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本健教授話健康之:心臟的“閥門”壞了——心臟瓣膜病

心臟瓣膜疾病在我國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心臟疾患,近年來,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在我國人群死亡原因中已佔首位,而心臟瓣膜病在心血管疾病中所佔比例最大。心臟瓣膜病不但危害生命安全、影響生活質量,同時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和壓力,因此需要全社會人群不斷重視和提高對這種疾病的認識。要了解心臟瓣膜疾病,先從心臟的結構談起。

人的心臟分為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四個腔。心房與心室之間、心室與動脈之間都有瓣膜,一共有四個瓣膜,即連結左心室和主動脈的主動脈瓣、連結右心室和肺動脈的肺動脈瓣、連結左心房和左心室的二尖瓣,和連結右心房和右心室的三尖瓣。

柏本健教授話健康之:心臟的“閥門”壞了——心臟瓣膜病

有了以上的基礎認識,再給大家科普心臟瓣膜病的定義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心臟瓣膜病是指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和肺動脈瓣的瓣膜因風溼熱、黏液變性、退行性改變、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壞死、感染或創傷等出現了病變,影響血流的正常流動,從而造成心臟功能異常,最終導致心力衰竭的單瓣膜或多瓣膜病變。

心臟瓣膜——心臟重要的“閥門”

在人體內,心臟充當著血泵的作用。如果把心臟比作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水泵”。那麼瓣膜就相當於這個“水泵”的“閥門”。正常情況下,當“閥門”(瓣膜)開放時,“水”(血)會毫無阻礙地透過;當“閥門”(瓣膜)關閉時,則使得已經流過的“水”(血)無法倒流回去。

柏本健教授話健康之:心臟的“閥門”壞了——心臟瓣膜病

也就是說正常狀態下,心臟瓣膜開放時可透過足夠的血流量,關閉時血液也不會返流。當由於先天或後天的原因,使得心臟瓣膜在開放時血流受阻,即為心臟瓣膜狹窄;在關閉時血液返流,即為心臟瓣膜關閉不全。

心臟瓣膜病有什麼表現?

心臟瓣膜病常常呈現長期緩慢進展的過程,在瓣膜病變早期可無臨床症狀,當出現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發生血栓栓塞事件時才被關注到。此時常表現為活動後心慌、氣短、疲乏和倦怠,活動耐力明顯減低,稍作運動便出現呼吸困難(即勞力性呼吸困難),嚴重者出現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甚至無法平臥休息。

柏本健教授話健康之:心臟的“閥門”壞了——心臟瓣膜病

得了心臟瓣膜病,該怎麼辦?

無論是瓣膜狹窄還是瓣膜關閉不全,均會導致心臟負擔加重和有效的血流不足。長此以往,心臟不能承擔過重的任務,就會出現心力衰竭的表現。因此,一旦發現心臟瓣膜病則需要積極診治。

內科治療:主要是治療心功能不全。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強心劑、利尿劑等。

外科手術治療:對症狀顯著、有手術適應證的患者應儘早行手術治療,以免增加手術危險、影響手術遠期效果。外科手術包括心臟瓣膜修復和心臟瓣膜替換兩種方法。

柏本健教授話健康之:心臟的“閥門”壞了——心臟瓣膜病

瓣膜修復(成形)手術是外科醫生透過外科手術來清除或重塑瓣膜組織,修復瓣膜的缺損,或者分離粘連的瓣葉。通俗的說就是把壞的“閥門”縫縫補補修理一下接著用,“閥門”還是自己的“閥門”。

柏本健教授話健康之:心臟的“閥門”壞了——心臟瓣膜病

瓣膜修復手術是比較理想的治療手段。因為保留了自身的瓣膜及附屬結構,在修復瓣膜的同時,節省了醫療費用。此外,瓣膜修復的另一好處是手術後不用終生抗凝,不用定期監測凝血功能,比起瓣膜替換,有更好的生活質量。

柏本健教授話健康之:心臟的“閥門”壞了——心臟瓣膜病

瓣膜置換手術是使用生物瓣或機械瓣替換因病變嚴重而無法修補的瓣膜。通俗的說就是把原來的“閥門”卸掉,重新換一個人造的“閥門”。目前常用的人工瓣膜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機械瓣,一種是生物瓣。

現任陝中二附院心胸外科主任柏本健主張和倡導:“預防大於治療,早發現,早治療”。心臟瓣膜病,起病較為隱匿,危害極大,如果不能及時採取有效治療措施,瓣膜將進一步受損,長此以往會引起急性肺水腫、房顫、血栓栓塞、心力衰竭等併發症,患者輕則喪失勞動力,重則心力衰竭而亡。所以患有心臟瓣膜病一定要及早治療。

柏本健教授話健康之:心臟的“閥門”壞了——心臟瓣膜病

專家介紹:

柏本健,現任陝中二附院心胸外科主任,陝西中醫藥大學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分會第一至第四屆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分會心衰委員會和心臟瓣膜委員會委員。2005年在德國柏林心臟中心進修學習。先後獲得第四屆“中國醫師獎”、第十一屆“中國健康傳播大使·突出貢獻獎”、陝西省“科技興陝”有突出貢獻人物、陝西省“醫德標兵”、陝西省“白求恩精神獎”、咸陽市科技進步等多項榮譽和獎勵。從事心胸外科工作30年,完成心胸外科手術4500餘例,多項技術填補了當地空白,包括先天性心臟病矯治術,心臟瓣膜置換術,冠狀動脈搭橋術,食道癌、肺癌根治術等。特別是在非體外迴圈心臟跳動下冠脈搭橋術方面取得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在西北地區處於領先水平。

TAG: 瓣膜心臟瓣膜病閥門手術