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張學良最不喜歡別人稱呼他為“少帥”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我們稱張學良為“少帥”,自然是因為他的父親張作霖有“大帥”之稱。

在民國“少帥”專指張學良。許多人以為稱張學良為“少帥”是敬稱,其實這是誤解。

張學良,字漢卿,別號毅庵,堂號張仁堂、張禮堂,乳名雙喜,後改名小六子,1901年6月3日生於奉天(今屬遼寧)臺安縣桑樹林詹家窩鋪村。張作霖娶妻六房,張學良是張作霖元配夫人所生,為長子。

為什麼張學良最不喜歡別人稱呼他為“少帥”

張學良一出生,就被父親張作霖賦予繼承家業的大任,得到了父親的苦心栽培。年僅17歲就出任張作霖衛隊旅營長。1919年進東北陸軍遼寧講武堂第一期炮兵科學習,畢業後,曾任奉軍營長、團長、旅長。晉升陸軍少將時年不滿20歲。其後多次率兵入關與吳佩孚、馮玉祥等軍閥作戰,1926年12月晉升為陸軍上將。

1928年6月3日,張作霖搭火車從關內返回東北在皇姑屯鐵路交叉處,被日本人事先埋設好的炸彈炸成重傷,送回家中後翌日死亡。年僅28歲的張學良,在東北邊防督辦張作相的協助下,繼承父位,成為奉軍的新統帥,執掌東北三省的軍政大權,並宣佈東三省易幟,接受南京政府的統轄。

為什麼張學良最不喜歡別人稱呼他為“少帥”

其實,北洋軍閥時代,最高的軍銜是上將,並無元帥。如張學良1926年6月2日給張作霖的電報稱“盛京上將軍鈞鑒”。為尊敬對方,軍閥之間以“帥”相稱是經常的,如張學良在電報中稱吳佩孚為吳玉帥,閻錫山為閻百帥,孫傳芳為孫馨帥,褚玉璞為褚蘊帥。

猶如舊時稱“少爺”“少東家”,有些“帥”的公子被稱“少帥”,也算是一種戲弄之詞,多是不事正業、仰仗父權的風流官二代,如西北軍閥馬麟的兒子馬步芳,舊桂系陸榮廷的兒子陸裕光,這些“少帥”有點“衙內”的意思,因此很少用於面對面的稱呼。

魯穆庭、王理寰、謝珂在《張作霖被炸後的東北局勢》中說,楊宇霆“仍恃前代老臣資格,不自收斂;有時與人談及張學良時,仍稱張為少帥,口吻輕薄”。魯穆庭、王理寰、謝珂三人都是當時與張學良接近的人物,所說不可懷疑。張學良對“少帥”之稱頗為反感,因此,當時是沒有人敢當面稱他“少帥”的。

為什麼張學良最不喜歡別人稱呼他為“少帥”

作為軍人,張學良最喜歡的是稱他軍銜,如“軍團長”“司令長官”“副總司令”。于鳳至、趙四小姐稱他“小爺”,朋友稱他“漢爺”,父輩的如張作相、湯玉麟、張景惠可稱他“漢卿”。“小六子”只有張作霖一個人可以叫。任作楫在《孫傳芳在東北》中說,孫傳芳稱張學良為“漢帥”。張學良字漢卿,故稱之“漢帥”,這是當時比較多用的稱呼。

TAG: 張學良少帥張作霖孫傳芳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