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師兄學中醫03|第二章天地自然學習心得

天人合一:

自古以來修煉的道人都會學習醫術,日常生活中觀察自然,逐漸悟出一個道理: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天地日月迴圈,人就是在自然中休養生息。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寒來暑往對人的健康是有著直接影響的。後來人們在數千年的實踐總結中得出,人必須要順應四季的節氣而生活,方能長壽、不病少災。後來才將此經驗總結為四個字“天人合一”,天是指天空之下,人是指地之上,合一是一體、整體。

氣的概念:

道人將氣歸為兩類:一為先天之炁,這個炁是嬰兒在未出生時所接受到的,能生養TA的物質與能量。等生下來後,有了呼吸,便透過肺的呼吸來獲得生養的基本物質與能量,稱為後天之氣。

在中醫現代語境中,氣分為兩種:一種為質能基本單元的氣,一種為氣態物質的氣。

古人將氣的五種執行特性分為木火土金水,對應人體的肝心脾肺腎,對應五季春夏長夏與秋冬。這種歸類法便於人類在生活中應用,以達到人與自然之間的平衡狀態。

關於天地的理解:

古人將天歸類為陽,大地歸類為陰。陽化氣,陰成形。

天是由輕清上浮的氧氣積聚而成,

天氣與地氣:

天氣包括空氣的能量。如空氣的熱能,動能(升降沉浮、流動)。

地氣包含有型物質的能量。如你讀的溫度、河海的流動、山丘的形成。

天地以地面為界限。

所有在地表都屬於地氣的一部分。所有離開地表的到達天空的都屬於天氣。

適應動植物生命繁衍的區域,主要處於地標上下的一定範圍內,這個區域是天氣和地氣的交接處,同時受二者影響,稱為氣交之地。

古人將天上的火球命名為太陽,太陽就是陽氣最盛的。太陽是一個大火球,自帶熱能,屬陽。而地球自身不帶熱能,屬陰。

由於太陽與地球的距離剛剛好,因此太陽的熱能與地球的寒冷達到適合萬物生長的平衡狀態。熱、過冷都不適應萬物生長。這就是陰陽平衡的結果。

古人將上升的清氣稱為陽,下降的濁氣稱為陰。

盧師兄學中醫03|第二章天地自然學習心得

盧師兄學中醫03|第二章天地自然學習心得

三陰三陽是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時,太陽的陽氣與地球的陰氣此消彼長的各自氣的數量多少。

一陰為厥陰,二陰為少陰,三陰為太陰,一陽為少陽、二陽為陽明、三陽為太陽。

大寒是一年氣候最冷的時候,所以天氣、地氣的計算都是以此節氣作為起點。

中醫把一年天氣的能量變化分為六個階段,為風、火(熱)、暑、溼、燥、寒,為六氣,每氣六十天八十七刻半。一年地氣的能量變化分為五個階段,為木、火、土、金、水,為五運(又叫五行),每運七十三日零五刻。

天之六氣

六氣從上年十二月中的大寒氣,經過立春、雨水、驚蟄,到二月中旬的春分前夕,屬厥陰風木當令。此時正當陽氣向上升發的季節,為一年春季之始,故以厥陰風木為初氣。

二月中旬春分起,經過清明、穀雨、立夏,到四月中旬小滿前夕,屬少陰君火當令,此時正是陽氣逐漸旺盛的季節,故以少陰君火為二氣。

從四月中旬的小滿起算,經過芒種、夏至,小暑到六月中旬的大暑前夕,屬少陽相火當令,此時正是暑氣流行的季節,君相同氣相隨,故以少陽相火為三氣。

從六月中旬的大暑起算,經過立秋、處暑、白露到八月中旬的秋分前夕,屬太陰溼土當令,此時正是溼氣最盛的季節,雖然新秋初到,炎暑漸消,但溼土蘊蒸,三氣仍在,故以太陰溼土為四氣。

從八月中旬的秋分起算,經過寒露、霜降、立冬,到十月中旬的小雪前夕,屬陽明燥金主令,此時正是燥氣最盛的季節,燥為清涼而又幹燥之氣,故以陽明燥金為五氣。

從十月中旬的小雪起算,經過大雪、冬至、小寒,到十二月中旬的大寒,屬太陽寒水當令,此時正是寒氣最盛的季節,天氣至此,行遍一週,故以太陽寒水為終氣。

這是一年六個季節的正常氣候變化。可見六氣分主一年二十四節氣,是有其天文學根據的。

地之五運

初運木運是從大寒節當日開始(具體時間要根據年支的陰陽屬性來定,見後五運各年交司時刻表),

至春分後十三日交火運(二運);

芒種後十日交土運(三運);

處暑後七日交金運(四運);

立冬後四日交水運(終運)。

五行氣運就是這樣相互沿襲,分主一年五季的氣候,年年如是,終而復始,成為常年氣候運動變化的一般規律。

盧師兄學中醫03|第二章天地自然學習心得

代表天氣和地氣的五運六氣。六氣屬陽,周於天外,代表天氣,五運屬陰,守於地內,代表地氣。

三陰三陽是一年之內的太陽陽氣與地球陰氣的比例波動變化,是地球和太陽之間系統的陰陽劃分。

六氣是一年內天氣的波動變化,是天氣、地氣系統中,天氣自身的陰陽劃分。

兩者不在一個系統中,但是有一定的對應關係。三陰三陽的變化導致了天氣的變化。

地氣五運對氣交之處的影響稱為五運之氣:風、熱、溼、燥、寒,又稱中運,分別與地氣的木、火、土、金、水對應。

五氣風、熱、溼、燥、寒,其時間分配如下:

一年分作五季,每季各七十三日有零,即每年從大寒日起,歷時七十三日,氣候溫和,屬風氣主令;

從春分後十三日起,歷時七十三日,氣候炎熱,屬火氣(包括暑氣在內)主令;

從芒種後十日起,歷時七十三日,氣候潮溼,屬溼氣主令;

從處暑後七日起,歷時七十三日,氣候乾燥涼爽,屬燥氣主令;

從立冬後四日起,歷時七十三日,氣候寒冷,屬寒氣主令。

這就是一年的五行氣運,它是空間因素和地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氣交之地的五氣“風、熱、溼、燥、寒”與天氣本源六氣“風、熱、暑、溼、燥、寒”,又是非常容易混淆的概念。前者應為氣交之地受地氣五行影響而形成的,後者為整體天氣受太陽陽氣多少影響而形成的。

大氣吸收的的太陽能量為六氣,大地吸收的太陽能量為五運。

題目

1。 中醫中的天地指的是自然界,自然界能夠形成適宜的溫度,是因為太陽提供了適度的能量。

2。 一年中太陽陽氣與地球陰氣互有進退,不同的陰陽比例形成了三陰三陽,一陰為厥陰,二陰為少陰,三陰為太陰,一陽為少陽、二陽為陽明、三陽為太陽。

3。 中醫把一年天氣的變化分為六個階段,為風、火(熱)、暑、溼、燥、寒,為六氣。六氣的計算是以哪個節氣作為起點大寒

4。 中醫把一年地氣的變化分為五個階段,為木、火、土、金、水,為五運。五運的計算是以哪個節氣作為起點大寒

5。 天地之氣在氣交之地的能量互動是由天之本源六氣和地之五運之氣共同作用,其中地氣五運對此處的影響稱為五氣風、熱、溼、燥、寒,五氣與天之本源六氣是有區別的。

6。 天地之氣在氣交之地的物質互動以雲雨的形式進行,地氣上為清陽,天氣下為濁陰

TAG: 地氣太陽天氣六氣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