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樸民:再現《莊子》的永恆魅力 ——林光華《放下心中的尺子》簡評

如果要從浩如煙海、汗牛充棟的中國傳統經典中遴選十部代表作,那麼,《莊子》一書肯定會入列,且無疑將名列前茅,獨領風騷。

黃樸民:再現《莊子》的永恆魅力 ——林光華《放下心中的尺子》簡評

正因為《莊子》一書的獨特地位與價值,所以,千百年來,讀《莊子》、解《莊子》的著述,可謂是車載斗量,不勝列舉。這些成果之中,不乏真知灼見,多有鴻篇鉅製,像郭慶藩的《莊子集解》、劉文典的《莊子義證》,當代人陳鼓應、劉笑敢、顏世安、楊義諸先生的著述,皆稱得上是體大思精、享譽學林的傑作,置於座右,庶幾無憾!其實,只要對《莊子》中一、兩篇有精闢的詮釋,已足以馳騁學壇,笑傲天下了。當年,馬敘倫在北京大學講授《莊子》,整個學期也不就是通解《莊子》的《天下篇》而已,但“馬天下”之譽,則使得他立足北大,傳為膾炙人口的學林佳話。

當然,氣有浩然,學無止境,面對《莊子》,還是可以做新的解讀,新的詮釋,可以有自己的感悟,自己的叩問,從而去感受《莊子》的不朽魅力,領略《莊子》的真實世界,這與已有的成果並不相悖,異彩紛呈,方為健康的學術生態,百花齊放,才是莊學的興盛氣象,所謂“天下百慮而一致,殊途而同歸”!尤其是在高科技、資訊化橫掃一切的今天,如何讓自己擺脫物慾的羈絆,走出精神的桎梏,昇華人生的境界,對《莊子》一書進行富有現代性的閱讀,這項工作乃是永遠止境的。

林光華女士的新著《放下心中的尺子》一書,就是《莊子》新解讀方面的標誌性豐碩成果之一。她是文學博士,因此,能分享莊子寓言、厄言、重言之中的意象之真、形象之美,穿透“汪洋恣肆”的詞藻,直達莊子的內心世界;她是哲學博士,因此,能揭示莊子“齊死生”、“一是非”、有待之自由、無待之自在等所蘊涵的至深至高的人生哲理,理解莊周本人的千年孤獨,體認《莊子》全書中充沛洋溢的獨立自由人格與自省批判精神,道出生命的真諦,大道的本質。她是新時代的女性,因此,能有細膩的觀察,入微的分析,作出“莊子在思維上很通透,在情感上很灑脫,在生活中很有趣”這樣的高明的概括,堪稱神來之筆,古人有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為之”,讀光華之書,信然!

黃樸民:再現《莊子》的永恆魅力 ——林光華《放下心中的尺子》簡評

我雖然治先秦兩漢思想史逾三十年,但較熟悉的領域基本上局囿於先秦兩漢儒學與中國古代兵學,於其他諸子涉獵甚寡,不敢在方家面前置喙。以我對諸子的極淺薄之理解,竊以為儒家的特色可歸納為“自律”,從道德倫理的自省,皈依為政治與社會的和諧。法家的特徵可歸納為“他律”,即由外部的強制性介入與控御,使個體乃至群體對所謂的規則與禁律的服從。兵家的特徵乃是“互律”,博弈雙方形格勢禁,生死較量,制衡與反制衡,控制與反控制,最終一決勝負,立判輸贏。而道家中,老子的本質屬性與理想境界是“自然”,所謂“上善若水”,“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莊子源於老子,又高於老子,歸宗於老子,又超越於老子。真正的“自由”與徹底的“自在”,是其高明的指向與永恆的命題。而能否實現,能否圓融,其關鍵是要破除人們心靈深處的“執迷”,完全放空自己,所謂“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真正進入“坐忘”的最高境界。用通俗的語言來表述,就是擯棄一切有形與無形的成見與標準,與天地同,與萬物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光華以“放下心中的尺子”來體認《莊子》的宗旨,揭櫫《莊子》的精髓,可謂綱舉目張,鞭析入裡,舉重若輕,以一馭萬!的確是這樣,莊子的核心要義,是引領人們透過內省與批判,解除所有外在的尺子,同時透過修身與功夫,解除一切內在的尺子,身心合一,萬物一體,合乎大道而能左右逢源、遊刃有餘,“不譴是非而與世俗處”,用後人的話講,即“全真葆性,不以物累形”!這樣,光華為自己找到了解讀《莊子》的最佳契合點,也為讀者建議了走入《莊子》的最便捷又最正確的路徑。

誠如光華所言:“《莊子》這本書為我們打開了很多扇門,道術,生死,天人,美醜,善惡,真假,夢醒……,每一扇門都是通向自由的方便法門。”學術界的基本共識,《莊子》全書中,《內篇》當為莊子本人所作,是其思想最純粹的體現,至於《外篇》與《雜篇》,更有可能系莊子的後學依託莊子名下之所為。故光華對《莊子》的解讀,也圍繞《內篇》七篇而展開。在她的眼裡,《內篇》中的《逍遙遊》從時間與空間的大視野,開出心靈自由的理想;《齊物論》站在道的高度,突破了二元對立的認識論思維,開出萬物平等的多彩世界;《養生主》以技論道,天性為貴,滋養心源;《人間世》道盡艱險人世的複雜關係,以靜制動,心齋以對;《德充符》賤形貴神,還原人性的光芒;《大宗師》借真人寫真知,安命自在,笑對生死;《應帝王》用心若鏡,揭開內聖外王的秘密。這些提示,可謂提綱挈領,要言不煩,將《內篇》各篇的主題做出了準確的揭示。

