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董卓進京之前,東漢的天下就已經有了五大軍閥

很多人以為,董卓是在進洛陽之後,才成為舉足輕重的軍閥勢力。這種觀點其實是不對的。

因為早在漢靈帝時期,董卓就已開始公然抗拒中央政府的人事調動了,而帝國政府對此毫無辦法。

早在董卓進京之前,東漢的天下就已經有了五大軍閥

實際上,在漢靈帝去世之前,東漢帝國就已經有五支部隊基本實現了軍閥化,甚至於已經成為了軍閥。他們分別是:

以董卓為代表的涼州軍閥;

以馬騰韓遂為代表的西涼軍閥;

以丁原為代表的幷州軍閥;

以公孫瓚為代表的幽州軍閥;

以孫堅為代表的揚州軍閥。

綜上我們可以得知,董卓進洛陽只是偶然事件,漢末軍閥混戰也並不是因為這件事才開始的。

即使董卓不進洛陽,漢末的軍閥混戰也無可避免。因為隨著黃巾餘黨和少數民族的瞎折騰,軍區大佬們隨隨便便就能找出理由來擴充私軍,而帝國政府對此也只能是無可奈何。

早在董卓進京之前,東漢的天下就已經有了五大軍閥

有人對此或許會有疑問:難道皇甫嵩不是軍閥嗎?

我認為皇甫嵩當時並沒有軍閥化。

公元184年冬,在張角兄弟剛剛被剿滅的時候,就已經有人勸說皇甫嵩當軍閥或者直接造反。

因為當時的皇甫嵩已經是功高蓋主,並用韓信不忍叛亂而終於身死的故事,勸皇甫嵩做好叛亂準備。但是皇甫嵩拒絕了。在後來四五年裡,皇甫嵩始終是帝國最重要的統帥之一。

董卓進洛陽時,皇甫嵩手握重兵,而且就駐紮在長安城附近,卻沒有任何作為。

這本身就證明,皇甫嵩的軍隊並沒有軍閥化。否則以他的出身、資歷、地位和威望,手握重兵駐紮在長安附近,董卓哪敢在洛陽城內為所欲為呢?

皇甫嵩在這段時間一直無所作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並不能完全掌控自己的軍隊,而軍隊內部的人又都各懷心機,所以皇甫嵩不敢依靠這種軍隊與董卓公然相爭。

也正因為這種原因,皇甫嵩在天下大亂前一直是軍界的主角。在天下大亂開始後,卻變得越來越像配角了。

早在董卓進京之前,東漢的天下就已經有了五大軍閥

在帝國亂局基本結束的時候,面對已經軍閥化的將領,皇帝自然開始想辦法削奪他們的兵權了。

從古到今,削弱將領的兵權,通常有三種方式。

第一種方式是杯酒釋兵權。

用這種方式削奪兵權,最成功的人莫過於宋太祖趙匡胤。很多人認為趙匡胤聰明、仁慈,所以才會想出如此天才的方法成功削奪兵權。

實際上,削奪手下大佬的兵權,是一件非常危險且困難的事。如果用杯酒釋兵權就可以削奪將領的兵權,那為何晚唐和五代的優秀政治家們,從來都沒用過這種方法呢?

早在董卓進京之前,東漢的天下就已經有了五大軍閥

第二種方法是武力討伐。

英布不想乖乖交出兵權,結果被劉邦消滅了。吳三桂不願意提前退休,結果被康熙消滅了。

但是,強行解除某個軍區大佬的兵權,常常會讓其他的軍區大佬兔死狐悲,進而集體反水,所以中央政府通常不敢這樣幹。而且,將領的軍閥化本就是在長期的戰爭過程中逐步失控的,如果帝國政府不能速勝,反而會產生更多的新軍閥。

早在董卓進京之前,東漢的天下就已經有了五大軍閥

第三種方法是明升暗降。

用這種方式削奪兵權,有一個比較成功的案例: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之後,慈禧太后恩威交重,成功解散了湘軍。

結果是他們實現了雙贏,曾國藩雖然交出了兵權,卻成為了朝中重臣。

早在董卓進京之前,東漢的天下就已經有了五大軍閥

可是在看重出身的漢末,董卓並沒有什麼家世方面的優勢。帝國政府不可能把什麼重要官員的位置留給他。

最初,東漢政府開始想調董卓到中央政府當一個少府,而少府並不是什麼重要的職務,所以董卓拒絕了。

後來,東漢政府又調董卓當幷州牧,這是一個有實權的官職。可問題是,當時的幷州刺史是丁原。

早在董卓進京之前,東漢的天下就已經有了五大軍閥

在這種背景下,董卓如果把兵權交出去,也絕對沒有辦法做好這個幷州牧。所以,董卓接受了幷州牧的頭銜,卻依然拒絕交出兵權。並且威脅皇帝:如果你想讓我到幷州赴職,我就把軍隊也帶到幷州去。

而且董卓說幹就幹,當時就率領軍隊越過了黃河。這樣一來,政府削奪董卓兵權不成,反而讓董卓名正言順的率軍向帝國都城又靠近了一步。

早在董卓進京之前,東漢的天下就已經有了五大軍閥

TAG: 董卓皇甫嵩軍閥兵權削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