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8歲時作了半首詩,父親預感她將落入風塵,結局果真應驗

引言

朝朝夜夜陽臺下,為雨為雲楚國亡;惆悵廟前多少柳,春來空鬥畫眉長。——《謁巫山廟》

一個人的未來是什麼樣,和他小時候的經歷是息息相關的,所以自古以來就有著“三歲看八十,七歲定終身”的說法。事實也正是這樣的,縱觀我國曆史,大家就會發現,每個了不得的人物,他在小時候都有著獨特的地方,同樣的,如果一個人的未來不怎麼好,在小時候也能看出來。唐朝時發生過這樣的一個故事,女兒在八歲時作了半首詩,父親就預感她未來將落入風塵,事實證明父親的預感是對的,女兒長大後真的成為了一名樂伎。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女兒8歲時作了半首詩,父親預感她將落入風塵,結局果真應驗

一、薛濤的詩

唐朝時有一名叫作薛鄖的官員,他文采斐然,為官清正,一直有著很好的名聲。薛鄖有一個女兒叫作薛濤,從小他就對這個女兒極盡寵愛,儘管那時的社會主流思想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但他覺得女兒不應該過上這樣的生活,所以從小就在培養薛濤的文采。薛濤是非常聰明的一個女孩,從小在父親的培養下,小小年紀就擁有了不俗的才華。有一次薛鄖在欣賞庭院中的梧桐美景,頓時詩興大發,提筆寫下了:“庭除一古桐,聳幹入雲中”。

女兒8歲時作了半首詩,父親預感她將落入風塵,結局果真應驗

薛鄖在寫這句詩時,薛濤正好在旁邊,那時他正在苦苦的思索下半句怎麼寫,令他沒想到的是,女兒直接就給出了下半句——“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在聽聞女兒給出的下半句後,薛鄖先是細細的品味了一下,然後心中暗自為女兒喝彩,因為這首詩接的太好了,即便是很多成年的讀書人,都不可能接出這樣的詩句來,更何況才8歲的女兒。但薛鄖心中的欣喜馬上就消散了,因為他意識到了這句詩背後隱藏的東西。

女兒8歲時作了半首詩,父親預感她將落入風塵,結局果真應驗

二、家庭的變故

薛鄖認為,這句詩雖然接的好,但並不適合由女性寫出來,詩句中的“迎”和“送”彰顯出了比較張揚的性格。在封建社會,女性會受到社會的層層束縛,那時女性有這種過於開放的想法,並不是一件好事。所以薛鄖就有預感,可能女兒以後會墮入風塵,頓時憂心忡忡。不過女兒那時才8歲,他也不好說什麼,只是心中默默作下了決定,要儘早給女兒找一戶好人家嫁了,以免女兒以後走向那上不歸路。命運就是這樣,越想避免,就越會到來,女兒長大後真的遁入了風塵。

女兒8歲時作了半首詩,父親預感她將落入風塵,結局果真應驗

這還要從薛鄖的性格開始說起,他的性格非常正直,這樣的性格放在平常生活中,不會有什麼問題,可他的身份是一位官員,所以後來他就因為在朝堂上亂說話,得罪了皇帝,於是就被貶職到四川。薛鄖的身體本來就不好,再加上他又是北方人,來到四川后,不太能適應溫暖潮溼的氣候,沒過幾年,就沾染了惡疾去世了。薛鄖的去世,也使得這個家庭失去了主樑柱,只剩下14歲的女兒和母親相依為命。

女兒8歲時作了半首詩,父親預感她將落入風塵,結局果真應驗

三、無奈遁入風塵

那時薛濤和母親生活的極為困苦,只能過著飢一頓飽一頓的日子,後來母親還生病了,家裡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為了生活,薛濤主動來到了煙花之地,成為了一名樂伎,賺取錢財補貼家用。命運就是這樣的捉弄人,當初父親預料薛濤會走向風塵,結果真的走上了。不過薛濤在青樓中的境遇,和其她可憐女子有些不同,由於從小父親都在教授她詩詞歌賦,使得她有著很好的才華,進入那裡不久後,就打開了局面,賺取了不少錢財,使得這個風雨飄零的家庭維持了下去。

女兒8歲時作了半首詩,父親預感她將落入風塵,結局果真應驗

後來劍南節度使韋皋聽說了薛濤的才名,於是在一次宴會上,就將她叫了過來,讓她作一首詩。從小跟隨父親見識過不少大場面的薛濤,並沒有怯場,從容的接過筆,然後寫下了那首著名的《謁巫山廟》。韋皋看完這首詩後,頓時大聲稱好,從此薛濤就跟在了韋皋身邊。後來在韋皋的推薦下,薛濤還擔任了女校書,不過由於樂籍的身份,她只成為了臨時的女校書,不過這也算是極大的改變了,從此就很少有人再提她樂伎的身份。

結語

後世對於薛濤的評價很高,認為他是堪比卓文君的才女,也被稱之為唐朝四大女詩人之一。薛濤一生共作了九十多首詩,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篇章,當後人讀起她的文字,沒人會把她當作一位樂伎,而是將她當作一位女詩人來看待。薛濤的人生非常坎坷的,從小就非常有才華,如果不是因為後來發生的那些變故,可能她在歷史上留下的成就會更高,讓人無比的惋惜。

TAG: 薛濤女兒韋皋風塵從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