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是學問,敬茶是修養

福茶之心

茶覺先生,食茶交友。

關注

一片樹葉,

落入水中,

改變了水的味道,

從此有了茶。

人在茶中,

與佛相通,

佛在心中,

與茶共融。

時光流轉,雲水千年。茶成了生活中的習慣,成了修行者不可缺少的知音。只是多少人,可以將洶湧不安的歲月,喝到水靜無波。多少人可以將渾濁紛紜的世象,喝到純淨清朗。

泡茶是學問,敬茶是修養

人人都會喝茶,但不一定會泡茶。當前,茶葉品類繁多,水質差別明顯,沖泡技術各不相同,每個人泡出的茶色、茶香、茶味必定不同。即便擁有好茶、好水、好茶具,若沒有掌握好泡茶工藝和技術,也難真正泡出一杯好茶。

本是一泡好茶,可為什麼你泡出來滋味那麼苦澀、香氣那麼低沉,甚至讓喝的人都懷疑起這款茶是不是值得買。而有些人卻往往能將一泡很通的茶,泡出它最好的那一面。要把一泡茶泡好了,確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泡茶是學問,敬茶是修養

泡茶是技術更是學問

泡出一杯好茶,必須具備五個條件:水質、水溫、茶量、時間、心情。

一是水質

水為茶之母。水之於茶,猶如水之於魚一樣,魚得水活躍,茶得水則更有其香、有其色、有其味。擇水先擇源,水有泉水、溪水、江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之分,但只有符合“源(出處)、活(流動)、甘(甘甜)、清(潔淨)、輕(分量)”五個標準的水才算得上是好水。茶聖陸羽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用水主張。當代科學試驗得出用於泡茶的水質評價結果——泉水第一,深井水第二,蒸餾水第三,自來水最差。

二是水溫

水溫不同,泡出的茶的色、香、味也就不同,泡出的茶葉中的化學成分也就不同。通常,泡茶水溫的高低與茶葉品類、製茶原料密切相關,比如較粗老原料加工而成的茶葉需用沸水直接沖泡,而細嫩原料製作而成的茶葉則需用降溫以後的沸水沖泡。具體而言,龍井、信陽毛尖等高檔細嫩綠茶宜用溫度降至80度的開水沖泡,烏龍茶等青茶宜用茶具燙熱後再泡,磚茶等蒸壓茶宜用100攝氏度以上的沸水沖泡,最好是煎煮後飲用。

泡茶是學問,敬茶是修養

三是茶量

你是否知道,泡不同茶類除了放不同量外,還要考慮泡茶器的容量,並不是所有的量都是放3g、5g或者7g。家裡有電子稱的如果輕鬆記住兩個資料就基本上不怕出大錯了。

蓋碗容量為110ml的時候,紅茶、綠茶、白茶、花茶、黃茶等這一類,一般3g就可以來一泡了,而烏龍茶、黑茶、普洱茶一般要7g到8g才能成一泡。正常來說,按照這個比例,茶葉基本都處於比較適口的狀態。但是具體的量,可以根據自己濃淡的口感,再在這個基礎上面自己調整。沒有稱的小夥伴就是考驗眼力的時候了,這個是要靠長期泡下來的感覺。

泡茶是學問,敬茶是修養

紅茶、綠茶最簡單剛剛覆蓋蓋碗底部就可以了,它們要求得並不多。

白茶如果不壓餅,一般比較飄逸蓬鬆。像白牡丹、壽眉就得佔蓋碗的二分之一,銀針大約佔四分之一,餅茶就佔蓋碗的五分之一。

條形烏龍,只需要蓋碗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體積就行。緊實的球形烏龍茶一般更重,只要蓋碗底部鋪滿就好。

普洱茶餅(緊壓茶)一般密度較高,只需佔蓋碗容量的五分之一就能輕輕鬆鬆給你一泡好茶。

泡茶是學問,敬茶是修養

四是時間

茶葉沖泡的時間和次數,與茶葉品類、水溫、用茶數量和飲茶習慣等有一定聯絡。

首先,注水的時候水柱最好不要直接和茶衝撞,這樣才能使茶湯更順滑。

其次,水線的粗細不同,出來的茶湯香氣、滋味也是不同的,水線粗有利於香氣的激發,水線細能夠讓茶湯的內質表現得更好。

同時作為新手的話,只需要注意在注水的整個過程不斷斷續續,保持注水的節奏,達到順暢的狀態就可以了。

泡茶是學問,敬茶是修養

蓋上蓋子才著急忙慌地掰著手指,在心裡默數出湯時間,然後一個不小心,出來的茶湯又苦又澀,難以下口。出湯時間,其實非常重要。

對初學者來說在蓋碗注滿水後,按照我們提到的沖泡計時大致不會出錯。當然了還需要根據自己的濃淡喜好來調整沖泡時間,先奉上衝泡標準規則表。

泡茶是學問,敬茶是修養

泡茶是學問,敬茶是修養

一定要記得,出湯時間是從蓋上蓋碗蓋子開始算起的,不是從一注水算起的。

五是心情

好心情是泡茶人泡出好茶的關鍵因素。泡茶既是感受茶香茶韻,也是與自然的對話。在茶藝界,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之說,這正是泡茶人良好心態的體現。唯有在平常心態下,才能泡出最優質、最純正的口感。

