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十三:不問蒼生問鬼神,兄弟我佔個卜先(三)

之前我們說《戰國策》裡的卜筮故事只有三處,數量稀少;但如果我們把各種牛鬼蛇神、稀奇古怪的神秘東西加進來,那……故事還是那麼少。比如講祥瑞災異的,有《宋衛策·宋康王之時有雀生鸇》;講看相的,有《齊策一·靖郭君善齊貌辨》。

前者的故事有點荒誕。它說宋康王的時候,有隻小鳥在城牆的角落生了只鷂鳥。宋王讓太史占卜,太史說:“小鳥生出了大鳥,意謂以小可以制大,所以宋國一定能稱霸天下。”宋康王一聽很高興,以為天命是讓他當霸主,從此就開始了倒行逆施的暴行,結果後來眾叛親離,為齊人所殺。不知道他死的時候,有沒有覺得後悔,地下見到太史的時候,也得來上一句:

《戰國策》十三:不問蒼生問鬼神,兄弟我佔個卜先(三)

後者則是明顯的辯士話術。在齊威王死後,齊宣王即位,和齊國貴族靖郭君田嬰的關係很不好。靖郭君手下有個小毛病賊多的門客叫齊貌辨,旁人都不喜歡,但靖郭君卻很賞識他。齊貌辨為報這種知遇之恩,就去勸說齊宣王。

齊貌辨說,齊宣王在做太子的時候,長相不好,臉頰過長,眼光無神,一看面相就是不通情達理的。因而勸說靖郭君廢了太子,另立他人。結果靖郭君大哭不忍,這才把齊宣王保了下來。這樣說,靖郭君對齊宣王是有恩的。後來君臣二者的關係得到了緩和。

總之,我看到這個故事的感覺就像:我和女朋友鬧了矛盾,倆人冷戰。此時我的室友去勸說我的女朋友:當年他追你的時候,你長得醜,不化妝就見不得人,一看面相就是找不到物件的。我們都勸他趕快分手,結果他大哭不忍,還是和你處了好幾年……然後,室友卒。

《戰國策》十三:不問蒼生問鬼神,兄弟我佔個卜先(三)

所以,不管《戰國策》裡提到趙襄子反覆占卜,還是鄒忌暗算田忌,抑或宋康王得意忘形,齊宣王被人當面說面相不好……人們占卜的時候,有時候是對一件事情的結果並不確定,所以需要決策的依據;有時候是對一件事情的結果有好的預期,因而需要某種非現實層面上的支援;還有的時候,是本就知道一件事情其實是無果的,占卜就成為了印證說服的手段。這種苗頭從周武王伐紂時期就有了,給後世子孫們開了一個好頭。

武王伐紂並不是一次搞定的。第一次,他遇到了伯夷和叔齊,倆人blabla說了一堆高風亮節的話,但武王壓根沒搭理他們,就去伐紂了。等到聚兵黃河南岸,渡河的時候,武王船到中游,水裡邊突然跳上一條白魚,武王抓住了,在水邊燒魚祭天。大家都說:這可是吉兆啊,咱們伐紂肯定有希望。周公說:雖然這是吉兆,但是可不能懈怠。兄弟們打好精神。

過了兩天,武王的帳幕下閃下一道火光,形似烏鴉,發出“魄”的聲音,還掉下了很多穀米,大家一看:哎呦,這是吉兆啊!周公又說:大家小心啊!老天這是發話了,讓咱們打起精神好好伐紂。大家都很高興啊:連周公都這麼說,咱就等著幹掉紂王,大家大口喝酒大塊吃肉大秤分金銀大床那啥了。

但是武王聽了這話可不那麼想。他自忖,雖然我這邊有八百諸侯,可是商朝還有箕子、比干這些人在朝,人心未散;還有伯夷,叔齊之類的人士沒有識破商紂王的糖衣炮彈,時機未到。他告誡說:大家還不知道,天命不可。然後下令回兵了。(周公瞬間吐血,八百諸侯瞬間吐血……)

等到第二次伐紂時,紂王已經開始了自己花樣作死的歷程,什麼箕子、比干等賢臣死走逃亡傷。武王感覺時機已到,又數落了紂王的一堆罪名開始討伐。其中有一條是什麼呢?

有人跑過來投靠說:殷更亂了,大王我是來帶路的。

武王:什麼情況?

那人:百姓都不敢講怨恨的話啦!

武王立馬告訴姜太公。太公:誒呀,這不就是言論管制了嘛。若批評無自由,則讚美無意義啊!

於是彙集軍隊開始伐紂。但八百諸侯上次被閃了一下傷了元氣,以為姬發這小子逗我們玩呢,出工不出力的,一時半會兵就湊不齊。武王都跑到殷商和西岐邊境上了,結果發現兵沒到,就開始憂鬱了。於是用龜甲、蓍草開始占卜,得到的卦象都是大凶。占卜還沒結束,又來了一陣狂風暴雨,這時候大家都怕了,以為是老天預示著伐紂沒有好下場。

結果這次,姜太公霸氣側漏,一腳踩碎龜甲,把蓍草一扔,罵罵咧咧道:什麼枯骨死草,知道個屁!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活命,要創造西岐的幸福,一定要靠我們自己。給我打!

姜子牙指揮軍隊,武王祭天告祖,毅然出兵,後來的結局大家都知道了,據說周朝國祚八百年。在歷代王朝中是最長壽的。

如果說《左傳》《國語》裡邊的卜筮故事是要表達一種權威的神聖性,那《戰國策》裡邊卜筮的神秘性就已經逐漸削弱了,反倒是表達個人意願的功能增強。它既成為日常普遍的活動,又成為直接謀求利益的一種途徑。像鄒忌找人“往卜於市”,那就是在集市上進行占卜——以前卜筮要問專門的卜官,現在大街邊上就有算命的了。

《戰國策》十三:不問蒼生問鬼神,兄弟我佔個卜先(三)

畢竟,占卜是源自人的慾望,解讀也是源自人的慾望,最後做什麼,根本上還是源自人的慾望。

TAG: 武王占卜齊宣王郭君齊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