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被密碼逼瘋了?年輕人的衰老,竟是從忘記密碼開始的

點藍色字關注“千龍網”

“健忘”不是簡單的“不上心”

你的認知功能有可能已經開始下降

打著電話滿世界找手機;話到嘴邊突然不記得自己要說什麼;開啟瀏覽器,瞬間忘了要搜什麼資訊;設定了密碼,防的永遠是自己……

這些令人迷惑的“健忘”行為你中了幾條?

小時候被媽媽罵“馬虎鬼”的我們,到了這個年紀才發現,自己彷彿永遠逃離不了“忘東忘西、丟三落四”的命運,不知道從何時開始,頭頂就多了一個記憶吸盤,隨時被吸走的意志讓記憶存在的時間越來越短,每一天都在失憶健忘中被自己氣到五臟六腑疼。

不過,“健忘”這件事可絕不是簡單的“不上心”,從醫學角度來說,你的認知功能有可能已經開始下降。

快被密碼逼瘋了?年輕人的衰老,竟是從忘記密碼開始的

年輕一代對於記憶的擔憂

那麼認知功能究竟是什麼?我們常說的記憶、語言、計算等基本功能都屬於認知功能的範疇。當人腦接受到了外界的有效資訊,經過加工處理,轉換成內在的心理活動,從而獲取知識或應用知識的整個過程就是認知功能執行的整個流程。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老年病科行政副主任郭起浩指出,

認知功能的任一方面下降,都可稱之為“認知功能下降”。

認知功能下降對於50歲以上的人來說最大的恐懼是阿爾茨海默病以及由此帶來的個人記憶的災難性喪失。但面對高強度的工作和快節奏的生活,記憶力衰退和認知功能下降也不再只屬於退休的一代人。

剛剛研究生畢業的張可坦言自己經常忘事兒:“去面試,忘記了帶紙質版簡歷;參加朋友生日會,到了地方才發現禮物忘在了網約車上;更尷尬的一次,實習的時候跟幾名領導去異地出差,我精心準備了所需的衣物,因為擔心早早疊起來放進皮箱會皺巴,一直掛著,打算出行當天早上再收進去,結果出門前忘了裝,因為著裝不合適,糗大了。”

類似張可的經歷,很多年輕人都深有體會。明明年紀輕輕,記憶力卻像個老年人。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2名受訪者進行了一項調查,

調查顯示35.2%的受訪者坦言自己經常忘事, 82.0%的受訪者感到身邊年輕人容易忘事的現象多,其中13.8%的受訪者直言非常多。

雖然記憶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下降對於多數人來說是正常的趨勢,但記憶力下降的頻率和速度如果超過正常標準,甚至影響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或許就不是正常的“老化”現象了。

一份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BMJ)的研究對7000名45-70歲的公務員進行了認知功能測試。測試結果顯示,

即使是研究物件中最年輕的人的思維能力都出現了下滑;45-49歲男女的推理能力在10年間下降了3.6%,在更年老的人群中,這種下降還在加速。

這也再次提醒我們,

想要降低認知功能下降所導致的傷害,需要更早地干預治療。而隨著全球老齡化人口的增加,這個問題也具有了社會意義。

快被密碼逼瘋了?年輕人的衰老,竟是從忘記密碼開始的

提前干預,減少傷害

作為認知功能中首當其衝的“記憶力”,往往是認知功能下降最先表現出來的徵兆。

如何判定自己的症狀是認知功能下降?確診後又該如何幹預治療呢?

郭起浩認為,認知功能下降初期會使生活輕度受影響,例如記憶力減退,重複提問,空間定位障礙,語言障礙,活動愛好興趣喪失,情感淡漠喜怒無常,判斷及理解力下降等。一旦出現上述現象就應該及時檢測。除此之外,

已有阿爾茨海默病家族史的人群,更應高度關注認知功能下降的初期症狀。

胡先生是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科主任醫師馮庭怡的患者。退休前,胡先生曾是單位的黨支部書記。退休後,他呆在家的時間長了,和老伴兒有了更多的相處時間。

起初,老伴兒覺得他總會記錯事情,忘東忘西,但沒太在意,覺得這是年紀大了以後的正常現象。直到有一天,他開始不認得老伴兒,甚至會以為自己還在工作,執意要出門開會。胡先生的子女意識到事情不對,便送父親去了醫院。

最終的檢查結果顯示,胡先生的顳葉、海馬的萎縮已經達到至少兩級以上,除此之外,胡先生的母親曾經出現過阿爾茨海默病的相關病症,但由於當時的醫療條件和意識的欠缺,所以也並未確診。醫生判定有可能是遺傳性導致。

不過好在胡先生沒有其他的基礎性疾病,家庭對他的關心和治療配合度也比較高,目前胡先生的情況沒有出現急劇惡化,病情也相對穩定。

對於胡先生來說,不幸中的萬幸是家人的陪伴與關愛,讓他堅持接受治療。而許多患者因病恥感的問題延遲甚至拒絕就診。

資料顯示,

大約50%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認為受到醫療保健專業人員(醫生和護士)的忽視,而33%的人認為,如果他們患有阿爾茨海默病,將不會得到衛生專業人員或醫生的傾聽。

針對這樣的情況,上海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馮庭怡表示,“認知功能下降有一些定量性的量表,既有針對病人的測試,也有針對家屬旁觀者的測試,如果病人不願意去醫院進行測量,可以透過量表在家或社群自行測量。量表測評的方式已在國外有例可循,國外有一些機構,面向城市中所有的老年人做量表的自評,並作為一個健康管理檔案存檔,每年自評一次能夠看出得分變化,以此來判斷認知功能下降的程度,用於管理疾病發展。”

當透過檢測,確診出現認知功能下降的症狀後,積極配合醫生進行前期干預是扭轉病情最有效的方法。郭起浩表示,大量臨床經驗表明,當認知功能處於臨床前期或輕度障礙階段時,透過提前干預,將大大減緩疾病程序,部分逆轉認知功能損害。

在臨床前期,可以透過生活方式、行為情緒引導,例如多運動、多動腦、控制三高、保持情緒樂觀、戒菸戒酒等非藥物手法進行干預。

認知功能下降的徵兆是能夠被感知的,當患者的生活受到影響,則需要透過醫生判斷其致病原因,針對不同的原因進行藥物干預。

公開資料顯示,藥物的研發主要基於Aβ學說、Tau學說、腦腸軸等學說。目前,僅有以腦腸軸學說為基礎的中國創新藥物成功面市,為干預認知功能下降提供了新的途徑。據悉,該藥物透過重塑腸道菌群平衡、減輕腦內神經炎症、減少腦內Aβ沉積,改善認知功能。

認知功能下降起初的徵兆並不明顯,所以容易被忽視,當病情發展至重度階段時,往往已經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傷害。所以早篩早診早治療,做到防患於未然,是我們當下最應該做的。

TAG: 認知功能下降胡先生阿爾茨海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