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部手法治療Ⅰ

1. 臀中肌和臀小肌的放鬆

解剖:

臀中肌和臀小肌。

髖部手法治療Ⅰ

A。臀大肌;B。臀中肌;C。臀小肌

功能障礙:

臀大肌傾向於肌力弱,通常最好的治療方法是肌肉能量技術。臀中肌、臀小肌易於緊張而肌力弱。

如果測試顯示它們明顯無力,先用肌肉能量技術治療內收肌群,因為中肌短而緊,可能抑制臀中肌。損傷或持續過度使用後附著點通常發生纖維化。臀肌的位置性功能障礙形成向下的扭轉。

體位

治療師體位:

站立,面向揉撫的方向。

患者體位:

側臥,胎兒位。

揉撫手法

由於附著點通常比肌腹的壓痛更明顯,所以此手法通常不在急性期應用。使用垂直於肌纖維的短距離揉撫手法來放鬆臀肌。越靠近附著點,揉撫的距離越短,力度越輕柔。用雙拇指、支撐的拇指或握拳時的第五掌指關節進行操作。

(1)讓患者處於胎兒位。使用一系列短距離挖取式,以約2。5釐米為節段的揉撫,垂直於肌纖維,從臀中肌內側到外側。從附著於髂嵴下方的肌肉最上部開始揉撫直到股骨大轉子外側頂部的臀中肌止點。

髖部手法治療Ⅰ

雙拇指放鬆臀中肌和臀小肌

接下來對臀中肌的揉撫緊靠上次的揉撫路線,從髂嵴到股骨大轉子。覆蓋整塊肌肉。如果臀中肌的肌張力仍較高,使用收縮-放鬆技術治療臀中肌和內收肌,然後再使用揉撫的方法。

(2)當治療師讓患者將下肢置於中立位(即腳與地面平行)並外展時,觸診臀小肌在股骨大轉子上端前面的附著點。

(3)為了放鬆臀小肌,在髂前上棘後方的骼骨表面開始使用一系列由內側向外側的揉撫,並持續到股骨大轉子的前-上表面。由於臀小肌位於臀中肌下面(臀小肌止點除外),治療師需要將力滲透臀中肌來治療臀小肌。

2.內收肌群的放鬆

解剖:

大收肌、短收肌和長收肌。

髖部手法治療Ⅰ

內收肌群

功能障礙:

內收肌群通常變得緊張而短縮,通常維持向內側的扭轉,從而導致髖前傾和膝外翻。

體位

治療師體位:

站立位,面向治療床,或面向患者頭側站立;或站在伸直腿的對側,向後移動大腿內側。

患者體位:

側臥位,放在治療床上的下肢伸直,上方的下肢屈曲並放置在枕頭上;讓患者的軀幹保持中立位,無向前的旋轉。

揉撫手法

使用這些揉撫手法的目的是將內側大腿的“中線分離”,即將大腿內側後半部的軟組織向後移動將大腿內側前半部分的組織向前方推。我們使用指尖和拇指支撐技術。

(1)45°面向患者頭側,治療師將雙手環繞在恥骨數釐米以下的大腿上,雙拇指放在大腿內側中線上。

髖部手法治療Ⅰ

放鬆內收肌群。雙手環繞大腿內側,使後部組織更向後,前部組織更向前

在大腿內側後部使用短距離、挖取式的前後向揉撫。在上一次揉撫的下方緊接著開始另一次揉撫,並延續到股骨內側髁上表面的骨性突起(即收肌結節)。

(2)放鬆大腿內側前部時,在大腿前部的軟組織上使用一系列從後到前的短距離、挖取式揉撫。從大腿近端到膝關節上端進行揉撫。

髖部手法治療Ⅰ

為放鬆大腿內側的前部,治療師面向治療床,用拇指支撐技術把軟組織向前移動

(3)放鬆大腿內側後部的另一種方法是治療師站到治療床的對側。讓患者緊靠治療師,從而使治療師可以舒適地接觸到患者。面向治療床,使用前面描述過的支撐拇指技術,在內側大腿後部軟組織上從前向後進行揉撫。

3.膕繩肌的放鬆

解剖:

半膜肌、半腱肌和股二頭肌長頭。

髖部手法治療Ⅰ

膕繩肌包括半膜肌、半腱肌和股二頭肌長頭

功能障礙:

在慢性刺激或損傷時,坐骨結節和膝關節的附著點處容易增厚和發生纖維化。繩肌的易於緊張而短縮,並在慢性張力下拉向中線。膕繩肌持續性收縮可以對抗骨盆前傾。

體位

治療師體位:

