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雲南人玩命的季節

又到了雲南人玩命的季節

作者 | 司南 編輯 | 王動

雨季一來,雲南就成了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省份。

憑的自然是“四條腿的,兩條腿的都不如一條腿”的野生菌。

又到了雲南人玩命的季節

提及野生菌,一向嗜菌如命的雲南人登時激動不已地表示:你要說這個,我可就不困了。

值得注意的是,雲南人嘴裡的“野生菌”,指的是那些長在大山深處,樹根上、岩石下汲取日月之精華的菌,至於什麼平菇香菇杏鮑菇,則一律稱“人工菌”,處於菌類鄙視鏈的最底層。

又到了雲南人玩命的季節

在雲南方言裡,“菌”發音為“勁兒”。

而外地人常用的“蘑菇”一詞並不適宜在雲南使用,會被視為外行且對菌不敬。

雲南有著佔全國90%以上種類的可食用野生菌,什麼豔的素的,帶帽的不帶帽的,系裙的系裙的,穿鞋的不穿鞋的……無一不在闡明雲南人在吃菌方面壓倒性的地緣優勢。

又到了雲南人玩命的季節

在別處一年只長几頂的野生菌,在雲南,可以按噸稱。

在雲南人的形容中,野生菌不僅比肉更香、比海味更鮮,還各有各的特色——雞樅清甜細膩,牛肝菌鮮濃肥嫩,乾巴菌松香柔韌……

品嚐過的人光是聽到名字,口水就忍不住分泌。

然而,吃菌是件風險與美味並存的事。

除去近千種可食用的菌外,雲南仍有2000種左右“不可食用”或者“不知道可否食用”的菌,更別說不在記錄中的未知菌了。

連專職動植物科普的博物雜誌,也早早釋出宣告,對野生菌尤其是雲南的敬而遠之,概不鑑定。

又到了雲南人玩命的季節

每年夏天,有關雲南人吃菌中毒的新聞都不會缺席。

朋友圈裡,雲南人炫耀剛從山上採到的野生菌子,並做了個全菌宴迎接雨季的來臨;微博上,醫生則曬出醫院急診床位,野生菌中毒病例瘋狂刷屏。

又到了雲南人玩命的季節

“飽餐一頓見手青,發現自己沒中毒”是雲南人最開心的事情。

關於吃菌中毒是何體驗,“人在雲南,剛出醫院”的坊間案例可謂是異彩紛呈。

其中,近90%野生菌中毒入院的患者都是因為吃了同一種俗稱“見手青”的菌。

它是由切開菌肉後手碰觸過的地方會變成靛藍色而得名,這也是它具備精神毒素的表徵。

又到了雲南人玩命的季節

未熟透的見手青仍具毒性,食用後就會患上最廣為人知的“小兒國綜合徵”,效果堪比通靈。

又到了雲南人玩命的季節

正因如此,“涼拌見手青”成了雲南眾所周知的梗。

又到了雲南人玩命的季節

涼拌見手青,掌握好見小人兒,掌握不好見閻君。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以身試菌的雲南人堪比超級瑪麗,所貢獻的真實經歷比網路段子還獵奇。

又到了雲南人玩命的季節

見小人兒,是絕大多數中毒者逃不脫的命運。

“中毒的時候覺得頭有水缸大,手腳像火柴,滿桌子小人跑來跑去,電視機頂上長滿30釐米以上的野草,風吹過來一浪一浪的,過癮得很。”

又到了雲南人玩命的季節

“聽見有人在我身後嘰嘰喳喳,但就是找不到人。突然有個人拍了我一下,說這是什麼東西啊?我回頭一看,發現好多小人,其中有5個坐著1個站著。每個小人都穿著漂亮的衣服,還都有翅膀。我記得很清楚,這6個小人大概也就15CM左右高,他們玩得很開心。那一刻,我覺得我成了巨人!”

又到了雲南人玩命的季節

“中毒之後會犯困,然後趴在桌子上看56個民族的小人在我面前跳舞,還有水花一浪一浪的。”

小人兒並非中毒標配,能看到什麼妖魔鬼怪,全憑個人想象力。

有人纏了一整天的線團,第一次領略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終極;

又到了雲南人玩命的季節

有人玩上了水果忍者遊戲,什麼橙子芒果炸彈鋪天蓋地;

又到了雲南人玩命的季節

有人和怪獸打了一下午的拳擊,場面一度進入僵持;

又到了雲南人玩命的季節

他們被困在“4D沉浸式VR”裡,眼前遍是如梵高畫作般絢爛的世界,沒人能分得清虛幻和現實的差距。

又到了雲南人玩命的季節

“我家的貓都拉絲了!這是傳說中的山海經嗎?”已經有人感受到了恐懼。

又到了雲南人玩命的季節

更有甚者中毒後當場失憶,清醒時賠了內褲又折手機。

又到了雲南人玩命的季節

或許,只有吃菌中毒的人才真正瞭解,所謂七彩雲南的奧義。

當然,幻視只是野生菌中毒最輕微的症狀,嘔吐、腹瀉比比皆是,更是有機率發生急性腎衰竭,從而導致休克甚至威脅生命。

又到了雲南人玩命的季節

吃菌一時爽,中毒火葬場。

有民間順口溜詮釋了野生菌中毒的可怕:紅傘傘,黃杆杆,吃完一起躺闆闆。躺闆闆,睡棺棺,然後一起埋山山。埋山山,哭喊喊,親朋來家吃飯飯。吃飯飯,有傘傘,大家一塊躺闆闆。

不過,信奉“寧中千回毒,不捨一口鮮”的雲南人還是年年中毒年年吃,人不會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但云南人會兩次吃同一鍋菌子。

又到了雲南人玩命的季節

為了應對民間對吃菌的熱情,雲南省政府也是操碎了心。

每當第一頂野生菌冒頭之時,全省4000多萬手機使用者都會收到衛健委的簡訊提醒。

又到了雲南人玩命的季節

社群張貼毒菌告示,醫院錄製科普影片,政府甚至還為吃蘑菇開班培訓。

又到了雲南人玩命的季節

而堅守“山無稜天地合,才敢與菌絕”信念的雲南人,卻只把提醒簡訊當做“吃菌季來了”的通知。

當然,在如何避免吃菌中毒這項千古難題上,雲南人也有過算計。

據不完全統計,雲南歷史上出現過顏色驗毒,夜光驗毒,蟲子驗毒等方法,其中最大眾的大蒜驗毒至今還流傳於家庭廚房;解毒的迷之操作也不少,包括但不限於吃燒焦的鹿舌頭、煨芒果樹皮湯還有喝泥巴水。

又到了雲南人玩命的季節

只可惜,這些“不知道為什麼但就是很對”的方法,無一例外都是心理安慰。

有資深的吃菌高人表示,吃菌子是一種捉摸不透的玄學,中毒與否全看運氣。

又到了雲南人玩命的季節

炒得不夠熟會中毒;炒熟後放涼吃會中毒;放涼後微波爐熱了吃還是會中毒。

更過分的是,長在不同的山上的相同的菌;同一菌子去年吃和今年吃;同一菌子不同人吃,都有機率出現一毒一無毒的情況。

又到了雲南人玩命的季節

在雲南吃菌子鍋,服務員會給一個計時器,時間不到不給餐具。

在變幻莫測的菌情面前,防止中毒的最好方式只有一個:

讓別人先吃。

TAG: 雲南中毒野生吃菌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