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統之戰,炎黃部落和蚩尤決戰逐鹿,決定神州歸屬

《尚書》、《史記》中記載上古五帝是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帝王世紀》上五帝是少昊(皞)、顓頊、高辛(帝嚳)、唐堯、虞舜,總體相差不大。而《竹書紀年》因為戰亂失傳了,在宋朝時重修,又因為戰火毀了。在明清時候重修,還能有幾分可信度?雖然還有一些參考價值,但裡面大多紀事已經失實,比如舜囚禁堯,最後把堯殺死,奪取帝位;禹據夏地抗舜,終擊敗舜,將其流放到蒼梧,舜死在蒼梧。然而後世出土的一些遺址文物和後世發表的比如《華夏考古》、《中原文物》這類書籍也印證了竹書紀年的偽證。那不過是這些後世文人作者獲得竹書紀年後如獲至寶(又有話題可以寫了),憑著自己心中的臆斷,就推翻了上古時期祖先純樸少心機正能量的優良傳統。

一統之戰,炎黃部落和蚩尤決戰逐鹿,決定神州歸屬

而太史公司馬遷參考了《尚書》《春秋》、《國語》、《五帝德》、《帝系姓》這些古書,寫下了五帝本紀。而為了印證古籍的真實性,他跑遍了天下東南西北各個角落,收取各地隱士風俗關於黃帝、堯舜的事蹟記載,還是相對比較值得信任的。

黃帝,是少典部族的後代,名叫公孫軒轅。他一生下來,就很有靈性,出生不久就會說話,年少時聰明機敏,長大後誠實勤奮,成年以後見識廣博,對事物都看很透徹。

在軒轅時代,神農氏的後代已經開始衰敗,控制不住場面了。各部落諸侯之間互相攻伐,間接禍害到百姓,但是神農氏已經沒有力量去征討他們了。這時軒轅就起了武力一統天下的想法,他帶領部落積極練習打戰兵法,去征討那些不服從命令的諸侯,這些諸侯這才前來歸附。而神農氏後裔炎帝看著軒轅部落日益強盛,有了危機感,也想透過武力征服諸侯部落。軒轅鄰近的部落紛紛投靠軒轅尋求庇護,自此兩族有了矛盾,早晚必有一戰。

一統之戰,炎黃部落和蚩尤決戰逐鹿,決定神州歸屬

於是軒轅積極備戰,他修行德業,研究四時節氣變化,種植五穀,丈量四方的土地,安撫各部落民眾;整頓軍備,訓練熊、羆、貔(pí)、貅(xiū)、貙(chū)、虎等猛獸。終於在阪泉的郊野炎、黃兩族交戰,先後打了三仗,黃帝依靠部落驅使熊、羆、貔、貅、貙、虎等猛獸打敗炎帝,炎帝臣服,甘願舉全族和黃帝部落融合,後世統稱炎黃部落。

蚩尤發動叛亂,往西擴張侵掠,炎帝被打敗,疆土全失,只能向黃帝求助,於是黃帝徵調諸侯的軍隊,聯合炎帝在涿鹿郊野和蚩尤決戰。黃帝繼續沿用阪泉之戰的戰法,各部落舉起雕、鶡、鷹、鳶等旗幟,驅趕熊、羆、狼、豹、貙、虎幫助作戰,終於抓住了蚩尤並殺死了他,自此神州一統。

一統之戰,炎黃部落和蚩尤決戰逐鹿,決定神州歸屬

這樣,各個部落都尊奉軒轅做天子,取代了神農氏,這就是黃帝。天下有不歸順的,黃帝就前去征討,一路上劈山開道,平定一個地方之後又繼續下一個征程。

《歸藏》:曰昔者黃啻與炎啻戰,鹹佔之曰:“果哉,而有吝!”

黃帝四處遷徙,沒有固定的住處,帶兵走到哪裡,就在哪裡設定軍營以自衛。黃帝所封官職都用雲來命名,軍隊號稱雲師。黃帝往東經過東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往西經過空桐,登上了雞頭山。往南跨過長江,登上了熊山、湘山。往北驅逐了葷粥(xūn yù)部族,來到釜山與諸侯合驗了符契,就在逐鹿山的山腳下建起了都城。他設定了左右大監,由他們督察各諸侯國。這時,萬國安定,因此,自古以來,祭祀鬼神山川的要數黃帝時最多。黃帝獲得上天賜給的寶鼎,於是觀測太陽的執行,用占卜用的蓍(shī)草推算曆法,預知節氣日辰。他任用風后、力牧、常先、大鴻等大賢治理民眾。

黃帝順應天地四時的規律,推測陰陽的變化,講解生死存亡的原因,按照季節播種百穀草木,馴養鳥獸蠶蟲,測定日月星辰以定曆法,收取土石金玉以供民用,身心耳目飽受辛勞,有節度地使用水、火、木材及各種財物。黃帝居住在軒轅山,他做天子用土這種屬性的祥瑞徵兆,土色黃,所以又稱軒轅黃帝。

一統之戰,炎黃部落和蚩尤決戰逐鹿,決定神州歸屬

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有十四個建立了擁有自已姓氏的部落。其中又以黃帝和正妃嫘祖所生的後代為尊:黃帝的孫子高陽就是顓頊帝,黃帝的曾孫高辛就是帝嚳。

TAG: 黃帝軒轅部落炎帝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