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到了70歲,大多過不了幾年就去世了,主要原因有以下3點

我國古代社會稱70歲及以上的老人為古稀之年,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能夠活到70歲,就可以說是從古至今都比較新奇的一件事情。

當時的人們出現這種思想,是因為受到了多種因素的影響。

比如古代社會醫療裝置並不發達,雖然我國已經有一套較為完善的中醫體系,但很難治癒較為重大的疾病。比如被毒蛇咬傷,現代人會透過注射血清或截肢的方式保全性命。古人既是有截肢的意識,也很難保證患者不會因為大出血死亡。

老人到了70歲,大多過不了幾年就去世了,主要原因有以下3點

即使他們能夠找到一些去除蛇毒的藥物,也無法藉助當時的裝置,讓這些藥物在短時間內迅速發揮作用。

何況古時的糧食作物與現在不同,水稻小麥等糧食的產量並不多。加上持續不斷的天災人禍等外界因素影響,有不少人都會因為飢餓或戰亂等意外死亡。

在這麼多負面效果的影響下,還能堅持活到70歲以上的老人,一定是身體比較硬朗的。不過讓人感到奇怪的是,現代社會的經濟發展水平有了很大提升,醫療水平也有了較大進步,可當代人的平均壽命仍然只有72到77歲左右。

老人到了70歲,大多過不了幾年就去世了,主要原因有以下3點

甚至有不少老人剛剛活過七十歲,過不了多久就突然離世。心理學家認為,這些老人活到70歲之後很快去世,並不一定是他們的身體健康出現了問題,反而有可能是受到了內心沉重衰老感的影響。

衰老感是心理學上的一個概念,主要指一個人主觀上的心理體驗。心理學家認為這種體驗會受到三個因素的影響,一個是自己身體各項機能的變化,一個是個體多方面能力的變化,另一個則是個體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地位變化。

一個人的年齡到達70歲後,他們的心態就會漸漸發生變化。

老人到了70歲,大多過不了幾年就去世了,主要原因有以下3點

年輕時大部分人都是熱血澎湃、躊躇滿志的,可能現在他們明白自己已經時日無多,對很多事情的態度都發生了轉變。一些以前有信心能夠完成的事情,也會讓現在的他們感到力不從心。

這時我們常常會聽到這些老人的感嘆,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唸叨著自己老了,不中用了。這些話語會對他們產生一種負面的心理暗示,他們在潛意識中認為自己已經將要去世。這種心理也會讓他們變得越來越敏感緊張,開始關注一些生活中的小事。

比如其他人對自己的稱呼發生了變化,從哥哥、叔叔等轉變為爺爺。與自己同齡的好友或熟悉的親人的離世,也會給他們帶來巨大的打擊,讓他們更加恐懼死亡的到來。伴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漸漸退出了社會活動。

老人到了70歲,大多過不了幾年就去世了,主要原因有以下3點

當人們都處在同一個社會環境中時,我們能夠和其他人擁有許多共同話題,也能夠第一時間感知到社會的變化。

但是當一個人漸漸放棄社交,逐漸脫離了社會活動和家庭活動後,他們獲取資訊的速度就會顯著下降。

這些老人的視力、聽力等功能都有所退化,不方便也沒有足夠的精力去關注社會的變化。這時他們很容易會產生一種自己已經被時代淘汰的感覺,徹底忘記自己的社會價值。這種焦慮的情緒會間接影響身體健康。

老人到了70歲,大多過不了幾年就去世了,主要原因有以下3點

一部分老人會因此患上心腦血管類疾病,增加他們因病離世的風險。同時家庭地位的變化,也會給這些老人帶來不小的打擊。年近七旬的老人,在家庭中顯然是德高望重並擁有一定社會地位的。

一個人60歲時身體還處於較為年輕的狀態,這時這些老人還掌握著家中的話語權,無論是說話還是辦事,都是家人強有力的後盾和依靠。

但是70歲的他們身體機能迅速下降,有一部分人甚至失去了自理能力。

這使得他們在家庭中的地位迅速下降,成為一個可有可無的邊緣化人物。有多少老人都會在這個階段患上各種各樣的疾病,並出現精神力下降、記憶能力下降的問題。成為邊緣化人物的他們感受不到自己的價值,就會花費更多時間思考自己存在的意義。

老人到了70歲,大多過不了幾年就去世了,主要原因有以下3點

心理學專家提出,人在和其他人接觸時,既會做出一定程度的付出和犧牲,也能得到對方反饋的回報。對方發自內心的感謝和報答,會讓他們感到心情愉快。

在幫助別人或是和別人交往的過程中,他們也能夠透過對方的反應得到一些精神上的正向回饋。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老人已經無法再對家庭和社會上的其他人提供幫助。他們內心對於自我存在和價值的認知也會發生變化。這種時常產生的失落感和其他層面的消極因素,會讓老人的心理負擔漸漸增加。

老人到了70歲,大多過不了幾年就去世了,主要原因有以下3點

這種心理有點像課文《最後一片葉子》所講的故事,當老人失去了精神寄託和精神依靠時,他們的生命力就會在短時間內迅速下降。希望每個年輕人都能夠意識到,我們也有變老的一天。

如果不想以後為了今日的遺憾悔恨,就要在平時對身邊的老人多一些理解和關愛。老人需要的不只是物質生活上的保障,也需要精神層面的關懷。

TAG: 老人他們70社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