站立位,面向頭側;或面向治療床使用另一種方法。

患者體位:

俯臥位,枕頭放在腳踝下方。

揉撫手法

我們的目的是“分離中線”來放鬆由慢性張力導致的扭轉。使用雙拇指或拇指支撐技術。

(1)45°面向頭側,將拇指放在坐骨結節遠端數釐米處的大腿中線上,手的擺放位置如圖所示。對軟組織使用大範圍的、由內側向外側的挖取式揉撫。沿著股二頭肌到其腓骨上的附著點進行整個大腿後側的揉撫。

髖部手法治療Ⅰ

放鬆內收肌群。雙手環繞大腿內側,使後部組織更向後,前部組織更向前

(2)從中線處使用由外向內的揉撫以放鬆半膜肌和半腱肌。從坐骨結節下方數釐米處開始,並延伸到膝關節。

(3)另外一種放鬆內側膕繩肌和大腿內側的體位是治療師面向治療床。將拇指放在最靠近治療師的大腿的坐骨結節下方的中線上。使用拇指支撐技術,進行一系列向內側的挖取式揉撫,從坐骨結節下方開始,一直延伸到膝關節。

(4)放鬆股二頭肌和大腿外側的另一種體位是面向治療床站在對側。將拇指放在大腿中線上。使用拇指支撐向外側揉撫,從坐骨結節開始,並延伸到膝關節外側。

髖部手法治療Ⅰ

放鬆大腿後外側的另外一種方法是用拇指支撐技術向外推軟組織

(5)為放鬆坐骨結節上的膕繩肌附著處,45°面向頭側,使用拇指支撐或指尖支撐技術在觸診到增厚的軟組織上進行來回撫。在坐骨結節及其遠端“清理骨”。

髖部手法治療Ⅰ

用支撐的指尖在膕繩肌附著於坐骨結節處來回揉撫

4.鬆解大腿的扭轉並放鬆股四頭肌和內收肌群

解剖:

髂腰肌,大收肌、長收肌和短收肌,股四頭肌,恥骨肌,縫匠肌。

髖部手法治療Ⅰ

大腿前側和內側的肌肉

功能障礙:

軟組織易於環繞中線向內側扭轉。這種轉動是由常見的身體姿勢性功能障礙(“坍塌”)對重力的反應所致。足塌陷(扁平足)、踝旋前和雙膝靠攏(膝外翻)導致大腿的軟組織內旋。

如果治療的患者有關節後傾或者其髖關節保持外旋,治療師需要使用相反方向的揉撫以解除大腿扭轉,同時使用等長收縮後放松技術來放鬆外旋肌群。

體位

治療師體位:

站立位,面向患者,下方腿的關節屈曲並放在治療床上。

患者體位:

仰臥位;開始揉撫時讓下肢伸直,或者在膝關節下方放一個枕頭,然後讓髖關節和膝關節更大幅度地屈曲,以便於放鬆深層肌肉。

揉撫手法

這一系列的揉撫有助於達到三個主要目的:解除大腿軟組織的扭轉,使特定肌肉在內外方向上覆位,使用來回揉撫來鬆解粘連。

(1)讓患者腿伸直或在膝關節下方放一個枕頭,雙手環繞在大腿近端,對右腿沿逆時針方向進行大範圍的揉撫來解除右側股骨周圍肌肉的扭轉,對左腿則沿順時針方向進行。

髖部手法治療Ⅰ

大腿前側肌肉的鬆解

從腹股溝韌帶數釐米下方開始,揉撫到髕骨上方數釐米處,涉及整條大腿。當揉撫接近腹股溝韌帶時,使用拇指支撐,或內側手使用指尖和拇指靠近的技術,以避免對生殖器和會陰區造成不適的按壓。

髖部手法治療Ⅰ

用拇指和指尖在腹股溝韌帶下方的軟組織上做內外挖取式揉撫

(2)透過讓患者的髖關節外展、外旋,將大腿和小腿放在床上,從而讓髖關節處於“4”字位。如果患者感覺不舒服,在患者的大腿和治療床之間放一個枕頭。

在大腿內側中線開始使用拇指支撐技術,並對內收肌群使用一系列內外向和後前向的挖取式揉撫。

髖部手法治療Ⅰ

“4”字位放鬆內收肌群。每次揉撫時,治療師用身體搖動患者髖關節並使之屈曲

讓治療師的大手緊靠患者膝關節下方的脛骨,並在揉撫時向頭側按壓。揉撫包括整個大腿內側。

5.腹股溝韌帶下方軟組織的放鬆技術

解剖:

