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與大運河:撒落在運河岸邊的故事:京城“四大恆”

甬派君有話說

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橫。大運河(寧波段)逶迤於四明山北麓的寧紹平原之上,處處綠水青山,步步如詩如畫。千百年來,大運河以水波為曲、槳帆為歌,滋養了廣袤大地,聯結著浙東與浙西、中國內陸城市與海上絲綢之路,積澱了深厚豐富的文化內涵。隨著大運河(寧波段)國家文化公園工程的啟動推進,大運河(寧波段)這條寧波文化的尋根之路,將展現出“詩畫寧波”新的魅力篇章。

寧波市社會科學院(寧波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甬派客戶端聯合推出專欄——《社科·寧波記憶》,對寧波豐富的文化遺產、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一次新的梳理,帶你一起尋覓歷史遺蹟,回望甬城名人,欣賞民俗文化,讓城

市的根脈更加清晰可見,讓城市記憶更加豐滿彌久。

7月起,

欄目對大運河(寧波段)的人文歷史痕跡、文化遺產等進行梳理,帶大家一起領略大運河上的寧波風景。

寧波與大運河:撒落在運河岸邊的故事:京城“四大恆”

古代的北京是長城邊上幽燕之地。天啟、崇禎年間,寧波藥材商人首先在北京落戶,開拓市場,設立“鄞縣會館”,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最早的“寧波幫”。

歷史在一個個細節中,講述著“寧波幫”成功的秘密……

過去老北京人有句口頭禪:頭頂馬聚源,腳踩內聯升,身穿八大祥,腰纏四大恆。這四樣東西的每一樣都可以用來向別人炫富。這句順口溜中的“四大恆”常被一些人誤解為賣腰帶的,因為頭上戴的、身上穿的、腳上蹬的都有了,那麼把腰中纏的理解為腰帶也算正常。

寧波與大運河:撒落在運河岸邊的故事:京城“四大恆”

另一句諺語“四大恆、八大源、二十九家官爐房”也提到了“四大恆”。那麼,“四大恆”到底指的是什麼呢?

寧波與大運河:撒落在運河岸邊的故事:京城“四大恆”

清朝到了康熙年間,隨著國內局勢的穩定,工商業的發展,北京的金融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北京的錢莊叫銀號,多為山西人、河北人和浙江人所掌握,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執北京金融業牛耳的卻是寧波人,無人可望其項背。北京銀號的領軍字號“四大恆”,在當年頗有中央銀行的作用。創立於乾隆年間的“四大恆”銀號由於資金雄厚,信譽上佳,發行的“銀票”在市場上廣泛流通,解決了當年金屬貨幣攜帶不便和運輸的安全問題,為商品交易和貨幣流通提供了極大方便。四大恆很快聲譽大振,風靡全城,成為京城的金融命根子,成為那個時代北京乃至天下名副其實的“金融核心”。

“四大恆”是我國錢莊業中開設最早,範疇最大,歷時最久,影響最廣的出名錢鋪。

寧波與大運河:撒落在運河岸邊的故事:京城“四大恆”

“四大恆”發行的銀票。

“四大恆”銀號是誰最先創辦的,至今是個謎。有資料說它是鎮海鄭氏十七房鄭世昌在康熙年間所建,有資料說是慈城千年望族馮氏後人與親友集資所建,還有資料說是慈溪董姓人氏於清朝乾隆年間在東四牌樓擺設錢攤,兌換銀兩銅錢,逐步發展起來的。但無論哪一種說法準確,是寧波人投資經營的卻是有史料可證的。“四大恆”發行的銀票是北京信譽最好,人們最喜歡使用的銀票,甚至到了擁有四恆號銀票就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徵,正如前面那句順口溜。清代很多野史雜記都對四恆號有過生動的描述。

“四大恆”銀號的經營理念,體現在他們的命名上,孕育著“和為貴、利為基、興旺發達、源遠流長、永恆於市”的深刻內涵。“四大恆”銀號資本雄厚,信用良好,深諳經營之道,深得客戶信賴,成為京城一塊響噹噹的金字招牌。如同《道鹹以來朝野雜記》記載,京城裡的官宦、富豪,都紛紛把大筆錢款放在“四大恆”錢莊裡。

久而久之,“腰纏四大恆”便成為有錢人的象徵。

寧波與大運河:撒落在運河岸邊的故事:京城“四大恆”

四大恆的鋪面全部集中在東四牌樓附近。東四主要是指以東四牌樓為中心的東西南北四條大街。自明清以來,就有“大市街”之稱,是老北京內城重要的商業區。恆和號在東四牌樓北路西;恆興號在隆福寺衚衕東口,恆源號位於東四牌樓東路北。其中恆利是主店,在東四牌樓東大街。四家店捱得很近,但是業務範圍卻不完全相同,恆和號面向的客戶都是達官顯貴、富商巨賈,專門負責這些大戶的存放款業務;恆利、恆源兩號專負責抵押和放貸商款;恆興的主要業務是服務於各大商號。這樣一來,四大恆銀號就避免了無序競爭。四大恆名義上是四家,其實是一家,因為是一個寧波家族掌控的。同族血脈,同鄉情誼是聯絡四大恆的紐帶,也是四大恆興盛200多年的因素之一。

