。

劉邦多聰明的人啊,聽完大罵了酈食其一聲後,趕緊命人去將還在刻的六國王印全部銷燬了。

分封的害處

史林探秘:張良的叛與酈食其的死

酈食其給劉邦出的主意簡單說就是分封,分封一堆王的害處,離我們最近的例子就是天平天國了。洪秀全在天京內亂後,為了避免手下將領坐大,分封了一堆王,封的王多到後來必須查史書專門找生僻字了。結果太平軍因為將領個個是王,誰也不願聽誰的調遣,反而導致了太平天國內訌不斷加速衰亡。

而且封王這件事情,就在兩年前項羽在咸陽時就已經幹過了。結果他分封的那些王們,都跟著劉邦一起打進了彭城。酈食其這會舊事重提,後果會怎麼樣項羽已經示範得很清楚了。不過,項羽那會封王也是因為他實力不濟,不得不承認這些地頭蛇的地盤。

張良為劉邦分析清楚了酈食其策略的害處,那麼提出這個策略的酈食其的下場也就註定了。

史林探秘:張良的叛與酈食其的死

當韓信攻齊雙方僵持不下時,酈食其主動提出去勸降齊國,劉邦表面上爽快答應,但是他卻沒有將這件事告知韓信。韓信直到接到了酈食其的信才知道,酈食其被劉邦派去勸降齊國這碼事。韓信在蒯通的提醒下明白了劉邦的用意,他利用齊軍在得知漢齊已經達成和議後放松警惕的機會突襲齊軍,一舉將疏於戒備的齊軍主力擊潰!

得到訊息感到自己被酈食其騙了的齊王,憤怒地把酈食其給烹了。酈食其這人聰明是聰明,可惜啊不懂大勢啊。齊國一旦被韓信拿下來,天下大勢就定了。

那麼劉邦還要你酈食其這張嘴幹什麼呢?

狡兔死走狗烹啊。

被隱藏的歷史

史林探秘:張良的叛與酈食其的死

翻查《史記》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無論是酈食其還是張良,他們在劉邦帳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都沒有任何具體的職位,這說明了什麼呢?

這說明他們都是客卿,而非劉邦的部下。這一點張良最為明顯,即便是漢朝建立後,張良也沒有出任漢朝的任何官職。

史書說什麼張良鍾情黃老之術不願為官,其實這都是掩飾之詞。張良不出仕的根本原因是為了避嫌,張良不出任漢朝官職,酈食其之死的背後,都隱藏著被漢朝官檔刻意抹消的一個政治集團。

這就是六國子弟集團,也就是諸如張良這樣的六國貴族後裔,他們在漢初組成的一個政治集團。

對於這個集團,漢朝官方十分的忌諱。因此司馬遷在《史記》中除了這次酈食其提出分封六國之後為王,基本上都沒有明確提到六國子弟在漢朝的舉動。但是,我們從酈食其投靠劉邦的過程中,大體上還是能推知這一集團對漢朝建立起到的重要作用。

史林探秘:張良的叛與酈食其的死

劉邦封楚義帝之命西征咸陽,一開始他想從函谷關(其實就是潼關)入咸陽,他為此北上收攏張楚的敗兵攻取了洛陽外圍多處據點,從劉邦的行動看他是想攻取洛陽作為進攻函谷關的基地。但是在洛陽城外一戰中他大敗虧輸,收攏的張楚敗兵基本上散盡。

就在這時酈食其找上了門來,《史記》說是在他的三寸不爛之舌鼓動下,秦國的各郡縣紛紛不戰而降,這讓劉邦實力暴增。但是從漢三年酈食其提出分封六國子弟的舉動不難推斷出,其實劉邦之所以會突然就變得這麼順利,肯定是透過酈食其牽線搭橋,與六國子弟達成了一個同盟協定,於是六國子弟掌控的武關周邊郡縣都投向了劉邦。

正是在六國子弟的幫助下,劉邦才得以從咸陽南部的武關方向,順利地突破了秦軍的防線搶先殺入了關中。可以說漢朝能建立,正是依賴這些六國子弟的支援。然而這些六國子弟很不可靠,尤其劉邦出身低微,這讓六國子弟打心底裡是看不起劉邦的。

劉邦在關中之所以不敢與項羽交戰,就是因為擔心一旦開戰,這些六國子弟就會反水。而劉邦的對手項羽也清楚這些牆頭草的秉性,他的聯軍大部分也是這些六國子弟,他在鴻門宴上之所以會放劉邦離去,同樣也是因為他對這些六國子弟會選哪邊站心裡沒底。

史林探秘:張良的叛與酈食其的死

其實鴻門宴就是劉邦和項羽一起,心照不宣地演了一齣戲給這些六國子弟看。他們明白他們如果在關中掐架,只會便宜了這些六國子弟。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他們的選擇是沒錯的。

比如項羽分封后,原本依靠劉邦的六國子弟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劉邦去漢中時,原本的十萬大軍只有兩萬人隨行。而劉邦去掏項羽在彭城的窩時,這些六國子弟都紛紛跟隨劉邦打落水狗。

這些六國子弟為漢朝的建立立下了不世之功,像是漢初三傑中的韓信、張良皆為六國子弟,但是這些六國子弟也是漢朝的隱患。

比如上面提到的漢三年酈食其獻策,酈食其說是給劉邦出主意,可結合當時的背景看,更像是六國子弟集團趁著劉邦面臨危境,要挾劉邦就範,逼他同意六國復國!