通觀光華此書,給我的基本印象是書中不乏新見,勝義迭呈,“如行山陰道上,目不暇接”!其犖犖大端,大致有以下多個方面:

對莊子的逍遙進行了獨到的剖析,將其分為自由、自在兩種既有聯絡,又有區別的狀態。光華指出,有待逍遙達到的是自由,無待逍遙達到的是自在。自由是大鵬的境界,是有條件的,有依賴性的,需要風的鼓動與水的厚積,是謂“有待”;而自在是至人、神人、聖人的境界,是不依賴任何條件的,無所不適,在任何地方任何處境下都能逍遙,是謂“無待”。人從“自我”到“自由”到“自在”的修行過程,正是從“俗我”到“真我”到“靈我”的修行過程,最終達到三者的統一,從而能體悟整個宇宙,而不再僅僅局囿於有限的周遭環境,有限得以昇華為無限!

黃樸民:再現《莊子》的永恆魅力 ——林光華《放下心中的尺子》簡評

曾有不少人將莊子的“齊物”論簡單地批評為“相對主義”,光華沒有認同這種看法,在她看來,莊子的“齊物”精神就根本旨趣而言,可以理解為“平等”精神,不僅是人與人的平等,更是人與萬物的平等,不僅是價值上的平等,更是“萬物一體”、“與宇宙相接通”的終極體驗。這應該說,更符合莊子的本意。

獨具慧眼,將《應帝王》篇的“內聖外王”的思想運用到當代的管理思想中,闡發“無為”的哲學性與實踐性,符合“道”而能“無為”,調動人的“自律”的自覺性,以達到人人“獨化”而又“相因”和諧的玄冥之境。這樣的解讀,可謂是搖曳多姿,別開生面,令人耳目一新,悠然會心。

《莊子·應帝王》記載南海之帝倏、北海之帝忽為報答中央之帝渾沌,替渾沌“日鑿一竅”,結果是“七日而渾沌死”。光華思接千古,神邈八荒,妙筆生花,將這則寓言故事所蘊涵的思想,神奇地與今天的教育現狀相結合,提出“救救孩子”,保護孩子天性的具體做法,打破今天“不能輸在起跑線”、“把優秀作為一種習慣”背後的營銷與誤導,讓教育回到人的天性、理性與自性上來,讓教師與家長真正注重孩子的心理的健康、人格的完整與靈魂的生動。這樣的分析與引申,完全合乎邏輯,應該說是富有當代意義的經典今讀!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光華的文學博士學術背景,使她在解讀《莊子》的過程中,格外關注其書的文學筆法,注重分析莊子寓言的多重含義,注重考究莊子卮言背後所包含的發散性思維與想象力,譬如,就庖丁解牛,她分別分析了牛、刀的各自象徵,探究庖丁代表什麼人,思考為什麼莊子用“解牛”,而不是用殺牛、宰牛等詞,在整體考量《莊子》內篇的基礎上,光華得出這樣的結論:刀,指的是人之心,牛,所指的是複雜的社會,而那位庖丁,乃是每一個“與物相刃相靡”而不知其所歸的人之象徵。如此一來,庖丁解牛的哲理意蘊遂透過文學意象的渲染而得以昭白於世了。

又如莊周夢蝶的旨意之分析,光華也非常注重蝴蝶的隱喻,莊周與蝴蝶角色的互換,夢與醒的隱喻,從而揭示了這故事所蘊含的三層意思:人與物、物與物的相互轉化;生與死的相互打通;真與假的分別與更高維度的開啟,並結合當代電影《楚門的世界》、《盜夢空間》對何謂真實、何謂假相進行分析,於“夢中又占夢”、“大覺而後知其大夢”的體認中,得出人之所以對現實世界如幻如夢的感受之產生,乃是因為嚮往更真實、更高維度的世界之見解。不能縱橫古今中外、未能融會貫通文學哲學與歷史者,也許很難達到如此釋讀《莊子》的境界。

黃樸民:再現《莊子》的永恆魅力 ——林光華《放下心中的尺子》簡評

毫無疑義,《莊子》的學說是一場美妙的思想盛宴,它包含了非常豐富的人生智慧,可以淨化人的心靈,來提高大家的修養、完善自己的人格,這在浮躁喧譁的當今尤其是如此。換言之,在今天,用《莊子》的心態、《莊子》的智慧去面對錯綜複雜的社會,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人生挑戰,你會使自己變得更加睿智和高明,從而用最清醒的頭腦,擺正自己的位置,然後更好地生活,由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最終進入自在的世界。而光華《放下心中的尺子》一書或許能在你的人生旅途上,助你一臂之力!

一句話,《放下心中的尺子》一卷在手,盡識《莊子》風流!

TAG: 莊子光華尺子萬物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