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村落】——太乙宮街道崔家河村

獻給即將消失的村落文化

位於太乙街道東1。5公里的蛟峪谷口,東與溫家山村隔河相望,南靠蛟峪山村,西鄰沙場村,北與白家灣村接壤。寬闊的東四村公路由村邊透過,通往二郎山的水泥路貫穿村子南北。地形南高北低,自然形成一嶺、兩壕、三面坡,面積約4平方公里。兩個村民小組,113戶,450人,耕地480畝。

【長安村落】——太乙宮街道崔家河村

(天池寺)

相傳隋唐時期,長安敕建一寺,名曰普光寺,廟宇建築宏偉,佔地面積10萬餘平方米,北門設在下寺,人稱上有天池,下有普光,由於寺院縱深,有“跑馬關山門”之說。當時寺內高僧雲集,佛光普照,香火鼎盛,世代沿襲。此間,崔姓家族安居寺外山坡之上。明清兩代,普光寺衰敗譭棄,來自山西大槐樹下的柳氏家族在普光寺原址紮根落戶,清墟復耕。因地廣人稀,便有杏氏家族為柳家所僱打工做活。隨後陳姓、溫姓等家族相繼入住,三四十戶,百八十人,世代繁衍,形成了一個大莊園。由於崔姓最先到此居住,村內又流經一條小河,故以崔家河命名迄今。

新中國成立前,父老鄉親靠跑南山、賣壯丁養家餬口。新中國成立後,從土地改革到互助組、人民公社,一直走向集體大生產。1971年修建蛟峪水庫,擴大灌溉面積,河灘變良田。1977年掀起千人改土大會戰,平溝填壑修梯田。隨之村裡通電,添置拖拉機,群眾生產生活大改善。

【長安村落】——太乙宮街道崔家河村

改革開放後,實行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農閒時節,大部分婦女從事編織、刺繡,工藝精湛,產品暢銷國內外,經濟效益顯著。男勞力投身於建築行業,造就了一批專業建築技術人員。目前,全村擁有一支專業建築隊伍,其中取得工程師等級的技術人員多達十餘人。全村二層樓房51棟,磚混平房162間。是名副其實的“世外桃源”。

近年來,黨支部培養髮展黨員20多名,壯大了組織力量。重視教育事業,三級辦學,村級管理,本村初小曾順利透過國家普教、普六驗收,後積極配合政府做好合校並點工作。

2007年多方籌資,硬化村中道路3000米,2010年投資30萬元對20世紀80年代修建的人畜飲水工程進行改造,同年建起村級衛生室,村級活動廣場,平整活動場地,健身器材齊全。2011年安裝60多盞路燈,使村容村貌徹底改觀。

村南水庫猶如高山平湖,坡上核桃林初具規模,村東河水縈繞,村北速生楊鬱鬱蔥蔥、遮天蔽日,環境幽雅。西安市西三爻村改造開發有限公司在此租地近百畝,投資上千萬元架橋鋪路,修建終南安樂園。

村民中有為解放事業英勇捐軀的光榮烈士、有抗美援朝的英雄、也有守護祖國南大門的海關戰士。

曾培育出為國防事業做出顯著成績的研究生,且有為國家地質勘探做出貢獻的水文專家。

TAG: 普光寺村級家族崔姓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