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根據女兒接的半首詩就能看出了她的命運,事實果然如他所預料到

有一句俗語叫做“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意思很淺顯,透過一個人小時候的一些行為就能大概猜到這個人長大了之後是什麼樣的,也就是現在俗稱的“性格決定命運”。但是唐代有一個父親,根據女兒接的半首詩,就看出了女兒下半生的命運,而事實也果然如他所預料到的那樣。

父親根據女兒接的半首詩就能看出了她的命運,事實果然如他所預料到

唐代一位官員,叫薛鄖,他有一獨女,叫薛濤,因為只有這麼一個女兒,所以薛鄖十分寵愛她,從小就教她讀書寫字。儘管當時社會主流思想是“女子無才便是德”,但是這位父親的思想和別人的都不太一樣。一天,這位父親在庭院裡詩興大發,吟出“庭除一古桐,聳幹入雲中”的詩句,而當時只有8歲的薛濤想都沒想就接了下半句“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

就是女兒接的這兩句詩,讓父親薛勳意識到女兒除了對詩歌創作方面具有天賦外,女兒的思想也很開放,那種“迎”“送”的字眼,顯示女兒天生張揚的性格,以後可能會落入青樓,做個風塵女子。女兒的反應讓父親隱隱擔憂著。

父親根據女兒接的半首詩就能看出了她的命運,事實果然如他所預料到

接著後來,為人正直的薛鄖因為說話得罪了君主,被髮配到四川。一家人於是從京城長安輾轉到成都。而發配後的薛勳運氣就一直不好,不料出使南詔沾染了惡疾,不久就病逝了。只留下14歲的薛濤和她的母親。失去了家裡的主心骨,薛濤母女的生活日益艱難,而薛濤不忍心看著家裡人一步步坐著等死。只好委身去到青樓,加入樂籍,成了一名營妓。

父親根據女兒接的半首詩就能看出了她的命運,事實果然如他所預料到

薛勳的命運果然就像他父親當時預料到的那樣,成為了一名青樓女子。但是從小就會吟詩作賦的她,並不是一個普通的青樓女子。

貞元元年(785年),當時的中書令韋皋出使劍南西川節度使,在一次酒宴中,韋皋聽說薛濤的才能,把她叫到桌前,當眾即興寫出一首詩。而從小見過大場面的薛濤並不畏懼,她從容地接過紙筆,寫出“朝朝夜夜陽臺下,為雨為雲楚國亡;惆悵廟前多少柳,春來空鬥畫眉長”的詩句。韋皋看後讚不絕口,從此薛濤成為韋皋身邊的紅人。

父親根據女兒接的半首詩就能看出了她的命運,事實果然如他所預料到

後來薛濤因為出色的才能,被韋皋舉薦做女校書,不過因為舊俗規定,她還是沒能成為正式的校書。而後的薛濤雖然身為樂籍,但是和當時的多位文人有過接觸,比如白居易、元稹。她和元稹有過三個月的戀情,這段戀情影響薛濤終身,她也因此發明了影響後世的薛濤名箋,這種信紙是適合寫情詩的時候用,是為桃紅色的。

父親根據女兒接的半首詩就能看出了她的命運,事實果然如他所預料到

後人對於薛濤的評價很高,稱她為堪比卓文君的才女,是唐代四大女詩人之一,也是蜀中四大才女之一,她流傳至今的詩作有90多首,是當時不可多得的女詩人。雖然最後薛濤是淪為了一位青樓女子,但是因為她的才情,也過上了很好的生活。所以古人說的那句“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還是對的。

TAG: 薛濤韋皋女兒薛勳青樓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