恐怕這一事件並不是像《史記》記錄的這般簡單,很可能這是六國子弟對劉邦的一次逼宮!

史林探秘:張良的叛與酈食其的死

酈食其作為六國子弟代表去與劉邦講條件,他這麼做就是將自己置於了,繼承秦朝大一統制度的漢朝政權的對立面。

自尋死路的酈食其

張良作為劉邦的股肱之臣,這次事件中向劉邦說明分封的害處是他的應盡之義。但是提出這個策略的正是酈食其,是和張良一樣的六國子弟,按理說他們應該同屬於一個政治集團。

所以張良向劉邦說明酈食其這一策略對於漢朝的弊端,無疑就是在宣示自己與六國子弟劃清界線,正式背棄了自己韓國子弟的身份,將自己定位為一個漢朝子民。

酈食其前腳才走,後腳張良就跑到劉邦跟前去,這恐怕不是什麼巧合吧。

這次分封六國事件是張良、酈食其人生的一個分水嶺,這次事件後張良被劉邦視為腹心,其後張家在漢朝備受榮寵。而酈食其既然堅持要當六國子弟的代表,那他就已經站到了劉邦大一統計劃的對立面,自然劉邦要用他來殺一儆百。

史林探秘:張良的叛與酈食其的死

可是酈食其似乎並沒有察覺到劉邦對他的態度轉變,或者是因為他太狂了,因此即便有所察覺也並沒當回事。所以當韓信攻打齊國時,他又跳出來提出他要去勸降齊國。

酈食其為啥這麼積極地要去勸降齊國呢?

談判是要實力做保障的,可兵仙韓信這個BUG太牛了,一年間便把趙、魏、韓、燕都收拾了。齊國雖強但是韓信更妖啊,齊國要是再被韓信拿下來了,那項楚也就沒幾天可蹦躂了。這天下要是一統了,那六國子弟還拿什麼去跟劉邦談判呢?

酈食其這時忙著跳出來,說是為劉邦兵不血刃地拿下齊國,實際上他是擔心齊國再被滅掉,六國子弟就沒有籌碼跟劉邦談判了。眼見酈食其跟自己作對,劉邦不趁機借韓信之手除掉酈食其,那他就不叫劉邦了。

酈食其去齊國說是勸降,其實就是去聯絡齊國為六國子弟撐腰的。酈食其這種自己人跑來‘勸降’,齊國當然會一口答應。

但是劉邦豈能看不出酈食其的那點小心思?

史林探秘:張良的叛與酈食其的死

這不就讓韓信把齊國和酈食其一鍋燴了嘛。

酈食其是自己找死,怨不得任何人。

較量還在繼續

但是六國子弟與劉邦的較量,並沒有因為酈食其的死而結束。垓下之戰前,劉邦與六國子弟又有過一次較量,這次較量以劉邦妥協分封韓信等為王,換取了六國子弟與他協力滅掉項楚。

隨著項楚被滅,敵人的敵人消失了,那麼敵人就是敵人了。劉邦隨即便對六國子弟動手了,直接奪了齊王韓信的兵權。但是這會六國子弟勢力十分強大,劉邦那麼聰明的人,自然不會馬上去捅這個馬蜂窩,所以將韓信轉封為了楚王靜待時機。

史林探秘:張良的叛與酈食其的死

劉邦稱帝后一系列翦除異姓王的戰爭,是繼秦始皇、韓信之後第三次統一天下的戰爭,這場戰爭中劉邦的對手們,正是六國子弟。劉邦分封的那些異姓王,最後只有一個長沙王吳芮沒有被誅除。而這個吳芮是百越出身,顯然他能躲過劉邦的清洗,他的出身是一個重要因素。

由於劉邦在漢朝建立後的一系列征戰,都是針對的六國子弟,這讓同為六國子弟的張良處境尷尬。幫劉邦出謀劃策就是殺戮自己的世交好友,於是他索性不出仕來個兩不相幫。

經過劉邦一系列的辣手鎮壓後,六國子弟勢力被徹底打壓下去,再也翻不起大浪了。

張良為何叛

那麼張良為啥會有這種觀念上的巨大轉變呢?

史林探秘:張良的叛與酈食其的死

秦始皇一手締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大帝國,讓中華民族的先人們看到了一副不曾有過的恢弘圖景。但是秦始皇統一的最大的成就,並不是創造出了一個史無前例大帝國,而是給中華民族展示了一條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通天大道。

這對中華民族的優秀文人的衝擊是巨大的,他們的思想觀念也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鉅變。張良雖然一手策劃了博浪沙刺秦始皇,但是他卻成為了秦始皇開創的大一統理論的堅決支持者。這令他義無反顧地背叛了自己的出身,投入到了中華民族的統一大業之中。

而像酈食其這種拼命捍衛舊六國貴族利益,不斷挑戰大一統程序的頑固守舊分子,不管如何機關算盡,最終都必然會被時代的巨輪碾地粉碎。

TAG: 劉邦酈食其張良子弟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