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將高遠的“道”落實到人心

莊子:將高遠的“道”落實到人心

01

將高遠的“道”落實到人心

“道”的本意是人行走的道路,後來引申出技藝、方法、事理、規準、法則及和諧、秩序等涵義。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中三個“道”分別代表不同的語境意義。第一個“道”包含了天道和人道的雙重含義。簡單來說,日月星辰的運轉和四時的交替,都有內在的規律,這就是天道;人間有需要共同遵守的法條、規範,這就是人道。第二個“道”是言說,就是語言文字表述的那個道理,是我們的現象界、感覺世界、經驗世界的法則,不是永存的那個道。第三個“道”是“常道”,永存之道。比如,我們可以看到一棵樹的樹幹、枝葉和盛開的花朵,可是我們看不見大樹的根,老子所要探討的就是深層的源流。他將文化意義的“道”提升為哲學的最高範疇,即將“道”提升為宇宙的本原和萬物的本根,統攝天道與人道,從人間的規範探討天地的法則與萬物的根源。

莊子繼承了“道”的思想,以道為“生生者”,中國古典哲學中凡闡述大道及天地萬物所孕育之蓬勃生機,皆出自莊子。同時,莊子提出“氣化論”解釋萬物的形成與整個的運化、演化,認為“氣”是自然界的基本物質粒子,人的生死就是“氣”的聚散。

莊子將老子“玄之又玄”的道,化而普於萬物,並將高遠的“道”轉化為心靈的境界。“心齋”境界的提出,也屬於精神生命修養的最高境界。此外,在自然說方面,莊子更為深入地發揮了人的自由性與自在性。

但莊子在內涵上與老子有很大的不同,老子“無為”,莊子“遊心”。“遊心”不只是精神自由的表現,還是一種審美式的人生態度,更是藝術人格的體現。《老子》五千言,主要是向當時的君主提的建議書,是救世之書,包含治身與治國。莊子重視生命的內涵,要保持內在精神狀態的自得自適,這與他所處的戰國中期有很大的關係。

世人雖然往往以老、莊並稱,然而進入到他們的世界裡,立刻就感受到老子的機警和莊子的豁達,形成鮮明的對比。

莊子:將高遠的“道”落實到人心

02

莊子的人生哲理

《莊子》中共有180多個寓言,這些寓言表達了豐富的人生哲理和想象力。

鯤鵬展翅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逍遙遊》)

這無疑是一則想象哲學中具有典範性的題材。莊子借變形的鯤鵬,拉開了一個無限性的思維空間。為什麼莊子要描寫巨鯤大鵬?形的巨大乃是用來襯托心靈的寬廣。其中“化為鳥”的“化”字是重要的哲學概念。《老子》中只談到自化,側重於政治教化。莊子把“化”轉到人要觀察外在的變化,順應變化,要參與變化,同時要安於所化。

鯤鵬展翅寓言意味著幾個重要的意義:一是人生是一個動態的歷程。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有“精神三變”(人生經歷三種形變和質變):首先有駱駝的精神,忍辱負重,奔向沙漠。之後轉變為獅子精神,就是對於傳統或者世俗不合理的價值觀念進行挑戰。但抗擊舊價值的獅子精神不足以創新,所以精神還得轉換為嬰兒。嬰兒精神代表著創造新價值的開端。而鯤鵬寓言,則意味著人生由鯤之深蓄厚養,待時而動,轉化為鵬的待勢而起,以施展其凌雲之志,不自覺地散發出莊子“放”的精神。

二是展現了多維視角跟多重觀點。開放的心靈才能開拓心的視野,孟子說“天無二日”,而莊子說“十日並出”,十個太陽可以一起照亮這個世界。莊子講的“以明”,就是以開闊的心胸,如實地反映多彩世界千姿百態的美景。所以《逍遙遊》其實不是形在逍遙,而是心靈的高舉和精神的提升。

渾沌之死

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倏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倏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應帝王》)

南海之帝和北海之帝的本意是好的,卻導致渾沌的死亡,莊子以此說明帝王“有為”的危害。即便是出於善意,如果不能推己及人,有時也會產生完全相反的結果,因此我們要充分尊重個體之間的差異,不以己意度人並強加於人。什麼是居住最好的標準,什麼是味覺最好的標準,什麼是最美的標準,常人大則以人類為本位,小則以自我為中心。我們人類的自我中心,一直在毀損這個地球的生命。

濠梁魚樂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秋水》)

在莊子諸多寓言當中,我個人最欣賞、最喜歡這則寓言。莊子和惠子,一個是道家,一個是名家,不同的世界觀導致他們不同的人生觀。莊子看到小白魚在水裡出遊從容,產生移情作用,把外物人情化,把宇宙人性化,說魚是很自在的、很快樂的,這是莊子伸張感性同通的一個心態。惠子說,你不是魚,你怎麼知道魚是快樂的?惠子提出一個非常重要的哲學問題,即主體如何認識客體,這是一箇中西方哲學共有的重要哲學問題。最後莊子說:“請循其本。”這個“本”就是心、性、情。

這個寓言表達了兩個重要的意涵。一是對話。不同學派、不同的思想觀念,甚至不同意識形態要進行對話,在差異中求會通。二是主體如何認識客體。我們不僅要用理性的頭腦分析問題,還要有感性的心情,以情性來接觸理解外物,情理兼顧。

莊子:將高遠的“道”落實到人心

03

莊子思想的時代精神

莊子哲學精神最具獨到之處有四點:第一是寬容胸懷。第二是個性尊重。第三是齊物精神,《齊物論》中“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即肯定各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及其獨特的價值。“以隸相尊……萬物盡然,而以是相蘊。”將卑賤的和尊貴的等同看待,萬物都歸於一體,而相互含蘊在大全的世界中。第四異質對話,在中國異質文化交流的歷史上,莊子的思想曾起過良好的作用。佛學思想進入中土,道家有接引之功,莊、禪的融合更在隋唐產生了輝煌的文化成果;北宋儒學明確排斥佛老,卻暗中援引莊子,無論在理論的建構和精神境界的提升上,都產生了巨大的作用。今天,我們遇到了比佛、儒更具有強烈異質色彩的西方文化,中西對話的工作,需要儒釋道共同來承擔。而在承擔之中,莊子思想最具關鍵性,因為他那開闊的心胸和審美的心境是當今世界最為欠缺的,他所具有的宇宙視野最能和全球化視域相對應,而他所倡導的自由精神和齊物思想則最具現代性的意義。

莊子思想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文學上,莊子的獨特風格常常成為啟發後代浪漫主義創作的思想源泉;在哲學上,莊子直接激發了魏晉玄學及禪宗的思辨;在社會思想和人生態度上,莊子對時代的災難有痛切的體會,對知識分子的命運有敏銳的感受,正因如此,他的聲音直到今天還能得到普世的肯定和日久恆新的共鳴。

◎本文原載於《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陳鼓應),圖源網路,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TAG: 莊子渾沌精神惠子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