若想泡好茶,除了把握好水質、水溫、茶量、時間、心情,還要講究有序而優雅的沖泡方法與動作,總之,泡茶不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門學問,值得愛茶者、品茶者去深入探究。

泡茶是學問,敬茶是修養

敬茶是禮節更是修養

自古以來,我國就有客來敬茶的民俗傳統。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茶已被奉為禮品與貢品。兩晉、南北朝時期,客來敬茶已經成為當時人際交往的社交禮儀。唐宋以來,以茶待客更是成為一種日常禮節。至今,內蒙古自治區、青海省等區域甚至還有“敬奶茶”的習俗。

唐代傑出書法家顏真卿《春夜啜茶聯句》中寫有“泛花邀坐客,代飲引清言”名句,唐代茶者劉貞亮在詩詞《飲茶十德》中寫道:“以茶散鬱氣;以茶驅睡氣;以茶養生氣;以茶除病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身體;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普通家庭邀請賓客飲茶,以示對客人的歡迎;文人騷客將茶端至客人面前獻與客人,以示對客人的敬意。

通常,

敬茶包含四個環節:備茶、取茶、敬茶、續茶

。在備茶中,準備用來泡茶的茶杯、茶壺、托盤及裝茶葉的罐、盒等茶具一定要潔淨,待賓客坐定後,主動詢問客戶是否對所飲的茶有特殊的要求。在取茶中,要用茶勺、茶匙等專用的器皿,按照茶葉的品種決定投放量,儘量不用手抓,以免手氣或雜味混淆影響茶葉的品質。在敬茶中,茶杯應放在賓客右手的前方,請客人喝茶時要將茶杯放在托盤上端出,並用雙手奉上,手指不能觸及杯沿。在續茶中,從桌上端下茶杯,雙腿一前一後,側身把茶水倒入客人杯中,可體現舉止文雅。當賓主邊談邊飲茶時,要及時新增熱水,體現對賓客的敬重。

泡茶是學問,敬茶是修養

為賓客敬茶時,有四個細節需要特別注意:

一是淺茶滿酒

俗話說:酒滿茶半。奉茶時倒往茶杯裡的茶水不要太滿,以八分滿為宜。水溫不宜太燙,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燙傷。如衝滿茶杯,不但燙嘴,還寓有逐客之意。

二是敬茶動作

上茶時應向在座的人說聲“對不起”,再以右手端茶,從客人的右方奉上,面帶微笑,眼睛注視對方並說:“這是您的茶,請慢用!”客人即應起立說聲“謝謝”,並用雙手接過茶托。

三是敬茶表情

敬茶時敬茶人的表情要溫文爾雅、笑容可掬、親切端莊,以給賓客留下良好的印象。

四是敬茶順序

敬茶時應依職位的高低順序先端給職位高的客人或來賓中的年長者,再依職位高低端給自己的同仁,如果是同輩人,應當先請女士用茶。

泡茶是學問,敬茶是修養

品茶有道,敬茶有禮。茶藝茶道活動中的敬茶除奉茶外,還包含鞠躬禮、伸掌禮、寓意禮等禮儀內容。在日常待客過程中,敬茶禮儀需要結合平時生活實際,不斷地練習,若是品茶者對茶有著深刻的理解,這些敬茶的細節不僅能體現出敬茶人對賓客的歡迎與尊重,更體現出敬茶人自身的品位與修養。

泡茶是學問,敬茶是修養

茶,是人與自然的融合,

是這片土地上,生命與生命的融合。

茶的命運,也是我們的命運;

它走過漫長的旅程,生命歷經枯萎,

重生、綻放;

茶的馨香,讓我們停留下來,

或許,

只是為了提醒匆忙行走的人們,

在明知不完美的生命中,

也可以感受到完美,

哪怕只有

一杯茶的時間。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同時也感謝作者的辛勤付出。如有侵權,請與我們及時聯絡!

— END —

福茶之心

微信 | fuchazhixin

茶覺先生,食茶交友

歡迎茶友互動,洽談茶品合作

TAG: 敬茶泡茶蓋碗以茶沖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