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光輝”之鷹為何失意

印度“光輝”戰鬥機走過舉步維艱的40年,終於迎來了一個具有紀念意義的時刻。據媒體近日報道,印度終於正式啟用了第二個裝備國產“光輝”戰鬥機的輕型戰鬥機中隊,且具備完全作戰能力。但是,如同意圖建設“有聲有色的大國”一樣,“光輝”之鷹多少飽含著失意的暗淡。

準備與中國對抗的印度空軍

印度“光輝”之鷹為何失意

為了準備與中國和巴基斯坦進行兩線作戰,印度在新的軍事戰略指導下,強調空軍在未來戰爭中的作用,並把它視為未來戰爭和武裝衝突的決勝力量,企圖建設一支號稱僅次於美俄、實力俯瞰亞太的空軍。特別是在美國的慫恿之下,近年來印度空軍轉向以中國為主要作戰對手。目前,印度擁有各類“雜牌”戰鬥機780餘架,建設規模已是名副其實的“全球第四”。但是,由於現有戰鬥機的可用性極差,老舊型號魚龍混雜,僅有大約26個左右作戰中隊可用,與巴基斯坦數量基本相當。此外,印度大約還有14個“米格”-21和“米格”-27中隊,原計劃到2020-2025年全部退役,不過2019年多架“米格”-21和“米格”-27戰鬥機連續墜毀,這使得印度空軍不得不狠下心於2019年將其全部退役。2019年12月27日,最後一個裝備“米格”-27戰鬥機的中隊,即第29“蠍子”中隊正式舉行退役儀式。按照印度原計劃,必須在2022年之間部署42個戰鬥機中隊,這已經是批准編制數,這也就意味著當前印度進入了一個戰鬥機嚴重緊缺的時代。2019年11月,印度國防部高階官透露,計劃採購近300架國產型號戰鬥機,這無疑給印度戰鬥機製造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2020年5月,印度空軍司令又大膽對外宣稱,計劃採購450架左右的各型戰鬥機,包括200多架“光輝”戰鬥機、114架多用途戰鬥機、100架“先進中型戰鬥機”等,並將部署於印度北部及西部邊境,靠近中國。很顯然,印度空軍已經決心要成為美國印太戰略中平衡中國影響力的戰略支點,但是在裝備選擇上卻傾向於選擇先進國產戰鬥機。一方面是印度空軍眼饞中國的殲-10C、殲-20等先進戰鬥機,總是想與中國一較高下;另一方面,按照印度空軍的說法,印度空軍過去曾被指責更偏向於裝備進口戰鬥機,而不是依靠本土製造,選擇裝備國產戰鬥機彰顯了印度空軍信心的重大提升。

希望與失望並存的“光輝”之鷹

印度“光輝”之鷹為何失意

印度空軍在購買戰鬥機上不僅付出極其昂貴的代價,包括價格高昂的購買費用和維護費用,甚至還扼殺了自身航空工業的發展,更為不利的是,還受到國際政治與選邊站位的影響。因此,印度一直試圖發展自己的戰鬥機。上世紀80年代初,借對抗駐阿富汗蘇聯空軍的需要,印度下定決心要研製一款全面超越F-16的戰鬥機,並能批次接替“米格”-21戰鬥機的新型戰鬥機。1980年印度公開了“光輝”戰鬥機專案,1983年研製工作開始啟動。不過,該戰鬥機的發展確實命運多舛,直到2013年12月才正式被准予進入印度空軍服役。2015年第1架“光輝”Mk-1型量產機才低調交付給印度空軍,還被檢測出嚴重質量問題,例如電子戰能力弱,雷達警告接收器差,系統重量增加,內部燃料容量減少,飛行員頭盔安全、彈射安全和保護能力等一系列問題。印度空軍也屢次抱怨該機的多項關鍵技術仍未滿足空軍的要求。到2018年僅生產16架,2019年3月才獲得最終作戰許可。同時,該機價效比也不高,已成印度軍方一塊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實際上,“光輝”戰鬥機是按照四代機效能標準進行設計,其最大起飛重量13。5噸,最高速度1。6-1。8馬赫,升限16000米,作戰半徑500千米,但裝備的還是上世紀80年代的各型導彈,稍微先進一點的Python-5空對空導彈、Kh-59空對地導彈、Kh-31/35反艦導彈等還只是預期彈藥,因此實際效能遠遠落後於瑞典的JAS-39“鷹獅”戰鬥機和美國的F-16等競爭對手,根本不在一個層次。雖然歷經快40年的研製,這款戰鬥機可謂拖拖拉拉,以至於印度的空軍指揮官們強調,“光輝”的研製充滿了失敗。當然,印度的失敗也是情理之中。航空能力從理論、技術和工業全方位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一款現代化戰鬥機從立項到定型裝配本身大概需要20-25年時間。而印度航空工業起步比較晚,到上世紀80年代才具備一定的仿製一代機和二代機的能力。90年代末期,印度核試驗之後又受到美國製裁與技術封鎖,“光輝”計劃的許多技術也受到了限制,再加上印度國內的官僚主義和“山頭”主義,“光輝’戰鬥機的研製舉步維艱也正常不過。

軍事現代化雄心難圓空軍夢

印度“光輝”之鷹為何失意

自莫迪2014年5月贏得印度大選以來,似乎預示著印度國防建設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因為莫迪政府許諾要增強印度的武裝力量和改革混亂且行動遲緩的國防採購方式。按照莫迪政府鋪設的新道路,這將明顯地減少印度國防現代化的瓶頸,繼而會透過與外國企業的合作和技術轉讓增強印度的國防工業基礎,加速推進印度軍事現代化的程序。這樣的方式能否行得通?就拿“光輝”戰鬥機來說,印度幾乎沒有掌握核心關鍵技術,號稱本土戰鬥機的本土含量按價值計算也僅為59。7%。Mk-1型大約25%部件是進口的,而這些部件卻是戰鬥機的核心,包括以色列製造的EL/M-2032雷達、頭盔瞄準顯示系統,英國製造的彈射座椅和美國F404加力式渦輪風扇發動機等。而且“光輝”戰鬥機效能甚至遠不如F-16,滯空時間僅為59分鐘,而F-16為3-4小時;載彈量前者約3噸,後者約6-7噸;1小時飛行後的維護時間,前者要20小時,後者僅為3。5小時。“湊合著用”也成為印度空軍的無奈之舉。雖然印度空軍並不想這麼認輸,想在“1。0版”的基礎上開發更先進“2。0版”,並於2018年年底完成設計,預計投產時間為2025-2026年,計劃用150億美元採購105架。不過或許對自主研發能力也有自知之明,儘管雄心勃勃能夠將戰鬥機“拼得很像”,但2019年2月還是放低身價企圖與英國共同開發五代機。究其原因,是印度總體上還是沒有形成完整的航空工業,特別是尚未擁有現代航空需要的核心技術。因此,莫迪政府企圖走一條合作與技術轉讓的道路推進裝備現代化,顯然是走不通的。在軍事上靠錢買不來先進技術,也買不來先進裝備。所以,莫迪政府如果不打破國產武器的研發思路,不能對國防工業系統進行全面深入的改革,就不可能有什麼實質性的進步。可以預見,印度國防自力更生的長期目標和國防現代化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印度與中國的差距只會進一步增大。(編輯/林洛)

TAG: 戰鬥機印度空軍光輝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