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房顫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

【來源:青島市市立醫院】

探索房顫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

房顫的危害不僅在於會導致心衰,還在於可產生血栓,進而造成全身各處栓塞,使致死率和致殘率升高。為了儘早確診房顫患者並給予其規範化治療,山東省青島市市立醫院打造房顫多學科協作團隊,打破學科間壁壘,為患者提供系統全面的一站式就醫服務。

老人突發腹痛

根源竟在心臟

66歲的王大爺一向身體健康,卻於去年6月突然出現腹痛,且症狀越來越重,並開始嘔吐。於是,王大爺急診就診於青島市市立醫院。增強CT檢查發現,王大爺的腸繫膜動脈栓塞、腎動脈栓塞。好在及時接受了介入取栓治療,王大爺的病情才得以好轉。

經詢問病史發現,王大爺患有房顫。進一步檢查發現,王大爺心房裡的左心耳處有大量血栓形成,並有繼續脫落形成栓塞的風險。經過房顫多學科協作團隊討論後,王大爺被轉入本部心內二科繼續接受治療。

針對王大爺的病情,團隊給予其口服抗凝藥物治療。經過8個月的治療,王大爺左心耳處的血栓終於消失。考慮到王大爺的心房已經明顯擴大,且房顫病程較長,有再次形成血栓的可能,於是,心臟中心常務副主任李賓公、本部心內二科主任何濤組織團隊討論後,為其制訂了“房顫射頻消融﹢化學消融﹢左心耳封堵”的一站式治療方案。經過上述治療,王大爺持續發作的房顫得到控制,且血栓被徹底清除。術後第2天,王大爺就康復出院。

多學科協作

讓房顫患者得到規範化治療

2021年年初,醫院就著手打造房顫多學科協作團隊。無論在哪個科室住院,患者只要出現房顫相關症狀,主管醫生就會請心內科專職負責房顫會診的醫生前來會診。此舉讓就診於各個科室的可能患有房顫的患者能夠得到及時、規範的救治。

這種模式下,患者入院後,醫生除了要對本次就診的主要疾病進行治療外,對其他已知和新發現的疾病還會組織多學科會診,為患者制訂出最有效的治療方案,並根據實際情況將其轉入其他科室。讓患者一次住院解決多個問題的一站式服務模式,有效提高了診療水平,縮短了治療週期。與常規會診不同的是,該模式下的多學科診療團隊相對固定,可增加疾病診療的專業性,便於更早地發現和治療房顫。

該模式執行以來,越來越多的房顫患者被及時確診並得到規範治療。他們有因為腦梗就診於神經科的患者,有因為急性闌尾炎合併房顫就診於普外科的患者,有多次發生栓塞的急診患者。

得益於該模式,房顫住院患者的會診率從10%左右提高到50%左右,透過射頻消融術獲益的患者數量增長了5倍多。

從專到全

一次住院解決多個問題

人體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有的患者身患多種疾病,有的疾病累及多個部位,有的疾病難找病因,有的患者就診時就已是急危重症。這些情況下,單一學科的診療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患者的醫療需求。

“作為一家百年綜合老院,青島市市立醫院打破學科壁壘,透過搭建平臺、最佳化流程、整合醫療資源,促進了多學科協作和融合。”青島市市立醫院副院長劉學東介紹,除房顫的多學科協作外,醫院還開設了胃腸腫瘤聯合門診、妊娠期糖尿病聯合門診、顱內腫瘤聯合門診、疑難腦血管病聯合門診等近30種疾病的多學科綜合門診。該模式下,患者就診時,各科室主任會牽頭組織資深專家共同接診,採取“三固定”原則(固定專家、固定時間、固定地點),根據患者影像學表現,並結合其病史和臨床症狀進行綜合評估,第一時間給出個體化診療方案。該模式一站式解決患者因疾病複雜而奔波於多個科室的問題,大大改善了患者的就醫體驗。

此外,為了更早地發現和治療疾病,醫院還採取“迎前服務”,為患者主動篩查疾病。“迎前服務”中,專業科室確定篩查條件,門診部和患者服務中心根據篩查條件對門診患者進行預審,並主動與患者聯絡。這樣,在患者剛剛做完相關檢查甚至還沒有拿到檢查結果時,醫院就已對其提前篩查完畢,有時候甚至大體確定了治療方向。篩查之舉也能提醒接診醫生重點關注患者相關情況,避免誤診漏診。目前,醫院定期篩查的病種包括肺小結節、脊柱腫瘤、骨質疏鬆椎體骨折、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等23種,並將陸續擴充套件到所有病種。

TAG: 房顫患者王大爺治療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