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中的敢為天下先是什麼意思?

“敢為天下先”,一般認為這是近代孫中山先生第一個提出的,指的是敢做一些別人不敢做的事情,或者去嘗試做一些別人沒有嘗試過的事情。開天下萬物之先河,力求突破,成就不世之功。自提出以來便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種寶貴精神。

《道德經》中的敢為天下先是什麼意思?

但是,春秋時期的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的卻是“不敢為天下先”。為什麼古今名人會提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呢?到底應該聽誰的呢?

有人說,老子強調不爭之德;強調無為;柔弱的東西不要爭強好勝,才能保全自己;身處亂世,要學會柔弱不爭,才能天長地久。孫中山強調開拓創新,敢於爭先;建立功業,實現價值;以天下為己任,心繫蒼生;奮發向上,勇於獻身。

《道德經》中的敢為天下先是什麼意思?

這也是一種解釋,不過如果是這樣,那老子就太掉價了,這樣一味保全自己苟且偷生的老子是不可能享譽千年的。

其實《道德經》原文中講得明白:“我有三寶,持而寶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不敢為天下先,不是遇事怯懦,畏畏縮縮,而應該是不與人爭利,謙遜有禮。以天下之利為先,以一己私利為後。

《道德經》中的敢為天下先是什麼意思?

孫先生講的“敢為天下先”是創新實踐上,老子講的“不敢為天下先”是道德修養上。是不同層面的東西,並不衝突。都應該學習和依循。

TAG: 敢為天下先老子故能道德經柔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