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萊子:為博父母開懷,七旬尚不言老,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

老萊子:為博父母開懷,七旬尚不言老,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

中式

君語

+

古代人侍奉雙親,有很多啼笑皆非的故事,比如說“郭巨埋兒”,更是糟粕,但是他倡導的精神,還是可取的。

老萊子:為博父母開懷,七旬尚不言老,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

老萊子:為博父母開懷,七旬尚不言老,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

老萊娛親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彩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不小心摔倒,為了不讓父母擔心,裝作假裝摔倒的樣子,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老萊子:為博父母開懷,七旬尚不言老,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

老萊子:為博父母開懷,七旬尚不言老,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

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琯,字從律,唐代博陵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人稱“山南”。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後,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餵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願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

老萊子:為博父母開懷,七旬尚不言老,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

老萊子:為博父母開懷,七旬尚不言老,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

親嘗湯藥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四子,為薄太后所生。高後八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老萊子:為博父母開懷,七旬尚不言老,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

老萊子:為博父母開懷,七旬尚不言老,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

滌親溺器

黃庭堅,北宋分寧人,著名詩人、書法家。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夜壺,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

老萊子:為博父母開懷,七旬尚不言老,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

老萊子:為博父母開懷,七旬尚不言老,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

聞雷泣墓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人,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裡,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老萊子:為博父母開懷,七旬尚不言老,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

老萊子:為博父母開懷,七旬尚不言老,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

埋兒奉母

郭巨,東漢隆慮(今河南安陽林州)人,一說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罈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

老萊子:為博父母開懷,七旬尚不言老,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

對於孝順,孟子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很多人並不知道另外兩個是啥?其實,孟子自己並沒有解釋,但是東漢時,有人做了註解。趙岐在《十三經注》中說:“阿意屈從,陷親不義,一不孝;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

二不孝很容易理解,那一不孝“阿意屈從,陷親不義”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一味順從,明知父母的過錯而不說不講,在成全自己好名聲的同時,讓自己父母的名義揹負不義不智不通情達理的名聲。但是即使是這樣的愚孝,也是比不孝更可取。

老萊子:為博父母開懷,七旬尚不言老,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

TAG: 母親郭巨不孝山南孫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