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爺飯後老胃疼、怕油膩,醫生:原因根本不在胃,趕緊查查這個器官!

大爺飯後老胃疼、怕油膩,醫生:原因根本不在胃,趕緊查查這個器官!

我有次去農村義診,一位老先生對我說:“大夫,我多年來胃痛反覆發作,吃了油膩食物就會加重。最近兩個星期吃飯後,肚子飽脹的感覺很明顯,還覺得噁心,一直吃治胃病的藥物也沒有好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進行體格檢查後,我告訴他:“您得的很可能不是胃病,而是膽石症。建議去做醫院做個超聲檢查。”

果不其然,老先生拿著檢查結果回來找我,報告顯示膽囊結石、膽總管結石,需要手術治療。聽到這個結果,老先生自言自語了好幾遍:“好好的,咋就在膽上面長石頭了呢?”

膽結石是怎麼長出來的?

膽石症也叫膽石病、膽結石,包括在膽囊、膽管裡發生的結石,是消化系統常見病的一種,在成年人中的發病率高達8%~10%。

肥胖、生育次數多、40歲以上的女性的發病率明顯高於男性

[1],所以,不只是老大爺,中年大媽們更要多留意自己的身體。

曾經有患者問:膽結石到底是不是平常不吃早飯造成的?

我說,

膽結石形成過程很複雜,飲食因素是引起膽結石的重要因素之一

,膽汁中除了97%的水分,還有膽鹽、膽固醇、膽色素等,任何原因引起的膽囊運動功能障礙都會導致膽囊內的膽汁過度濃縮,從而導致膽囊結石[2]。

你經常不吃早飯,整晚貯存的膽汁不能及時排出,濃度自然就會增高,形成膽囊結石的風險就會升高。

除了飲食不規律,還有高膽固醇飲食、高糖飲食、肥胖、糖尿病、高血脂、膽道感染、寄生蟲、藥物、活動過少以及肝硬化、遺傳甚至地域因素,都可以引起膽汁分泌紊亂、成分改變等變化,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影響膽固醇、膽色素等成分的溶解,導致結晶析出、積聚、鈣化,逐漸形成結石。

正是因為結晶成分不同,所形成的結石也就有所不同。

膽固醇結石、膽色素結石、混合性結石、黑結石等說法,就是這樣得來的。聽起來“色彩斑斕”,其實不是好東西。

大爺飯後老胃疼、怕油膩,醫生:原因根本不在胃,趕緊查查這個器官!

膽結石 來源:站酷海洛

得了膽石症,會有哪些表現?

膽石症病人的表現,主要取決於結石是否合併感染、有沒有膽道梗阻以及梗阻的部位與程度。

比如,有的膽囊結石是“靜息性”的,意思就是靜靜躺在那裡,不作不鬧,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引起什麼症狀。

有的結石在肝臟內,平常症狀不明顯,但在抵抗力下降時容易出現右上腹脹痛、發熱等炎症表現。許多膽石症病人會有不同程度的

上腹部疼痛、燒心、噯氣、噁心、口苦、飯後飽脹等,與慢性胃炎等表現很相似,容易誤診為“慢性胃病”。

這就是為什麼,開頭的老先生總把膽石症發作當成“胃疼”。

大爺飯後老胃疼、怕油膩,醫生:原因根本不在胃,趕緊查查這個器官!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而在暴飲暴食、吃油膩食物、精神緊張、過於勞累、抵抗力低下等情況下,容易誘發膽結石合併炎症,病人的右上腹隱痛會加重。

這時候,如果膽囊結石堵塞,膽汁不能流出,會引起右上腹一陣陣劇烈絞痛;如果膽汁排洩的總管道被堵塞了,就會出現右上腹疼痛、寒戰、發高燒(39~40℃)、黃疸等表現,這時就需要緊急送醫院了。

膽石症的診斷並不難,

絕大部分病人透過超聲檢查就能確診

。懷疑膽結石而超聲檢測不清楚時,可選擇CT或磁共振胰膽管造影檢查。個別特殊的病人存在肝內膽管擴張,但CT或磁共振胰膽管造影檢查不能確診,可以考慮經皮肝穿刺膽管造影檢查。

醫生會結合病人的病史、症狀及檢查結果綜合判斷,一旦膽石症被確診,就應積極治療。

得了膽石症,怎麼治?

膽石症一般要去普外科或肝膽外科就診。如果沒有什麼自覺症狀,每年定期複查一次即可,但平常要注意清淡飲食、生活規律、適度鍛鍊,以免病情加重。

如果膽石症症狀明顯或反覆發作,那就要儘快手術治療才好,以免引起

膽管炎、梗阻性黃疸、膽源性胰腺炎等嚴重併發症

。膽絞痛急性發作時,也可以先到急診科初步治療控制病情,之後儘快轉入肝膽外科手術治療。

大爺飯後老胃疼、怕油膩,醫生:原因根本不在胃,趕緊查查這個器官!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一些非手術療法,如體外震波碎石、溶石等,療程長,結石不易排出,效果不確切,難以儘快解除結石(尤其是膽道梗阻)所引發的症狀。

對於症狀反覆發作的病友,手術是目前解決膽道結石的唯一方法。醫生的忠告,各位一定要記得哦。

微創手術是目前膽結石首選治療方法,創傷小、恢復快、幾乎不留疤痕,這些優點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再羅列。

但在這裡,要重點跟您說一下手術方式的選擇:

有症狀的膽囊結石病人可採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膽管結石病人可採用內鏡逆行胰膽管取石術、括約肌切開取石術或者腹腔鏡膽管探查聯合膽囊切除術,療效一般都很好,不會有明顯的後遺症;

個別病情複雜的病人,可能就需要相對複雜的手術等方法來治療。到時候醫生肯定會和您商量,所以您不要過於擔心。治療過程中和醫生配合好,就是戰勝疾病的最佳方式。治療的事,就讓醫生替您費心吧。

參考文獻

[1] 陳孝平,汪建平,趙繼宗。外科學(第9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431-455。

[2] 劉超,薛東波。膽囊膽固醇結石發生機制的研究進展[J]。 醫學綜述,2019,25(11):2103-2108。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TAG: 結石膽石症膽結石膽囊結石膽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