寧波與大運河:撒落在運河岸邊的故事:京城“四大恆”

庚子事變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將四恆號數百萬兩庫銀搶掠一空。據傳,日本兵從錢莊中搶走的白銀就拉了好幾天。《中國金融簡史》是這樣描述的:“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入侵,沿途燒殺擄掠,京津一帶錢莊亦不能倖免,遭到侵略者的大肆搶劫,繼以焚燒,庫銀、房屋、契據蕩然無存,北京的300餘家錢莊幾乎無一倖存,其中最大的四家錢莊,亦稱所謂的‘四大恆’現銀全被侵略者洗劫一空”。

過去的200多年,四大恆平安度過了無數次經營上的風險,卻沒能逃過戰爭。這樣的洗劫,對於四大恆來說,無異於一場滅頂之災。銀號被迫歇業。時任順天府尹的晚清重臣陳夔龍在其所著《夢蕉亭雜記》中寫道:“東四牌樓著名錢鋪‘四恆’首先歇業。‘四恆’均系甬商經紀,開設京都已二百餘年,信用最著,流通也廣,一旦歇業關係京城數十萬人財產生計,舉國惶惶。”“舉國惶惶”一詞,充分說明了“四大恆”在北京舉足輕重的地位,真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寧波與大運河:撒落在運河岸邊的故事:京城“四大恆”

1901年,慈禧太后、光緒皇帝回到京城後,為了安撫人心,特意召見陳夔龍,由官方出面,拿出100萬兩銀子,對四大恆銀號進行救濟,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在官方的幫助下,四大恆錢莊重新開始經營,一點一點恢復了元氣,東山再起。可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清廷又給了致命一擊。

1909年,清廷內務府出面,找“四大恆”錢莊借300萬兩銀子,出具收據,約定期限歸還。可是,那時候清廷已經是日暮西山,無力迴天,“四大恆”錢莊的300萬兩銀子,就像“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到了1912年,災難再次地降臨到“四大恆”。

寧波與大運河:撒落在運河岸邊的故事:京城“四大恆”

辛亥革命後,南北雙方舉行和談,正式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他將要離開大本營京津地區,前往南京去就任。袁世凱覺得臨走前有必要發動一場兵變,製造一些麻煩。只有這樣北方的利益集團才會認為京津之地離不開他,只有他坐鎮北京,才能掌握動盪的局勢。

半個月後,兵變如期進行。2月29日傍晚,北洋嫡系將領吳佩孚下屬的部隊首先譁變,其後,其他軍營紛紛響應。一時間,北京城中湧入了大量的北洋士兵,他們朝天開槍,一路搶劫而來。這場兵變是一場有組織、有計劃的搶劫活動。損失最大的就是京城各大錢莊、銀號。

這天晚上除了恆和店門關得早,其餘三家各有損失,其中“恆利”損失最大,被搶白銀40萬兩,黃金3000兩。“恆源”也被亂兵放火焚燒,搶走30多萬兩。“恆興”的大掌櫃看到其他幾家都被搶,於是急中生智想出了一個妙招。他索性敞開大門,全樓燈火全部開啟,並讓夥計們取出數萬銀元,裝滿幾大麻袋。亂兵一進門,掌櫃、夥計趕緊出迎,還滿面笑容地說:“列為老總光臨,敝店蓬蓽生輝。這裡備有些銀元,數目不大,還請各位老總笑納。”

掌櫃立刻讓人將銀元倒在地上,殷勤地往士兵們手裡塞。結果搞得亂兵們不知所措,他們拿了些銀元就迅速出了門。相比其他銀鋪,“恆興”損失最小,但也有幾萬兩。

在兵荒馬亂的年代,各行各業的經營都非常的不容易,特別是錢莊業。在這一次次沉重的打擊下,“四大恆”紛紛倒閉,只有恆利號依靠自己家開辦的金店,僥倖存活下來,活了很長一段時間,到1949年後才被收歸國有,結束了“四大恆”的歷史。

如今,馬聚源、內聯升、八大祥這些老字號依舊在世,唯有“四大恆”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但是,作為昔日北京繁華的象徵,“四大恆”留在了東四地區的史冊中,留在了老北京人的記憶中。

主要參考文獻:

1。寧波市政協文史委編:寧波幫研究。中國文史出版社,2004。

2。 張雙林。東四京韻大市鉤沉,北京日報客戶端

釋出時間: 2020-12-08

3。徐祖光。北京寧波幫發展歷程與歷史作用,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4)

編輯:俞越

TAG: 四大寧波錢莊銀號東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