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開篇事件選擇十分高明,但司馬光的解讀卻很有問題

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是中國古代史書中的一個里程碑作品,該書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一直寫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全書總共294卷,約三百多萬字。《資治通鑑》原本只是一本帝王之書,但如今只要你有興趣閱讀,都可以毫不費力地得到這本書,是一本人人都可以閱讀的歷史書。《資治通鑑》是一本編年體史書,以時間的順序敘述歷史,因此作為《資治通鑑》開篇事件的選擇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

資治通鑑開篇事件選擇十分高明,但司馬光的解讀卻很有問題

司馬光選擇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作為全書的第一年,因為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大事:周威烈王正式冊封晉國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

“二十三年 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資治通鑑》

在這一段文字之後,司馬光洋洋灑灑寫了一篇論述文章,用的核心觀點是儒家的那一套東西,認為不可逾越君臣名分,周威烈王直接冊封晉國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是周天子自己壞了規矩。

“故三晉之列為諸侯,非三晉之壞禮,乃天子自壞之也。”

資治通鑑開篇事件選擇十分高明,但司馬光的解讀卻很有問題

司馬光的這個觀點,現在看來是非常地可笑,完全顛倒了事實的邏輯。魏、趙、韓三家正式成為諸侯是大勢所趨,周天子的冊封只是一個名分問題,並非周天子真的想要冊封魏、趙、韓三家為諸侯,因為以當時周天子的實力根本無法拒絕魏、趙、韓三家的這個無理要求。

魏、趙、韓三家在聯合消滅晉國的智氏之時,三家分晉已經是既成事實,晉國除了王室保有的那一點土地之外,絕大部分的土地完全被三家所瓜分。而作為三家中最先崛起的魏氏家族,其領袖魏文侯更是早在周貞定王二十三年(前446年)就已經自立為侯了,只是當時還沒有獲得周天子的承認罷了。

當然,司馬光也承認在周平王東遷之後,周王室的權威是在不斷下降的。

“幽、厲失德,周道日衰,綱紀散壞,下陵上替,諸侯專征,大夫擅政。禮之大體,什喪七八矣。”

司馬光指出在周威烈王冊封晉國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之前,周王室還能保有天下之主的名分,全天下的諸侯“不敢”光明正大的凌駕於周天子之上。但事實上在春秋的早期,鄭國國君鄭莊公就敢直接與周王室開戰,並在那次戰爭中射傷了周天子,而後來春秋五霸的實力那就更強了,晉國、楚國、齊國和秦國這些國家只是沒有實力取代周王室,

而不是司馬光所謂:“雖以晉、楚、齊、秦之強,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

實際上週天子的名分根本不值一提,所謂名分不過是可以利益的價值而已,這僅存的一點利用價值就是——可以用周天子的名義召集天下諸侯開會,僅此而已。

到了前403年,周威烈王冊封晉國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只是又一次突破了底線,這是周天子第一次公開承認自己所分封的諸侯的大夫可以成為新的諸侯。

而魏、趙、韓三家為了讓周天子承認他們為諸侯,三家也是頗費心思,那就是在前一年(前404年)合作攻打了一次齊國,並逼迫齊國君主齊康侯和他們一起朝見周天子,跟著齊康侯來的還有魯穆公、宋休公、衛慎公、鄭繻公等一眾小國國君。魏、趙、韓三家以此來展現自己的武力,試問在這種情況下,周天子敢不答應嗎?

資治通鑑開篇事件選擇十分高明,但司馬光的解讀卻很有問題

魏、趙、韓三家位列諸侯,使秦國、楚國、齊國、魏國、趙國、韓國、燕國七雄並立的局面自此有了雛形。

司馬光為此感慨道:“嗚呼!君臣之禮既壞矣,則天下以智力相雄長。”

在去除了那些虛偽的禮制後,一個更加血腥、暴戾的戰國時代最終降臨,而《資治通鑑》記述的歷史也從此開始。

【讀資治通鑑系列:第一】

TAG: 周天子諸侯三家司馬光周威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