從內側到外側依次為恥骨肌、髂腰肌、股直肌和縫匠肌。

髖部手法治療Ⅰ

恥骨肌、髂腰肌、股直肌和縫匠肌

功能障礙:

髖關節前部的肌肉附著處、韌帶和關節囊組織由於反覆應力(如久坐或先前受傷)而易於增厚和發生纖維化。屈髖肌變短和緊張,從而將股骨向前拉,刺激關節前方的軟組織,導致纖維化改變。

體位

治療師體位:

站立位,45°面向頭側。

患者體位:

仰臥位。

揉撫手法

治療師將指尖放在腹股溝韌帶下方,大致為髂前上棘和恥骨聯合連線中點處,找到股動脈搏動。治療時記住這一位置,因為永遠不要直接強力按壓在動脈上。

(1)放鬆腹股溝韌帶下方的肌肉肌腱結合處時將患者屈曲的膝關節放在治療師的大腿上。用指尖、拇指支撐或指尖緊靠拇指技術進行短距離、內外向的挖取式揉撫。揉撫從髂前上棘下方開始,逐漸向內側移動,至長收肌。如果組織存在纖維化,來回進行內外向的揉撫。

髖部手法治療Ⅰ

用拇指和指尖在腹股溝韌帶下方的軟組織上做內外挖取式揉撫

(2)接下來,治療師用自己上方手的指尖在腹股溝韌帶下方使用短距離、內外向的挖取式揉撫。治療師下方的手握住膝關節,在每次揉撫時小幅度地環形搖動小腿。逆時針方向活動右側關節,順時針活動左側關節。揉撫包括腹股溝韌帶下方的整個區域。

髖部手法治療Ⅰ

用指尖放鬆腹股溝韌帶下方的軟組織。每次揉撫時,向揉撫的方向搖動大腿

6.放鬆闊筋膜張肌、髂脛束和轉子滑囊

解剖:

闊筋膜張肌,股外側肌,髂脛束和轉子滑囊。

髖部手法治療Ⅰ

大腿外側的闊筋膜張肌和髂脛束

功能障礙:

闊筋膜張肌前面和闊筋膜前束易於向前扭轉,因此必須向後復位。這是“彈響髖綜合徵”的原因之一。如果闊筋膜張肌持續收縮,闊筋膜張肌的肌腹會縮短和緊張,將導致髂脛束緊張,進一步導致其增厚和發生纖維化。在急性期發生腫脹,慢性期則發生粘連。

體位

治療師體位:

站立位,面向頭側。

患者體位:

仰臥位或側臥位。

揉撫手法

(1)治療師用拇指、指尖或將指尖緊靠拇指對位於髂前上棘和股骨大轉子之間的闊筋膜張肌和闊筋膜帶進行輕柔的、短距離的向後揉撫。

髖部手法治療Ⅰ

由前向後轉動闊筋膜張肌和髂脛束的前部

如果該區域存在纖維化,每次揉撫時將下肢轉向外旋位。對纖維化較少的組織,當上方的手向外後方向剪下揉撫時,下方手握住膝關節遠端並向內側搖動下肢。

(2)另一種方法是讓患者的髖關節屈曲90°,治療師下方的手在膝關節處握住下肢。治療師用自己上方的手的指尖或拇指在闊筋膜張肌和髂脛束上進行內外向和前後向的挖取式揉撫。每次揉撫時將下肢向外轉動。

髖部手法治療Ⅰ

用指尖放鬆腹股溝韌帶下方的軟組織。每次揉撫時,向揉撫的方向搖動大腿

(3)如果髂脛束髮生纖維化,讓患者取側臥胎兒位,治療師站在治療床的一側,面向患者身體的正前方。用雙拇指技術對上方腿的膝關節上方數釐米處的髂脛束使用一系列前後向的挖取式揉撫。

髖部手法治療Ⅰ

放鬆髂脛束的另一種體位。用雙拇指或支撐拇指技術從前向後對髂脛束進行揉撫

(4)為了幫助轉子滑囊恢復正常,治療師按照上個手法時的體位面向患者的下肢。在患者大腿外側塗一些潤膚乳。用一隻手或雙手拇指和示指之間的虎口,從股骨大轉子下方數釐米處,用非常輕柔的壓力對股骨外後方進行連續向上的揉撫。

髖部手法治療Ⅰ

為了放鬆轉子滑囊,用拇指和示指之間的虎口,沿著股骨幹緩慢向上揉撫

揉撫至大轉子上方。對於急性滑囊炎,這些揉撫必須極其輕柔。先從滑囊上方開始慢進行約2。5釐米的揉撫,使滑液流出,繼續向遠端使用約2。5釐米的揉撫。

TAG: 治療師大腿拇指內側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