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一身才華卻死於小人之手,司馬光為何認為他是活該?

秦國幾次攻打趙國,趙國抵擋不住,每次都割讓城池以求自保。公元前233年,秦國再一次攻打找過,這次韓國國王韓安害怕了,主動割讓徒弟,並且獻出了傳國之寶國王印信,並自降國格,承認自己的國家為秦國的附屬國,並且派出韓非到秦國晉見。

韓非一身才華卻死於小人之手,司馬光為何認為他是活該?

韓非是法家學派的翹楚,也是韓國王子,他看到祖國慢慢墮落,憂心忡忡,幾次向國王提出建議,卻總是遭到冷眼,根本不理。當時韓國,當權的官員們滿是顢頇,韓非十分痛心,國家優時啟用濫學無數的學者,而危難時就依靠那些平時被人冷落的武士,國家培養出來的人才根本用不上,也不中用。韓非這些年看到如此景象,悲憤之餘寫下了《孤憤》、《五蠹》、《內儲》、《外儲》、《說林》、《說難》等五十六篇鉅作。

韓非一身才華卻死於小人之手,司馬光為何認為他是活該?

這樣一個人,名聲已經響徹全中國,嬴政聽說韓非來見,因賞識他的才能而未因敵國的情節沒有接見他,反而盛情款待。韓非珍惜這次機會,上書給嬴政說:“秦王地大物博,雄兵百萬,紀律嚴明,賞罰分明,有法可依,有規可矩,我今日來見大王,貢獻出破壞合縱同盟的計策,如果大王使用我的方案沒有幾百其他六國,那麼我自願受死。”

韓非一身才華卻死於小人之手,司馬光為何認為他是活該?

嬴政大喜,但是還是沒有任用,嬴政打算放他回國。李斯聽說後著急,馬上打報告說,韓非是韓王國的王子,如果韓國重用他,那我們吞併六國的夢想很難實現了。不如剷除韓非,我們不用,也不能讓他被他國所用。嬴政聽後覺得非常合情合理,便把韓非抓進了天牢。 李斯為了早些剷除後患,便派人送去毒藥,逼迫韓非自殺。

韓非一身才華卻死於小人之手,司馬光為何認為他是活該?

韓非作《說難》,最後死於“說難”,難道韓非真的是為了自己而出賣韓國,獻策秦國嗎?其實另有蹊蹺。當初嬴政讀了韓非的作品後,佩服得很,他說過:“得韓非,死而無憾。”李斯告訴他,韓非是韓王國王子後,嬴政立刻發兵攻打韓王國,而這次攻打的目的,實在不是為了侵略,而是為了得到韓非。因此與前文所說,韓非才來到了咸陽。史記中記載的是韓非哀求秦國晉見秦王,而實際上,韓非有口吃的毛病,他如果真如史記所說,想見秦王,難道是自找無趣嗎,他頂多送上他為嬴政設計的方案即可了。

韓非一身才華卻死於小人之手,司馬光為何認為他是活該?

從文章的對比上,韓非的《韓非子》,字字如鐵釘一樣,理性而富有感情,不像小編的文字一樣拖泥帶水,從不誇張和脫離現實。而那份“賣國書”卻寫的非常神奇,他的方案如百草靈藥,包治百病,以韓非的作風,絕對不會這樣低估任何對手。追根溯源,韓非賣國一說,出自或者說是將此事放大的人便是司馬光。司馬光為何要放大此事?原來當時司馬光和王安石是死對頭,在政治觀點上不一致,王安石又是一個法家,而韓非是法家的奠基人,因此司馬光放大這封賣國信,其目的是醜化韓非,進而醜化法家,讓法家頂上賣國賊這個帽子,讓王安石難堪,這實則是當時當權人的政治把戲罷了。

TAG: 韓非嬴政秦國法家司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