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不想當皇帝的皇帝:李嗣源(十三太保之大太保),是真的嗎?

導讀:

這個標題看起來很幼稚,皇家無親情,為了奪得皇位得到更多權力,即便父子兄弟,兵刃相加也在所不惜,奪了帝位,又談何無意呢?但在演義中,卻

有多處描述表現李嗣源並非有意奪得帝位。

晉王李克用膝下有十三子,其中十二個是義子,

一個親生子,也就是李存勖,他也是晉王李克用的嫡長子

;既然是親生子又是嫡長子,在唐軍滅掉朱梁後,李存勖就成為名正言順唐軍新的首領;演義第四十三回中,眾王子稱讚李存勖:志氣遠大,英雄無敵;又是嫡長子,理當“應天順人,以承大統”,於是在原唐王室眾王子的擁護下,登基稱帝,成為後唐莊宗。

唯一不想當皇帝的皇帝:李嗣源(十三太保之大太保),是真的嗎?

李嗣源奪帝位經過:

還是三太保時,李存勖馳騁疆場,衝鋒陷陣一往無前,為晉軍出過不少力;凡談到李亞子,無不稱讚;而但其坐擁天下,成為一代帝王后,就開始沉溺酒色樂戲,做出種種荒唐事,重用伶宦,親小人,遠賢臣,失去軍心民心,連一些老舊臣屬都對李存勖心生不滿,而中下級官僚更是深受其害。

演義第四十三回中寫道:“蠹政害人,恣為讒慝,且疏忌宿將,不恤軍土,數出遊畋,蹂踐民間五穀,上下恣怨。”這一小段描述有點生澀,總之 一句話:

李存勖已經不得民心了,而且民怨已生。

李存勖種種荒唐行為,只顧自己玩樂,不體恤百姓,終於引起了軍心民心的反感及仇恨,反叛由此開始。

唯一不想當皇帝的皇帝:李嗣源(十三太保之大太保),是真的嗎?

據守鄴城的趙在禮首先反叛,後唐莊宗李存勖瞭解情況後,馬上下令李嗣源率兵討伐,五萬大軍星夜趕到鄴城,圍城駐紮,就等第二天準備攻城;但第二天卻並沒有攻城,

當天晚上發生了一件事,因為這件事,李嗣源逐漸成就了新的帝業。

當天晚上,大軍中指揮使從馬直部下軍士張破敗作亂,殺掉都將,圍逼中軍李嗣源大營,李嗣源質問他們要幹什麼?結果這些下級軍士說,皇上離開軍伍後已經變了,現在殘忍無道,已經沒有恩惠給我們,還說破城後要把我們都坑殺了,我們走投無路,希望擁戴你在河北稱帝,成為新的主人。

這一齣戲跟趙匡胤的黃袍加身相類似,看似都是被逼不得已才反叛稱帝。

之後的事便水到渠成了,李存勖盡失民心軍心,就連破格重用的伶宦郭從謙都率先叛亂,洛陽大亂,後唐莊宗李存勖也在戰亂中被流矢射中,繼而身亡。

既然皇帝已死,天下便無主,現在手握重兵的就只有李嗣源,

回洛陽後,李嗣源就稱帝即位,成為了後唐明宗皇帝。

唯一不想當皇帝的皇帝:李嗣源(十三太保之大太保),是真的嗎?

李嗣源無意奪帝位表現:

作為十三太保中的大哥,李嗣源是很受晉王李克用信任和重用的,即便是李存勖,在其稱帝后,也是對其信任有加,封李嗣源為行兵大總管,手握天下兵馬,地位尊崇至極。即便出現叛亂,皇帝第一個想到的還是李嗣源,安排他去平叛;一方面,皇帝對李嗣源相當信任,把他當自己人,另一方面,

李嗣源必然也一直都忠心耿耿才會贏得皇帝的信任。

而且,李存勖和李嗣源曾經以兄弟相稱,一個是大哥,一個是三弟;所以,從這些方面看,

李嗣源從情感上不可能會有反叛奪帝位的心思。

第四十四回中,

李嗣源每天傍晚都要燒香祈禱,祈禱早點出現天生聖人來作為新的人主;

從這點看,李嗣源雖然已經當了皇帝,但並不開心,甚至心中有愧,怎麼來化解這個愧疚呢?就是希望有其他的天生聖人來替代他,成為新的皇帝。

另外書中還寫道:“

明宗初無為帝之心,遭時多艱,邂逅得國。

”這句的意思就是李嗣源並沒有稱帝的野心,只是亂世之中形勢所迫不得已而為之,因緣際會才得國成了皇帝。

卓吾子評:

明宗不以位為樂,

《綱目》於其得國無譏詞。

李嗣源並沒有因為成為皇帝而沾沾自喜,反而小心翼翼兢兢業業,在位期間勤政愛民,不動兵戈,年穀豐登,老百姓有好日子,雖然得國不正,史官也都沒有貶低他。

從以上各方面看,李嗣源確實無意帝位。

TAG: 李嗣源李存勖帝位稱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