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解讀《封神演義》(29)(30)

【和而不同】解讀《封神演義》(29)(30)

之二十九:黑虎之義乃是大義

紂王與崇侯虎剛剛貶斥過姬昌和姜子牙不足為道,後者就做了一件大事,剪除了崇侯虎這一股邪惡勢力。

然而,這樁功業是在崇侯虎的弟弟崇黑虎的幫助下完成的。

當邪惡橫行,且沒有任何挽回餘地,在這種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也只能訴諸強制手段來制約邪惡:當壓制良善、荼毒眾生的崇侯虎不給人民一個說法時,代表人民利益的西歧政府就要給崇侯虎一個說法了!但這種強制,與我們尋常所見的暴力是不一樣的。它力求用最小的犧牲,以達到最善的結果(無度使用暴力者,定是邪惡)。

姜子牙不願過分使用軍隊,以至殃及百姓,就給崇侯虎的弟弟崇黑虎寫了一封信,希望得到黑虎的協助。

可那就是姜子牙討伐物件的親弟弟呀!而且,姜子牙沒有提及任何彼此間的“利益關係”與政治交易等等,只有一封書信——與姬昌一紙書退十萬師那次如出一轍。

但事情卻完成得如此簡單、乾脆。

因為崇黑虎是正義力量的代表。他與兄長之間的衝突是正邪之爭。

崇黑虎前次與兄決裂,就是由於崇侯虎以邪伐正,欲置蘇護於死地,辱及家族清譽。但這些年來,兄長不僅不思悔改,反而一意孤行,“逢君之惡,蠱惑天子,殘虐萬民;假天子之命令,敲骨剝髓,盡民之力,肥潤私家。”

能夠從親情的束縛中看到兄長的不義,這本身就是大義。崇黑虎面臨的是親情之理與天下大義之間的抉擇。小說這樣描寫他:

“崇黑虎看了書,便連看叄五遍,自思點頭:‘我觀子牙之言,甚是有理;我寧可得罪於祖宗,怎肯得罪於天下,為萬世人民切齒?縱有孝子慈孫,不能蓋愆尤:寧至於冥下請罪於父母,尚可留崇氏一脈,不致絕於宗枝也。’”

“我寧可得罪於祖宗,怎肯得罪於天下?”——正如子牙之言,“賢侯大德,惡黨剿除,君侯乃天下奇丈夫也。”

崇侯虎認為黑虎是“親弟陷兄”,但黑虎義正詞嚴:“長兄!你位極人臣,不修仁德,惑亂朝政,屠害萬姓,重賄酷刑,監造鹿臺,惡貫天下,四方諸侯欲同心滅崇姓,…。。我敢有負朝廷,寧將長兄拿解周營定罪。我不過只得罪與祖宗猶可,我豈可得罪於天下,自取滅門之禍?”

黑虎此舉,既維護了國家大義,也為崇氏一門留下了一支血脈。

伯邑考之孝,只是小孝;而黑虎之義乃是大義。

在歷史的關鍵處,每個人都可能遇到這類小情與大義的嚴峻抉擇。

從全書來看,剪除崇侯虎一役,是討伐紂王邪惡勢力的序曲,也是為“君君臣臣””這一社會規則正名的始點。

之三十:文王之仁或嫌侷促

就在這次剪除崇侯虎的事件中,文王暴露出了他思想性格中的某些弱點。我們看這段敘述:

“彼時文王至,黑虎進禮口稱大王。文王曰:‘呀!原來崇二賢侯,為何至此?’黑虎曰:‘不才家兄,逆天違命,造惡多端;廣行不仁,殘虐良善,小弟今將不仁家兄,解至轅門,請令施行。’文壬聽罷,其心不悅,沉思:‘是你一胞兄弟,反陷家庭,亦是不義。’子牙在傍言曰:‘崇侯不仁,黑虎奉書討逆;不避骨肉,真忠良君子,慷慨丈夫!’”

姬昌從家庭的角度出發,認為黑虎與侯虎乃一胞兄弟,“反陷家庭,亦是不義。”毫無疑問,文王是個仁君。仁君對待黎民百姓仁慈、寬愛,這些自不必說;但仁君往往也有其缺陷——在處置某些特殊問題時,就顯得仁慈有餘,而果斷不足了。

象崇黑虎處置崇侯虎一事就是如此。後來歷史的發展也證明西歧征伐崇侯虎是完全正確的,斬斷了紂王的臂膀,但文王卻僅僅從“悌”的視角來評價崇黑虎的義舉。

事情如果反過來思考一下,就清晰多了:崇黑虎自縛崇侯虎前來,保全了崇侯虎轄下的百姓和城池,幾乎沒有付出任何多餘的代價,就完成了除掉邪惡的重任。這難道不好嗎?如果是姜子牙帥軍攻打,即使勝利,也會有相當的犧牲,更何況會有許多無辜者的犧牲;而且,崇侯虎多行不義,百姓怨恨。一旦民怨沸騰,生吃事變,或許會殃及無辜的崇氏一門。可以這麼說,黑虎的這一大義滅親之舉是最善的選擇。所以,姜子牙所說的“崇侯不仁,黑虎奉書討逆;不避骨肉,真忠良君子,慷慨丈夫”一語是完全正確的。

在這裡,我們就明白了一個道理:元始天尊為什麼要把姜子牙派下山來?就是因為如果是文王或武王執政,過分“仁慈”的弱點,就會使他們無法完成新舊交替的時代使命。我個人對文王與武王的仁政是肯定的,因為正義西歧與邪惡朝歌之間的更替是歷史的必然。善必將戰勝惡,但善對惡的勝利不應該是軟弱的等待,而是主動的出擊。因為西歧之師不是為了爭奪政權,不是為了一己之私,而是為了天下蒼生才存在的。如果善的力量不去制約或消滅大邪大惡,就等於是對歷史、對人民不負責任。

不能責備文王。文王的仁政是合理的,也是一種歷史的必然。新舊時代的更迭不能是換湯不換藥,必須是善取代惡。正義西歧就代表著這種歷史發展的必然性。也就是說,未來的執政者必須是仁者;否則,時代的交替就失去其自身的意義。但文王這個仁者,自己是完成不了歷史重任的。也就是說,在仁政的基礎之上,還必須輔之以智和力的實施——這就是姜子牙下山的客觀作用。

孔子有一句話“德不孤,必有鄰”,講得非常精彩。我過去將其理解為“有德之士必有知音”,但今天看來,似乎還可以引申出另一重意義來:一個負有使命的有德之士,身旁必然有輔佐之人。

生活中許多惡人認為善者可欺、仁者無能,而有德者任人宰割,於是,就更加肆無忌憚地作惡施暴。其實,這是再愚蠢不過的。試看姬昌,在紂王的重重陷害之下,居然能夠全身而歸,沒有必要的幫助和扶持,是不可思議的,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一個真正的德者,也就是真正的好人,必有其輔佐與扶持。因為這就是天道。

明白了這一點,普天下的好人就可以活得更有信心了。

TAG: 崇侯虎黑虎文王崇黑虎姜子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