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巨頭的合成生物之路,真的好走嗎?

從全球市場情況看,目前真正能把合成生物學工藝從小試順利放大到大規模生產的企業仍然很少。

文/美學新觀察

近日,美妝巨頭加速投資合成生物學領域——合成生物學是一個新興領域,它主要是運用工程技術來設計和構建新的生物部件、裝置和系統,以實現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穎功能或生命形式。合成生物學依賴基因工程、生物工程、系統生物學和許多其他工程學科,並且需要使用這些學科所提供的工具。

8 月初,日本美妝巨頭資生堂斥資近億元,投資了一家重組膠原蛋白原料公司,這是資生堂在華設立的資悅基金的首筆投資。後者研究的是當下美妝領域的熱門材料,重組膠原蛋白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把人體膠原蛋白的 DNA 構建到菌種,再透過工程菌發酵,生成與人同源膠原蛋白。

醫美巨頭的合成生物之路,真的好走嗎?

另一家美妝巨頭歐萊雅也在中國成立了投資基金,重點佈局上游原材料。透過舉辦“美妝科技創造營”,歐萊雅更早就在嘗試與合成生物學企業合作。今年 7 月,歐萊雅聯合投資機構和 2020 年度冠軍藍晶微生物共同發起“天工開物”生物經濟產業加速平臺。

合成生物似乎成為了各大美妝巨頭手裡的香餑餑,然而,風光之下,美妝巨頭們的合成生物夢想,卻有諸多不易。

一方面,生物合成物件的選品並不容易。對於合成生物學企業來說,由於產品在後期工藝放大方面存在著巨大挑戰,每一個流程的風險都需把控。如果在選品上出了問題,導致市場接受度低,企業所付出的所有費用最終都會化為泡影。

通常,美妝護膚品的消費屬性導致其相關產品的生命週期是3~4年,長一點的在5~8年,但合成生物學的新產品開發整個流程大致需要5年時間與5000萬美元左右的成本。這就意味著,一旦產品選錯,到最終上市時市場風口已過,或只流行一兩年產品就被淘汰,企業的損失就會非常的大。

另一方面,當前,合成生物的技術並不算成熟。畢竟,理想中的合成生物成為現實,表現未必合乎預期。就像研發中的電子產品,按設計原本該出現清晰的資料輸出,卻常被系統噪聲擾亂。

畢竟,在實驗室的小型培養環境中,對微生物的改造和設計一般問題很少,但若將其工放大到幾百噸體量的發酵設施裡去生產,微生物面臨的環境就異常複雜,穩定性就變得很差。從全球市場情況看,目前真正能把合成生物學工藝從小試順利放大到大規模生產的企業仍然很少。

合成生物看似許諾了美妝巨頭們一個美好的前景,但當前,合成生物依然受到許多阻撓。人們也依然需要更沉著、務實的計劃來發展合成生物技術。

TAG: 合成美妝生物學生物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