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王朝四個擁有廟號的皇帝

廟號,指的是古代的帝王死後在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早在商朝時就已設立,對那些於國家有大功、值得子孫永世祭祀的先王就會特別追贈廟號,以示永遠立廟祭祀之意,當時廟號只有三種:創立基業曰“太”、功高者曰“高”、中興者曰“中”。商朝滅亡後周朝並沒有沿用廟號制度,直到漢朝才逐漸恢復,而且在隋朝之前並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廟號,其中漢朝對追加廟號一事就極為慎重,非大功大德者不能擁有,所以整個西漢王朝十二位皇帝中擁有廟號的只有四位,分別是漢太祖劉邦、漢太宗劉恆、漢世宗劉徹和漢中宗劉詢。

西漢王朝四個擁有廟號的皇帝

漢太祖劉邦

劉邦,沛郡豐邑人(今江蘇豐縣),出身農家,不事生產,曾任泗水亭長,因釋放刑徒逃匿於芒碭山中,陳勝吳廣起義後集合三千子弟兵響應,並攻佔沛縣,自稱沛公,後投奔項梁,被封為武安侯。漢元年(公元前207年)劉邦率先進入關中滅亡了秦朝,鴻門宴之後被項羽封為漢王,統治巴蜀和漢中一帶,楚漢之爭中劉邦擊敗了西楚霸王項羽,最終於公元前202年即位稱帝,建立了漢朝。稱帝后的劉邦先後消滅了韓信、彭越等異姓王,對內休養生息、勵精圖治,恢復了社會經濟,穩定了統治秩序,對外則與匈奴和親,開放邊境互市,緩和了漢匈關係。公元前195年劉邦在征討英布叛亂時,傷重不起,病逝於長安,死後諡號高皇帝,廟號太祖。

西漢王朝四個擁有廟號的皇帝

漢太宗劉恆

劉恆,漢高帝劉邦第四子,母為薄姬,最初受封代王,在藩地期間與民休息、發展生產,代地大安。西漢高後八年(公元前180年)呂后去世後,丞相陳平、太尉周勃與皇室朱虛侯劉章聯手誅滅了諸呂勢力,迎立代王劉恆繼承皇位。即位之後,劉恆勵精圖治,興修水利,厲行節儉,廢除肉刑,實現了國家強盛,百姓小康,開啟了“文景之治” ,後元七年(公元前157年)劉恆崩逝於未央宮,廟號太宗,諡號為文皇帝。

西漢王朝四個擁有廟號的皇帝

漢世宗劉徹

劉徹,漢景帝劉啟之子,最初受封為膠東郡王,後冊立為太子,公元前141年正式即位稱帝。即位後在政治方面創設刺史制、察舉制,頒行推恩令,加強了中央集權;經濟方面推行平準、均輸等措施,鑄五銖錢,壟斷鹽鐵,抑制商人勢力;文化方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立太學;軍事方面,大破匈奴,平定閩越、南越,開闢了絲綢之路。不過晚年的漢武帝窮兵黷武,迷信方術,最終爆發了巫蠱之禍,引發了嚴重的社會危機。公元前87年劉徹去世,諡號武皇帝,廟號世宗。

西漢王朝四個擁有廟號的皇帝

漢中宗劉詢

劉詢,原名劉病已,漢武帝劉徹曾孫,戾太子劉據之孫,巫蠱之禍後劉據被捕自殺,襁褓之中的劉病已也被收系郡邸獄,大赦後被祖母史家所扶養,漢武帝去世時留下遺詔,命將劉病已收養於掖庭,並錄入皇家宗譜,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昌邑王劉賀為霍光所廢,劉病已被迎入皇宮繼承皇位。由於在年少時曾生活在底層,劉詢深知百姓疾苦和吏治得失,因此在位時勵精圖治,減輕人民負擔,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同時重視吏治,認為治國之道應以“霸道”“王道”雜治,反對專任儒術;在對外關係上於本始二年(前72年)聯合烏孫國大破匈奴,最終匈奴呼韓邪單于率眾來朝稱臣,神爵二年(前60年),平定西羌,設立西域都護府監護西域各國,正式將西域納入大漢版圖。黃龍元年(公元前48年),劉詢因病崩於未央宮,廟號中宗,諡號孝宣皇帝。

TAG: 廟號劉邦劉詢劉恆公元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