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不見看不上看不懂的特醫奶粉,他們卻在悶聲發大財!

你看不見看不上看不懂的特醫奶粉,他們卻在悶聲發大財!

文 | 中童傳媒記者 木帛

李明(化名)做特醫奶粉不到一年,業績從零到每月幾十萬,銷量穩步增長。而且原先上貨時,都是去“求”門店做,現在是大連鎖排著隊來找著做。

“最早的時候,廠家來找我做,我覺得不好把控,不敢做。”但是在廠家的堅持和深思熟慮之後,還是決定做。

回憶起剛接觸特醫奶粉時的情景,李明覺得有點“慶幸”,還好當初做對了決定。

如今他做特醫奶粉一年,增長177%,利潤更是驚人!

關於特醫奶粉的誤區

但是像李明這樣在渠道商還是太少了。

“從全國嬰童渠道的整體狀態來說,特醫奶粉品類的發展是非常不均衡的。”

聖桐特醫總經理齊國靜對《母嬰營養品評論》表示。

目前,特醫品類在嬰童渠道的滲透率差不多僅為50%,

也就是說,只有一半的母嬰店有意識銷售特醫奶粉,另外一半門店的特醫版塊還是空白的。

這部分“空白”的母嬰渠道,或者說相當一部分門店雖有在做特醫奶粉,但是對這個品類仍存在一定誤區,或者說認知不全面。

第一,大家覺得特醫奶粉的消費者少,體量太小,不願意拿出精力來做這個品類。

首先從市場需求看,受大環境以及遺傳等因素的影響,特醫奶粉的需求量在逐年上升,未來越來越多的寶寶,都需要特醫或者類特醫奶粉來做為過渡,甚至是“主食”。

而實際上,我們在市場上也發現,有部分門店的特醫奶粉在整體營收中的佔比,已經超過了10%,如果細算利潤的話,那也非常可觀。

第二,特醫奶粉營養不全面,不能長期喝。

特醫奶粉來源於航天食品,目的是用特殊的產品形態幫助宇航員解決難以進食和無法排洩問題。

而特醫類食品,也是這個作用,除了個別特殊產品外,特醫食品首先必須滿足一個屬性——就是全營養。也就是數,即使食用者沒有任何其他食物來源,單一的特醫食品就必須完全能夠滿足人體需求。

這也是特醫食品的定位,保證營養必須全面,且能夠長期喝。

綜合來看這兩個誤區,背後核心原因其實都是母嬰店在特醫品類方面,不夠專業。

很多門店就是想做特醫奶粉,但是不專業,沒有抓手,不知道從哪裡學起。還有一些門店甚至不會拿出精力來學習和研究,就直接給特醫奶粉“判了死刑”。

要知道,特醫奶粉之所以能夠有高利潤空間,就是因為有稀缺性、專業性做支撐,

並且這兩點能夠讓特醫奶粉在較長時間內都能夠保持高毛利的水平。

所以,特醫奶粉能不能做好,其實最關鍵的是母嬰店的認知,能否對特醫奶粉足夠重視,並且在重視的前提下,帶動店長、店員等全體人員一起重視這個品類。

只有重視,才有未來。

發展不平衡

“中國特醫食品的發展,其實要感謝外資品牌。”

一位國產特醫食品品牌負責人表示。

中國的特醫食品市場程序相對來說,起步比較晚,像雀巢、紐迪西亞、雅培、美贊臣等外資品牌在中國市場深耕了很多年,帶動了中國特醫食品市場的發展。

但是整體而言,特醫食品市場發展仍是不充分的。

第一,外資與國產品牌的佔比失衡。

相關資料表明,外資品牌佔據了中國市場近90%的市場份額,國產品牌市場份額仍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第二,特醫食品成人和嬰幼兒版塊發展不平衡。

目前特醫食品90%的市場份額都是在成人版塊,只有10%左右是嬰幼兒特醫食品,嬰幼兒版塊的特醫食品市場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前兩點主要與國內特醫食品企業有一定關係。外資品牌幾乎都是做藥企出身,專業背景強,且幾家特醫食品品牌幾乎都是從嬰幼兒到成人全覆蓋,並且嬰幼兒也是重點市場。

但是國內特醫食品企業卻“楚河漢界”分明,成人特醫食品主要是藥企生產,嬰幼兒特醫食品主要是乳企生產,一方面,品牌影響力無法互相影響,另一方面,嬰幼兒特醫食品需要的更高精尖的研發技術,藥企有實力做到,但卻不涉及嬰幼兒,乳企又很難承載。

第三,特醫食品渠道發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醫務渠道,其他的渠道幾乎沒有售賣特醫食品的專業能力,尤其是在母嬰門店,幾年前幾乎很少見到特醫產品,母嬰店都不敢賣,也不會賣。

因為最早特醫食品行業,最早是由是專業做臨床的人在操盤,醫務渠道“近水樓臺”,且醫生或者營養科都比較專業,能夠科學指導特醫食品的臨床應用。

但是國內醫院的營養品科建設和發展其實也是非常不平衡的,因而一些營養科起步早、發展好的醫院體系是特醫食品的主推者,帶動了當地特醫食品的發展,比如遼寧省,儘管人口數量有限,但卻是特醫食品主力市場之一。而營養科發展不完善的醫院,特醫食品的發展就阻力重重,即使招標入院後,醫生也不會作為主推和教育。

第四,消費者對特醫食品的認知不充分。比如關於特醫食品營養不全面的誤解,存在很長時間。

過去,特醫食品都是遵從醫囑,導致認為是醫生指導使用的,好像一種藥品,可能沒有營養,使用了一段時間就讓換成正常飲食。而且特醫的階段屬性,也加重了誤解。

如早產配方,通常使用一段時間,早產兒就可以實現追趕性生長,達到足月兒生長髮育指標,這時可以恢復和正常足月兒相同的飲食。

再如過敏系列的特醫食品,可能食用6-18個月左右的時間,絕大多數嬰幼兒就可以恢復正常飲食。這時想要繼續吃也沒有問題,但是特醫食品的價格比較高,很多家庭是難以承受的。

《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通則》也有規定,嬰配特醫食品的必需成分參照正常足月嬰兒營養需求制定。特醫食品不僅僅對於營養,對於各方面要求只會比普通食品更加嚴格。

所以,特醫食品不能長期吃的說法,和營養真的沒關係。

特醫食品正崛起

而今天,隨著多方因素的發展,我們看到了特醫食品崛起的可能性。

一是,受遺傳、環境等因素,過敏兒等特殊寶寶越來越多,市場需求在崛起。

二是,新生代消費者越來越專業,能夠全面均衡認識和接受特醫食品,且“1+2+4”家庭結構普遍財力充足,能夠支撐特醫食品的高消費。

三是,一批特醫食品品牌商正在展開激烈的軍備競賽,不斷入局特醫食品領域。

據知情人士透露,一批特醫食品配方已經提報,正在稽核中,最快今年能夠陸續出來。

四是,醫院營養科建設的完善,專業助推特醫食品的發展,形成強烈的特醫食品認知氛圍。

五是,現在的母嬰門店越來越專業,出現了一批專業的母嬰人,有營養師、健康管理師的專業背景,能夠科學正確指導消費者食用。

特醫食品市場正在崛起。

現在,或許是入局的最佳機會視窗期。

你看不見看不上看不懂的特醫奶粉,他們卻在悶聲發大財!

點個在看,2022發大財

TAG: 特醫食品奶粉母嬰嬰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