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指一蔬菜問:這叫啥?大臣為保命胡謅一名,最後流傳至今

俗話說得好:“六月的黃瓜不嫩。”雖然現在已經到了七月份,時光還是會時常忍不住吃上一根黃瓜,那陣陣的清香讓人在炎炎夏日感受到了一絲清涼。

可是,大家在吃黃瓜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黃瓜明明是綠色的,可是為什麼我們要稱之為“黃瓜”,難道以前這個瓜是黃色的嗎?

皇帝指一蔬菜問:這叫啥?大臣為保命胡謅一名,最後流傳至今

黃瓜

其實,黃瓜一開始並不叫做黃瓜。自從漢代的張謇開闢了絲綢之路後,西域的奇珍異寶也就慢慢的傳到了中原地區。比如葡萄、芝麻、石榴等稀罕物件,黃瓜也是從這個時候傳入到了中原地區。

在當時,中原地區的人們一直看不上西域邊塞的百姓,認為他們是未經開化的野蠻人,因此將西域的人統稱為“胡人”,而張謇帶來的這種瓜也就自然而然的被人們稱為“胡瓜”。

於是胡瓜的名聲就此傳了開來,一時間成為了大家餐桌上常見的菜餚,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胡瓜”又改名了。

在五胡十六國時期,胡瓜卻被後趙的一名官員改了名,就成了我們今天熟知的黃瓜。

皇帝指一蔬菜問:這叫啥?大臣為保命胡謅一名,最後流傳至今

石勒

西晉滅亡之後五胡亂華,北方的少數民族趁機崛起,比如匈奴、羌族、鮮卑等民族在亂世中迅速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權。

在這個亂世,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出現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奴隸皇帝,他就是後趙的開國皇帝石勒。

石勒的父親雖然上部落首領,但是由於戰亂石勒還是被人賣走當了奴隸。

在建立後趙政權之後,石勒對於中原地區稱呼自己族人為“胡”的說法極為反感,他認為這是對於少數民族的歧視,於是明令禁止百姓再提帶“胡”的字眼。

皇帝指一蔬菜問:這叫啥?大臣為保命胡謅一名,最後流傳至今

樊坦

有一次,石勒巡幸地方官員,詢問治理狀況,所有官員係數到期,唯唯諾諾遞上了自己的業績表。

可是唯獨沒有看見襄國郡守樊坦,過了很久之後只見樊坦急匆匆的跑了進來。

石勒本來就因為他的遲到大為惱火,看到他衣冠不整的樣子瞬間怒了起來,質問樊坦為何遲到。

樊坦腦子一轉說道:“本來在下是按時出門的,誰知道中途遇到了該死的胡人,他們居然打劫我,因此才落得了如此下場。”

說完,樊坦心中咯噔一下,心想自己犯了大忌,命不久矣啊,果然他看見石勒陰毒的眼神已經盯上了自己。

皇帝指一蔬菜問:這叫啥?大臣為保命胡謅一名,最後流傳至今

石勒影視形象

然而令樊坦奇怪的是,石勒並沒有再提此事,而是繼續詢問官員的政績,樊坦便深深舒了一口氣。

沒想到在散會之後,石勒派人將樊坦叫住,命人用盤子端出來一盤“胡瓜”,詢問樊坦這瓜的名字。

樊坦心想,我如果說它叫胡瓜,那豈不是死無葬身之地,於是便想了想自己畢生所學,說道:“紫案佳餚,銀盃綠茶。金樽甘露,玉盤黃瓜,此乃黃瓜。”

石勒本來心中十分生氣,但是聽到樊坦機智的回答後轉怒為喜,大聲稱讚。

不但沒有懲罰樊坦,反而獎賞了他三百錢,命人將他平安的送回家中。

由此,胡瓜有了一個新的名字—黃瓜。人們為了避諱也將稱呼改了過來,久而久之,這個綠色的瓜就被人們稱之為黃瓜。

TAG: 樊坦黃瓜石勒胡瓜中原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