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女子三七腎氣均足太陽膀胱經,愛膀胱經,等於愛自己。

常聽中醫,增長健康

(219)《黃帝內經》女子三七腎氣均

《黃帝內經》女子三七腎氣均足太陽膀胱經,愛膀胱經,等於愛自己。

足太陽膀胱經,愛膀胱經等於愛自己

《靈樞·經脈》:“膀胱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上顴,交巔。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其支者,從巔人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入膀胱。

其支者,從腰中下挾脊,貫臀,入中。其支者,從膊內左右別下貫胛,挾脊內,過髀樞(環跳穴部位),循髀外後廉下閤中,以下貫踹內,出外踝之後,循京骨,至小趾外側。”

足太陽膀胱經是人體中最長的一條經脈,是一條可以走到腦部的經脈。

膀胱經起於目內眥(睛明穴),上行達額部,交會於頭頂部(百會穴)。它有一條支脈,從頭頂部分出,到耳上角部。

它的直行經脈,從頭頂部分別向後行至枕骨處,進入顱腔,連絡於腦,回出分別下行到頸部(天柱穴),下行交會於大椎穴,分左右沿肩胛內側,挾脊柱兩旁下行,至腰部(腎俞穴),穿過脊旁肌肉,深入體腔,聯絡腎臟,屬於膀胱。

另有一條支脈,從腰部分出,沿脊柱兩旁下行,穿過臀部,從大腿外側後緣下行至膕窩中(委中穴)。

還有一條支脈,從項部分出下行,經肩胛內側,從附分穴挾脊下行至髀樞,經大腿外側後緣至膕窩中與前一支脈會合,沿小腿外側後緣下行,出走於足外踝後,沿足背外側緣至小趾外側端(至陰穴),交於足少陰腎經。

我們的膀胱經就如同城市中的各種排汙管道,匯聚多處的汙水,最後到達膀胱儲存後排出。

本經發生異常變動時,就會出現氣上衝而感頭痛,眼球疼痛的好像要從眼眶中脫出來一樣,頸項就好像在被牽拔般緊張疼痛,脊柱和腰部疼痛劇烈,髖關節不能屈伸,膝部發麻,小腿肚疼痛。

膀胱經一側有67穴(左右兩側共134穴),其中49穴分佈於頭面部、後頸部和背腰部之督脈的兩側,餘18穴則分佈於下肢後面的正中線上及足的外側部。首穴睛明,末穴至陰。

在膀胱經中,睛明穴(在眼內眥角上方0。1寸處)應該是女性朋友的最愛。因為睛明穴為手足太陽、足陽明、陽蹺、陰蹺五脈之會,而長期堅持按摩睛明穴可祛除皺紋。用食指按住雙側睛明穴,每秒做強按壓一次,要天天堅持才有效果。

膀胱經上的至陰穴是一個婦科要穴。此穴位於足小趾的外側,古書《醫宗金鑑》中記載這個穴位可以用於治療因為胎位不正造成的難產。

曾聽一個女中醫談到至陰穴的效果時,現身說法地講到,在她懷孕時胎位不正,灸過至陰穴後就正了,不料過兩天檢查時發現又不正了,只得再灸,又灸了三次,小寶寶才老實了,終於順產了。

其他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痛經、更年期綜合徵及乳癰、乳癖等,採用針灸至陰穴可獲得一定功效。

說到膀胱經,還有一個穴位必須提及,那就是委中穴。腰痛疼痛、腰扭傷等病是生活中經常遇到的,而委中穴是這些病的剋星。“腰背委中求”,這是“四總穴歌”的一句。委中穴是四總穴中的要穴,“腰背委中求”就是說凡腰背病症都可取委中穴治療。

取委中穴時,應採用俯臥的取穴姿勢,此穴位於人體的膕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中間,即膝蓋裡側中央。經常按摩此穴具有舒筋通絡、散淤活血、清熱解毒的功效。

【一日一言】

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TAG: 膀胱經委中外側睛明穴陰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